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李 麗
(山西大同大學外語學院,山西大同037009)
英語習語中的比喻修辭技巧探析*
王 成,李 麗
(山西大同大學外語學院,山西大同037009)
本文從英語習語中比喻修辭運用的構成特點、語義特點及民族特色等方面對英語習語中的明喻、隱喻進行討論,并對英語習語與漢語成語的比喻加以比較,以期闡明英語習語中比喻修辭的結構、語義及組成特點等方面的技巧。
英語習語;修辭;明喻;暗喻
語言交際的過程也是不同表達技巧應用的過程,其中修辭是表達技巧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由于修辭的應用,英語習語才能夠表達形象,寓意深刻。英語習語中的修辭方式很多,而比喻是這些修辭中應用最為普遍、最為廣泛的手法。國際上最早研究英語習語比喻的是英國語言學家L.P.Sm ith,他于1925年出版了《詞與習語》(W ords and Id iom s)一書。在書中,他對英語習語中的比喻種類進行了詳細分類,強調了習語中比喻修辭的結構特點,但很少涉及習語比喻的文化內涵。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語言學家C.Fernando借助系統(tǒng)功能語法,將習語分成表意習語、人際交流習語和關聯(lián)習語三類。在系統(tǒng)論述三類習語的特點時,他通過應用結構主義和生成理論的研究,將英語習語中的比喻結構放在交際環(huán)境中進行功能研究。國內近期開始專門研究英語習語比喻修辭的是廈門大學的駱世平老師。在《英語習語研究》[2]一書中,他將習語中的比喻修辭和習語以外的“社會因素”聯(lián)系起來加以研究,解釋了習語中的比喻修辭是如何在社會交際中發(fā)揮作用的。在這一領域,國內現在還很少有人將認知學理論應用于英語習語的比喻修辭研究中。本文將簡單回顧比喻修辭的認知學理論研究歷史和主要觀點,并進一步從英語習語中比喻修辭運用的構成特點、語義特點及民族特色等方面,運用認知語言學和文化學結合的方法,對英語習語中的明喻(Sim ile)和隱喻(M etaphor)進行初步研究,以期在大學英語教學及習語在語言學修辭研究方面有所應用。
Sim ile一詞來源于拉丁語sim ilis,類似于英語里的介詞like,是指在表達過程中明顯地把某事物直接比作另一事物[1]47。它的結構包括本體(Subject或 Tenor)、喻體(Reference)和比喻詞(Sim ile maker)。明喻是人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通過對事物的觀察、理解,把某一事物的特征直接與人或其他事物相比,從而使所描繪的事物生動、形象,表達的思想貼切、生動。下面筆者將對英語習語中明喻修辭的比喻詞、結構特點及語義特點展開討論。
用as作比喻詞的習語特點是直接體現本體和喻體的相似之處,并使喻底(ground)出現。例如:習語as dry as a bone(干燥極了),as pale as ashes(面無血色),as slippery as an eel(滑溜溜的),as tough as leather(性格堅強的)等幾個例子中的dry,pale,slippery,tough等的比喻意義都十分明顯。而以like作為比喻詞的習語特點是直接把人或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但不出現喻底,它的比喻意義需要讀者自己憑生活常識去理解。例如eat like a bird(吃得很少),have eyes like a hawk(目光銳利),drop like a hot potato(盡快斷絕關系),feel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感到不適應),treat someone like dirt(視某人如糞土)等,從生活常識中我們知道,dirt到處都有,是不值錢的,把某人當“土”看待,當然就是“瞧不起”的意思了。
明喻習語的特點之一是同一喻體因具有不同特征而有不同的比喻。例如pig的食量很大,渾身泥濘濕漉,被宰殺時大聲嚎叫,這些特點也就相應地有了習語eat like a pig(很響地吃),squeal like a stuck pig(嚎叫),sweat like a pig(汗流浹背)。明喻習語的第二個特點是同一個本體因為與不同的喻體各有相似的特征,因此同一個特征可以用兩個或多個喻體比喻,產生的喻義是相同的。例如比喻“高興、快活”時有多種比喻方式:as happy as a lark,as happy as L arry,as happy as a clam,as happy as a sandboy,as happy as a dog w ith two tails等。明喻習語的第三個特點是多數明喻習語帶有典故性。例如習語as rich as Croesus(非常富有),Croesus是希臘神話中呂底亞國的國王,他在統(tǒng)治期間不斷搜刮民財,加之該王國盛產黃金,因而他被認為是天下最富有的人[2]113。可見了解明喻習語的文化背景也很重要。
明喻習語的語義重心在喻底上,也就是在描述本體的性質、狀況、特征、動作的那個詞語上。喻體的功能在于令喻底的語義形象、深刻、生動。例如as black as m idnight中本體和喻體m idnight的共同特征是black,語義的重心在black上,m idnight只是用來強調black的程度,相當于veryextremely black。同樣的習語還有as black as pitch,as black as ink,as black as coal,as black as the ace of spades等。而有些明喻習語的意義需要先考慮喻體的特點來理解,例如have a skin like a rhinoceros。因為常識告訴我們犀牛的皮是很厚的,這個習語的意思就是“像犀牛皮一樣厚”,表示“臉皮厚,對……不在乎”。
M etaphor(隱喻)一詞是從希臘語M etapherein經由拉丁語M etaphora和法語M etaphore而進入英語語言中的,其原意是指“意義的轉移”(T ransfer of meaning),就是從一個喻體范疇轉到另一個范疇,一般是用人們熟知的事物、知識或經驗來轉指較為抽象的概念[3]88-89。Zeiger認為隱喻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事物之間的含蓄比較,從一種事物認知另一種事物。[4]233”
在隱喻里沒有比喻詞,比喻的雙方較為含蓄,“隱喻的意義帶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可窮盡的特點。[5]”有的學者把隱喻稱為“壓縮的明喻”,即隱喻是潛在的、含蓄的明喻。Freeborn說過,如果一個比喻是含蓄的或壓縮的,那么明喻就成了隱喻。概括來講,隱喻有三個特點: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不用比喻詞;本體和喻體不明顯。
隱喻意義的形成過程就是從具體的感性認識,通過思維聯(lián)想和判斷獲得抽象的理性認識的過程。通過隱喻,人們表達的思路和方式得到擴展,表達的思想更準確、形象、深刻。例如:hang one’s head表示“低下頭”的動作,從生活中我們知道,當某人感到羞愧或內疚時,總會低下頭來,低頭這一動作就和心情聯(lián)系了起來,hang one’s head比喻“感到羞愧、內疚”。
