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河南靈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靈寶 472500
內鏡甲狀腺手術對機體創(chuàng)傷的臨床研究
李卓
河南靈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外科 靈寶 472500
目的 探討經胸前壁乳暈徑路內鏡甲狀腺手術的臨床價值及意義。方法 將60例甲狀腺疾病患者作為實驗組,采用經胸前壁乳暈徑路內鏡甲狀腺手術,并將以前60例開放甲狀腺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2組術前1 d、術后1、6、48、72 h分別測定其血清白介素-6(IL-6),分析2組術后機體創(chuàng)傷反應的差異。結果 2組120例患者無并發(fā)癥出現(xiàn),術后1 h血清白介素-6水平明顯升高,在術后6 h達到巔峰。組間總體比較,術后各時點白介素-6水平,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內鏡甲狀腺手術對患者機體免疫力恢復迅速,創(chuàng)傷性小,組織損傷程度小,值得臨床推廣。
內鏡甲狀腺術;白介素-6;機體創(chuàng)傷
經乳暈徑路的內鏡甲狀腺手術雖然有無可爭議的美容效果,但是與常規(guī)術式相比是否微創(chuàng),還需要臨床進一步探討[1-2]。2010-07—2011-07,我們選取120例甲狀腺疾病患者,通過評測內鏡甲狀腺術式以及開放甲狀腺術式圍手術期各時點血中白介素-6的指標變化,探究兩種術式的微創(chuàng)程度。
1.1 一般資料本組120例中男22例,女98例;年齡40~68歲,平均(55.2±5.2)歲。病灶位于左側69例,位于右側51例。隨機將60例經胸前壁乳暈徑路內鏡甲狀腺手術患者設為實驗組,另外60例行開放甲狀腺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在術前均給予檢查,確定患者的腫塊位置、數量以及大小。
1.2 實驗入選和排除標準經過檢查腫塊的直徑為5 cm以內,單側甲狀腺腺瘤,無頸部手術史,近期無創(chuàng)傷以及感染的表現(xiàn),無手術禁忌證。排除標準:患者在治療前3個月內接受手術以及激素治療,需要進行雙側甲狀腺手術,臨床合并心肺、內分泌等方面的疾病,存在凝血障礙,妊娠期婦女。
1.3 測定方法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患者的白介素-6水平變化,單位是pg/mL。采取術前24 h及術后1、6、48、72 h各時點測定其血清白介素-6(IL-6),分析2組患者術后機體創(chuàng)傷反應的差異。
1.4 麻醉方法2組病人均使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誘導及維持方案2組盡量保持一致。術前30 min肌注0.5 mg的阿托品,0.1 g的魯米那。麻醉誘導劑為靜注芬太尼3 mg/kg,卡肌寧0.1 mg/kg及琥珀膽堿2 mg/kg。氣管插管完成后,設定機械通氣參數:潮氣量10 mL/kg,呼吸頻率12次/min,吸入5%~6%的地氟醚,再將5 mg普魯卡因,0.4 mg的芬太尼及400 mg琥珀膽堿加入500 mL的乳酸鈉林格氏液中維持麻醉,依據平均動脈壓調整復合液滴速,靜注速度為15~20滴/min。PEEP為5 cmH2O,常規(guī)監(jiān)測HR、血壓等。
1.5 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統(tǒng)計均在Windows SPSS 17.0中完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的方式記錄,對各指標均數采用組間x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組間t檢驗。檢驗水平a= 0.05。
2組患者無并發(fā)癥出現(xiàn),術前1 d 2組的白介素-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68>0.05)。術后1 h血清白介素-6水平明顯升高,在術后6 h達到巔峰。組間總體比較,實驗組術后各時點白介素-6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前后不同時點白介素-6的水平變化 (pg/mL,±s)
表1 2組患者手術前后不同時點白介素-6的水平變化 (pg/mL,±s)
注:組間比較,*P<0.05
組別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術前1 d 1.51±0.24 1.61±0.70 0.68術后1 h 23.25±3.38* 30.83±7.63 0.02術后6 h 42.86±8.76* 51.38±7.54 0.02術后48 h 11.26±2.39* 18.96±5.55 0.03術后72 h 2.16±0.45*6.28±1.24 0.03
