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艷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普外二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趨勢,占大腸癌中的60%~75%,目前保肛手術治療仍是治療直腸癌,尤其是中低位直腸癌的首選,約占70%[1]。由于手術帶來的疼痛和不適感以及各種管道的置留,給患者帶來了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負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術后恢復[2]。舒適護理理論自提出后就受到臨床護理界的廣泛關注,開創(chuàng)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從整體化、個體化的護理模式出發(fā),制訂護理策略,提高患者生理、心理的愉悅程度,促進患者恢復[3]。
選擇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擇期行中低位直腸癌外翻肛門切除吻合術的患者76例,其中,男44例,女32例;平均年齡(53.5±7.2)歲(31~73歲);病理分型:術前診斷高分化腺癌29例,中分化腺癌38例,低分化腺癌9例;Dukes分期:A期33例,B期31例,C1期12例。腫瘤下緣距齒狀線平均距離為(3.1±0.5)cm。將7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術前診斷、Dukes分期和腫瘤位置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采取直腸癌外翻肛門切除吻合術治療,術后骶前放置引流管引流,抗感染、止血、補液、支持腸功能,胃腸減壓至腸鳴音恢復。
1.2.1 對照組
手術前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術前囑患者禁食、清潔腸道,手術時輔助患者選擇適合體位,術中嚴密觀察病情,并做好術后引流管護理和飲食護理。
1.2.2 觀察組
給予舒適護理。
1.2.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由于對疾病的恐懼和治療效果的不確定,多伴有焦慮、抑郁等情緒,因此,應根據(jù)患者的自身狀況制訂具體護理措施,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以平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手術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耐心聽取并逐一解答患者的疑慮,以增強患者信心,降低負面情緒;②營造舒適環(huán)境:室內保持清潔、安靜,定期通風,根據(jù)患者需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給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③術前準備: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較大,且腫瘤患者體能普遍較差,應制訂合理的膳食策略,增加蛋白質、高熱量和低脂肪類食物的攝入,盡量符合患者口味,以達到短期內提高患者手術耐受力的目的。
1.2.2.2 術中護理 ①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保持在22~24℃,相對濕度50%左右,患者推入手術室過程中,應盡量保持平穩(wěn),減少顛簸和碰撞;②麻醉前幫助患者擺出舒適的體位,截石位者兩腳可分開100°左右,并以被單包裹所有撐架和海綿墊,按摩下肢,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③麻醉和手術的過程中,協(xié)助患者將不必要暴露的部位進行遮蓋。
1.2.2.3 術后護理 ①一般護理:術后搬動患者時避免動作過猛,以溫熱生理鹽水清潔患者傷口周圍并消毒,常規(guī)監(jiān)測患者意識和生命體征;②疼痛護理:密切觀察患者情況,通過與患者聊天或聽音樂的方法以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對于疼痛敏感度較高的患者,可適當給予鎮(zhèn)痛藥物;③引流護理:患者術后行骶前引流2次/h,患者變換體位時,應確保應留引流管位置固定,以防止引流管戳傷吻合口,定期觀察引流液的性質,術后3 d仍渾濁,且呈糞便色,應及時通知醫(yī)生;④并發(fā)癥的預防:定期觀察患者體溫、引流液的性質以及腹部情況,以避免吻合口瘺的發(fā)生。若患者需長期臥床,應定期協(xié)助其變化體位,擦拭身體,無法咳痰的患者給予吸痰,避免壓瘡和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⑤排便訓練:教授患者肛操的方法,鍛練定時排便,增強患者排便的意識,以加速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復。
觀察并記錄術后兩組患者舒適度、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切口愈合、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舒適度評價標準采用描述式評分法,分為無不適感、輕度不適、中度不適和重度不適。滿意度評價采用紐卡斯爾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4]。
所有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舒適度和滿意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舒適度和滿意度結果比較[n(%)]
觀察組并發(fā)癥明顯少于對照組,切口愈合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保肛術作為中低位直腸癌治療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早已得到公認,但由于癌癥患者體能較差,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加之恐懼心理常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增加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舒適護理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從整體化、個體化的護理模式出發(fā),制訂護理策略,提高患者生理、心理的愉悅程度。它貫穿于護理工作始終,滲透于每一項具體行為中,使患者在治療中充分感受到人文關懷,并從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獲得了滿足感、安全感和被尊重感,降低患者焦慮和抑郁的情緒,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最終達到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加速患者恢復的目的[5]。臨床研究表明,舒適護理能夠顯著增進護患關系,提高服務滿意度[6]。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舒適度和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僅為7.9%,顯著低于對照組(23.7%)(P<0.05),且在切口愈合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出院時間均早于對照組(P<0.05),提示舒適護理能顯著加快患者恢復速度,減少并發(fā)癥。
總之,舒適護理在中低位直腸癌外翻肛門切除吻合術中的效果顯著,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舒適度和滿意度,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加速患者恢復。
[1]王振軍.直腸癌手術方法的進展[J].中華外科學雜志,2010,48(21):1610-1612.
[2]何淑芬.直腸癌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30(6):76-79.
[3]劉軍艷.舒適護理在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5):85-88.
[4]胡星蘭.舒適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學雜志,2011,27(8):30-31.
[5]秦鳳萍,秦鳳娟.聯(lián)合愛必妥治療大腸癌多發(fā)轉移10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0):101-102.
[6]王海燕.舒適護理在直腸癌根治患者術中應用的對照研究[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0,31(5):46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