隱喻習語的來源很難有一個確切的歸納,但英語隱喻習語中絕大多數與人體的各個部位相關,因為這樣的習語容易被人理解。例如stand by w ith folded arem s(袖手旁觀),make one’s blood boil(使某人發(fā)火),knit one’s brow s(憂慮,煩惱),look something in the face(不畏懼),open one’s mouth too w ide(要價太高),dead from the neck up(愚蠢的),put one’s shoulder to the wheel(努力工作),jump out of one’s skin(大為吃驚),kick someone in the teeth(故意傷害某人)等。英語隱喻習語中還有一些結構固定、語義透明度小的純習語,例如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樓閣),add fuel to the flames(火上澆油),blow one’s own trumpet(自吹自擂),ring down the curtain(終止),a wet blanket(令人掃興的人),w ith one’s tail between one’s legs(狼狽不堪)等。這樣的隱喻只能通過結合常識進行聯(lián)想來分析意義。
英語習語和漢語成語是英、漢兩種語言中最富于文化內涵的部分,它們是英民族和漢民族文化百花園里的一只奇葩,與各自民族的歷史背景、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生活習慣、風情民俗等息息相關。但由于英、漢兩民族在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因而兩種文化所產生的習語、成語也有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修辭結構和喻體的差異上。
英語習語本質上就是明喻。英語習語的結構主要有兩種:as…as…結構(例如as busy as bee,as light as feather)和… like…結構(例如 have a memory like sieve,watch like a hawk)。而漢語成語在明喻中多使用“如”和“若”字。例如:如出一轍、如火如荼、安如泰山、膽小如鼠等。從結構上看,漢語成語的結構形式要多一些;從語義上講,兩種語言中明喻的意義都比較透明。
英語習語和漢語成語在比喻中都使用喻體,兩者在使用喻體時有共同之處:用不同的喻體表達相同的意思,或用相同的喻體表達不同的意思。
1)用相同的喻體表達相同或相似的意思。這樣的習語中的喻體一般和人體的身體器官、部位有關。如表1所示。
表1 相同的喻體表達相同或相似的意思示例
2)用不同的喻體表達相同或相近的意思。這樣的習語中的喻體一般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動物。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的喻體表達相同或相似的意思示例
3)用相同的喻體表達不同的意思。有些英語習語和漢語成語雖然從表面看差別不大,但所表達的意義卻大相徑庭。這種習語中的比喻修辭的喻體常用一些抽象或天體宇宙現象等。如表3所示。
表3 相同的喻體表達不同的意思示例
4)喻體數量的差異。在漢語成語中,隱喻通常用兩個不同的喻體來表達同一個喻義,例如在比喻“速度快”時,用“風”和“電”同時作喻體,就有了成語“風馳電掣”。類似的成語還有“風平浪靜、焦頭爛額、根深蒂固、水深火熱、虎頭蛇尾、披星戴月、七嘴八舌、生龍活虎、披肝瀝膽”等。與漢語成語不同,英語習語大多數只用單個喻體,例如習語on double,right off the bat表示“動作迅速”。當然也有隱喻習語中用兩個喻體,但數量極少,例如to be on pins and needles(坐臥不寧),go through thick and thin(赴湯蹈火),習語隱喻中的兩個喻體多為近義詞。此外,漢語成語中的雙喻體隱喻較之英語習語的隱喻對偶性更強,更加形象生動。
總之,比喻修辭是英語習語中不同表達技巧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已成為英語習語研究固定模式的一部分,其手法已凝固在習語的結構和意義之中,變化程度很小。了解英語習語中比喻修辭的技巧和方式可以提高英語學習者根據不同情景和交際需要,提高英語表達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1]Karen Jane,Gregegary.English Idiom s and Culture[M]. Cambridge: Cambridge U niversity Press,2003.
[2]駱世平.英語習語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平洪,張國揚.英語習語與英美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4]Freg Daglaus.English Idiom s and Semantics[M].London:S&T Publishing House,Inc.2008.
[5]雍瑾.英漢數字習語的差異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0(3):69-70.
The Ana logy S kills in English Idiom s
WANG Cheng,L IL i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hanxiDatong U niversity,Datong 037009,China)
The essay analyzes analogy in English idiom s from features, semantics and nationality characteristics,and it compares the analogy skills between English idiom s and Chinese ones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structural skills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analogy used in English idiom s.
English idiom s;figure of speech;sim ile;metaphor
H315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2.02.015
1673-1646(2012)02-0073-03
2011-11-10
王 成(1972-),男,講師,碩士,從事專業(yè):跨文化研究與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