李玉伶 陳秋月 蔡紅麗
·臨床研究·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發(fā)腦出血危險因素分析
李玉伶 陳秋月 蔡紅麗
血液透析;腦出血;危險因素分析
在我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位死因為心血管并發(fā)癥,腦血管病作為透析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病率僅次于心血管病,但是致殘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血液凈化中心維持性血液透析并發(fā)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其發(fā)病危險因素,有利于減少發(fā)病率及改善預后。
1.1 一般資料 選擇廊坊市人民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4例,其中腦出血14例(腦出血組),發(fā)生率11.3%。腦出血組原發(fā)病包括:慢性腎炎6例,糖尿病腎病4例,高血壓病2例,多囊腎1例,梗阻性腎病1例;平均年齡(52±11)歲;平均透析齡(5.6±2.3)年。未發(fā)生腦出血的11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為對照組,原發(fā)病構成比例:慢性腎炎42例,糖尿病腎病34例,高血壓腎病18例,多囊腎5例,梗阻性腎病3例,紫癜性腎炎3例、狼瘡性腎炎2例,移植腎失功1例、痛風腎1例、Alport綜合征1例;平均年齡(58±12)歲;平均透析齡(7.2±1.8)年。2組一般資料具有均衡性。
1.2 透析方式 所有患者采用德國費森尤斯F4008B或F4008S型機器及反滲水系統(tǒng),F(xiàn)6透析器,碳酸氫鹽透析,血流量200~250 ml/min,采用動靜脈內(nèi)瘺穿刺,2例為人工血管,2例為半永久頸內(nèi)靜脈置管。透析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器及透析管路均為一次性使用。平均透析時間6~ 12.5 h/周,腦出血組平均(7.8±1.7)h/周,對照組平均(10.3 ±2.2)h/周。
1.3 觀察項目 觀察2組患者年齡、收縮壓、舒張壓、透析間期體重增長、血紅蛋白、透析時間、對于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認知度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ˉ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血生化指標比較 腦出血組血紅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較對照組明顯降低,血壓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見表1。
2.2 2組生活方式比較 見表2。
表2 對高血壓疾病及腦出血相關性知曉率 例(%)
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zhì)量一直是大家共同關注的課題。終末期腎衰患者與普通人群相比,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要顯著增高。Kawamura等[1]對1 064例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為9.2%,腦血管病導致的病死率為19.2%。
有研究表明,高血壓病、糖尿病以及收縮壓水平升高是慢性腎衰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發(fā)腦出血的重要危險因素[2]。本研究顯示,腦出血組患者血壓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盡管對于高血壓及其可能帶來的危害,2組患者的認知度對比無差異,但是降壓達標率及醫(yī)囑遵從性,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血壓是引起腦出血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血壓控制不良,加劇血流動力學改變,加劇動脈粥樣硬化。同時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過多,容量負荷導致血壓進一步升高;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激活導致血壓控制困難。臨床診治過程中,堅持與患者保持長久良好的溝通,堅持要求患者遵照醫(yī)囑用藥,提高達標率,降低病死率非常重要??刂仆肝鲩g期的體重增加不超過原體重的3%~5%,可以減輕機體的容量負荷,減少容量依賴性高血壓的發(fā)生,并提高腎素依賴性高血壓對降壓藥物的反應性,提高透析高血壓的控制達標率[3]。
1 Kawamura M,F(xiàn)ijimoto S.Incidence,outcome,and risk factor of cerebr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Am J Kidney Dis,1998,31:991-996.
2 劉海峰,盧中秋,彭武建,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發(fā)腦出血的臨床分析.臨床醫(yī)學,2008,28:25-26.
3 張立國,王燕,吳艷青,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間期體質(zhì)量增長影響因素分析與對策.中國血液凈化,2010,12:685-686.
4 狄宏.17例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腦出血臨床分析.海南醫(yī)學,2009,20:218.
R 459.5
A
1002-7386(2012)17-2633-02
10.3969/j.issn.1002-7386.2012.17.040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人民醫(yī)院腎內(nèi)科
表1 2組血生化指標比較xˉ±s
注:1 mm Hg=0.133 kPa;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血紅蛋白(g/L) 收縮壓(mm Hg) 舒張壓(mm Hg) 透析時間(h/周) 透析間期重增長(kg) 血清白蛋白(g/L)腦出血組(n=14) 89±9*172±29*105±21*7.8±1.7*4.1±2.3*23±6*對照組(n=110)101±8 145±23 85±18 10.3±2.2 2.6±1.4 31±5
尿毒癥患者大多存在營養(yǎng)不良。透析不充分,直接帶來的負面效應是貧血得不到很好糾正、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力低下、毒素水平升高、微炎癥狀態(tài)、心肌肥厚、水鈉儲留等?;颊叱R驗榧彝ピ蚧蚪?jīng)濟困難,選擇延長透析間期、縮短每周透析時間。本組資料顯示,腦出血組患者每周透析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導致了透析不充分,血紅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充分透析可減少患者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及肺部并發(fā)癥,改善營養(yǎng)狀態(tài),改善生活質(zhì)量。
血透患者由于長期應用肝素,血小板凝集功能明顯減弱,故一旦腦出血后,其特點為出血量多,腦水腫嚴重,進展迅速,內(nèi)環(huán)境紊亂不易糾正,病死率高,可達60%左右[4]。對于高危患者,充分透析,積極控制血壓,限鹽飲食,保持干體重,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糾正貧血及營養(yǎng)不良,嚴格遵從醫(yī)囑,反復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高血壓及腦血管病預防的重要性。
20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