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 王永艷
·論著·
阿奇霉素與膽木注射液聯合應用對肺炎雙球菌作用的研究
姜燕 王永艷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與膽木注射液聯合用藥對肺炎雙球菌解熱效果。方法將體重在24 g~30 g的健康小白鼠40只,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A組注射膽木注射液,B組注射阿奇霉素,C組注射膽木注射液和阿奇霉素。用量:膽木注射液0.17 ml/10 g,阿奇霉素0.1 ml/10 g,0.9%氯化鈉溶液0.1 ml/ 10 g,肺炎雙球菌0.5 ml/只。結果空白組生理鹽水無明顯解熱作用;注射阿奇霉素、注射膽木注射液都具有明顯地解熱效果;注射阿奇霉素與膽木注射液有顯著增強作用(P<0.05)。結論阿奇霉素與膽木注射液聯用對肺炎雙球菌解熱效果具有顯著增強作用。
阿奇霉素;膽木注射液;肺炎雙球菌
膽木注射液屬清熱解毒藥。臨床上常用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急性結膜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并常與多種抗生素配伍應用。本研究擬考察膽木注射液與阿奇霉素聯合使用后對抗生素抗菌活性的影響,為臨床進一步合理用藥提供參考依據[1]。
1.1 實驗動物 健康KM小白鼠,雌雄不限,6~8周齡,體重24 g~30 g。適應性喂養(yǎng)7 d,自由攝水,室溫控制23~25℃,濕度50%~70%光照12 h,黑暗12 h隨機分為A、B、C、D組,每組10只。
1.2 藥品儀器 膽木注射液(海南制藥廠有限公司,批號: 100701);阿奇霉素(江蘇長征一欣有限公司,批號:091217);肺炎雙球菌(河北工程大學提供,體內試驗)。電子體溫計(歐姆龍公司生產)。
1.3 方法
1.3.1 實驗前的準備:于實驗前用電子體溫計測定小鼠直腸溫度2次,間隔1 h選擇2次體溫接近者,于腹腔內注入相同濃度(0.5 ml/只)的肺炎雙球菌菌液引起發(fā)熱。
1.3.2 實驗方法:1 h后再測體溫,選擇有明顯發(fā)熱的小鼠,按發(fā)熱之高低平均分配于各試驗組。給藥途徑均為腹腔注射,A組膽木注射液,B組阿奇霉素,C組阿奇霉素加膽木注射液。用量:膽木注射液0.17 ml/10 g,阿奇霉素0.1 ml/10 g,0.9%氯化鈉溶液0.1 ml/10 g。給藥后1、2、3、4、及6小時各測量體溫一次,以動物體溫變化為縱坐標,時間為橫坐標,在坐標紙上畫出體溫曲線,以實驗期間內動物體溫曲線與橫坐標所占的面積(坐標紙的方格數)作為發(fā)熱指數F1,并按照下列公式計算各藥的發(fā)熱抑制百分率:發(fā)熱抑制百分率=(對照組F1-實驗組F1)/對照組F1×100%。
1.4 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ˉ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發(fā)熱指數明顯高于B組和C組(P<0.01),B組發(fā)熱指數明顯高于C組(P<0.01)。C組的發(fā)熱抑制百分率明顯高于B組(P<0.01)。見表1。
表1 小鼠發(fā)熱指數及發(fā)熱抑制百分率n=10,%,±s
表1 小鼠發(fā)熱指數及發(fā)熱抑制百分率n=10,%,±s
注:與A組比較,*P<0.01;與B組比較,#P<0.01
組別 FI值 抑制百分率(%) A組1 991±250 -B組 1 520±231* 22±17 C組 1 028±88*# 47±7#
膽木注射液是純中藥制劑。膽木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對膽木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分離得到了8個非生物堿成分[2],2個新的吲哚類生物堿烏檀酰胺A、B(naucleacton in A、B)以及烏檀費新堿、烏檀費丁堿。對其醋酸乙酯部位進行分離得到了11個生物堿成分,其中9個吲哚類生物堿,分別為牛眼馬錢托林堿(é)、19-乙氧基牛眼馬錢托林堿、3-S-3,4-二氫牛眼馬錢托林堿、3-R-3,4-二氫牛眼馬錢托林堿、naucleamide A、異長春花苷內酰胺、喜果苷、6’-異乙酰基長春花苷內酰胺、2’-異乙?;L春花苷內酰胺;2個喹啉酮類生物堿苷,分別為短小蛇根草苷和32表短小蛇根草苷[3]。膽木中含有的烏槨醛堿經抑菌試驗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孢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生物堿C20H14N2O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所含黃酮有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阻滯葉酸代謝的作用,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通過對膽木注射液的急性毒性、溶血性、血管刺激性、異常毒性、過敏性試驗的測試,未見小鼠死亡,對兔紅細胞沒有致溶血和凝集作用,血管刺激性試驗顯示該藥給藥后給藥部位可見輕微充血,未見其他明顯異常,該藥亦未致豚鼠出現過敏反應[4]。
1 國家藥品標準(試行)WS-10951(ZD-0951)-2002
2 宣偉東,陳海生,袁志仙,等.中藥膽木的化學成份.中國天然藥物,2005,3:181-183.
3 宣偉東,卞俊,陳海生.膽木生物堿成分研究.中草藥,2007,38:170-173.
4 李備,朱毅,趙毓梅,等.膽木注射液的部分毒理觀察.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7,26:740-742.
5 符健,鄺少軼,曾祥周,等.膽木浸膏片的抗炎作用研究.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0:54-56.
R 563.111
A
1002-7386(2012)17-2584-02
10.3969/j.issn.1002-7386.2012.17.009
項目來源:邯鄲市科技局立項課題(編號:0923108140)
056001 河北省邯鄲市婦幼保健院(姜燕);河北省邯鄲市第一醫(yī)院(王永艷)
臨床觀察膽木注射液具有明顯的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作用,對腺病毒Ⅲ(ADV3)、流感病毒甲Ⅰ、流感病毒甲Ⅱ、流感減毒甲Ⅲ、呼吸道道合胞病毒(RSV)等有滅活作用;對細菌包括致病性大腸桿菌、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流感桿菌、對金黃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均有明顯的殺菌和抑菌作用;對多種內毒素、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的發(fā)熱有解熱作用。對炎癥所致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巴豆汕出血性滲出等具有不同程度抗炎作用;因此膽木注射液臨床多用于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喉炎、急性結膜炎及上呼吸道感染[5],將其與抗生素聯合使用時,膽木可促進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能抑制細胞內毒素所引起的發(fā)熱,促進退熱,能對抗組織胺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減少炎性滲出物的量,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增強細胞免疫能力。因而能在炎癥發(fā)展的最初階段發(fā)揮作用,抑制炎癥發(fā)展。
201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