3.1 血清IL-6與手術損傷大小的關系血清中IL-6與手術組織床上程度存在正相關的關系,是反映組織早期損傷程度的一種敏感指標。血清中IL-6由多種淋巴細胞及非淋巴細胞構成,常見的如 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單核以及成纖維細胞[3-4]。IL-6是組織機體床上后恒定升高的唯一一種細胞因子,具有重要檢測意義。它具有能夠調節(jié)損傷和感染程度,調節(jié)急性期反應,參與組織炎癥反應,抗感染防御作用的活性,它的表現(xiàn)形式是在機體受到創(chuàng)傷時激活并在體液中不同程度升高。
3.2 本組研究結果細節(jié)分析入選的2組病人,術后1 h內血清IL-6濃度明顯升高,術后6 h達頂峰,這主要是因為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機制的激活,造成IL-6合成入血,且課題的組間比較試驗組術后各時點IL-6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開放術式病人血清IL-6水平影響大于內鏡甲狀腺手術,機體組織創(chuàng)傷程度較重。組內比較開放式術式72 h仍高于術前水平,說明內鏡甲狀腺手術后病人機體免疫恢復較快。
3.3 內鏡甲狀腺手術對組織創(chuàng)傷較低的原因分析腹腔鏡手術的微創(chuàng)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5-6]:(1)體表切口小;(2)無血的操作術野;(3)對內臟器官干擾少;(4)機體應激反應程度輕;(5)病人術后疼痛輕、恢復快。在2組病人一般資料基本相同,麻醉條件及術后的處理方案相近的前提下,雖然胸乳暈徑路內鏡甲狀腺手術比開放甲狀腺手術的手術時間長,皮下分離范圍大,但本研究卻表明內鏡手術組術后對機體的創(chuàng)傷程度較開放手術組輕。
3.4 內鏡甲狀腺手術存在的問題在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不斷向高科技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已經不能僅僅滿足與治療疾病,而是更加在意疾病治療過程中及以后的生活質量問題。甲狀腺疾病的手術治療本身存在美容的內在要求,并且由于內鏡的圖像放大效果使得術野更為清晰,組織結構暴露更為準確,從而降低機體損傷以及并發(fā)癥,但是此術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列舉如下[7-9]:(1)此術式要求醫(yī)者的技術水平高,手術的時間也相比于常規(guī)開放性術式的時間要長;(2)CO2關注并發(fā)癥時有發(fā)生; (3)手術禁忌證較多[10]。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引發(fā)的新一輪討論是:患者在接受內鏡手術必須要證實其安全性,各學者在手術適應證上的異議也比較大,筆者認為手術的適應證應該以患者的自身條件和醫(yī)者的技術水平以及醫(yī)院的醫(yī)療設備的先進水平而定,在內鏡技術不斷成熟發(fā)展的今天,適應證范疇將不斷拓展,內鏡甲狀腺手術技術將逐漸代替?zhèn)鹘y(tǒng)常規(guī)術式,從而將促進內鏡技術的未來發(fā)展。
[1]江道振,仇明.經胸前徑路內鏡甲狀腺切除術與常規(guī)切除術的比較研究[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8,19(8):463-464.
[2]段體德,鄭南,帥建,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的應激反應[J].普外臨床,2009,10(5):291-292.
[3]楊引,劉付軍,陳書榮,等.老年病人麻醉手術期間血清皮質醇變化的觀察[J].廣東醫(yī)學,2010,22(7):600-601.
[4]錢燕寧,劉存明,張國樓,等.上腹部手術病人圍術期血漿TNF,IL-6水平的變化[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7,17 (7):435-436.
[5]時吉慶,侯玲,劉長安,等.不同手術時間的腹腔鏡膽襲切除術對機體應激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8,10(2):109-110.
[6]洪溪,葉鐵虎,張秀華,等.腸道手術和骨科手術圍術期IL-6及相關因素的變化[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0,20(6): 329-331.
[7]廖文焱,張美蘭,張良清,等.上腹部手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細胞凋亡及TNF.a、IL-6和IL-8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09,35(12):1-3.
[8]胡友主,王存川,陳望,等.經胸部途經內鏡甲狀腺手術61例[J].醫(yī)師進修雜志,2007,26(10):18-20.
[9]瑚三元,開玉忠,于文濱,等.腔鏡甲狀腺手術的臨床應用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8,8(2):65-67.
[10]陸立平,陸品相,甘躍力.腹腔鏡和剖腹膽囊切除術的應激指標比較[J].中國內鏡雜志,2009,5(6):49-50.
R581
A
1007-8991(2012)05-0023-03
(收稿 201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