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
一怕買進贗品
筆者是個集幣愛好者,收藏古錢和銀元已有20多年了。經(jīng)手的藏品也不少,藏有各種錢幣數(shù)千件,也算是稍有一點成績,可是每遇到比較珍貴的錢幣,特別是想買進自己還沒有的品種,心里還是免不了打顫:可別又打了眼。拜現(xiàn)代高科技所賜,現(xiàn)在的錢幣造假水平實在太高了。最近幾年來,凡價格較高的錢幣品種幾乎都有贗品出現(xiàn),尤其是古錢幣和老銀幣更是成了制假重災區(qū)。在一般古玩市場里,各種攤位上出售的古錢和“袁大頭”等老銀幣幾乎都是贗品,真品反而顯得難覓了。在錢幣市場上,普通古錢和老銀幣偽品盡管沒有一般古玩市場那么多,但一些檔次較高的古錢和老銀幣贗品仍有不少,其手法也高明許多,有夾餡、拼鑲、挖補和改刻等形式。過去人們一直以為當代幣里贗品較少,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xiàn)在這個觀念也逐步發(fā)生變化了,因為制假者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當代幣中第二套人民幣里的叁元券、伍元券和貳角券出現(xiàn)了偽品,連第三套人民幣里的貳元券(車床工人圖案)中也發(fā)現(xiàn)了仿制品,而且做工還很精致,連水印都很逼真。至于雕刻和印刷工藝原本就較為簡單的民國紙幣和第一套人民幣里的偽品就更為常見了。有一些高端錢幣贗品,比如古錢里的布幣和刀幣、銀元里的珍稀龍洋等,用傳統(tǒng)的鑒別手段已很難以識別,你不是想通過歲月的痕跡來鑒定嗎?他偏能在贗品上打造出上好的包漿和銅銹,甚至比真品還逼真,讓人無法辨別真?zhèn)?。對集幣新手而言,想買到心儀的高端錢幣真品,真是太難了。
二怕以次充好
大凡集幣愛好者都知道,錢幣收藏尤其是錢幣投資對品相的要求很高,品相的優(yōu)劣對錢幣價值的高低有很大的影響。目前各種媒體上的錢幣行情都是按照全品相錢幣的價值作為參考的,而古玩市場出售的不一定都是全品相錢幣,因此常常會出現(xiàn)賣價比行情價低的情況,如果以此作為參照,以為買到便宜貨,那就會上當吃虧。比如一枚品相上佳的《建行》流通紀念幣在市場里能賣4000元,而品相受損的《建行》幣開價1500元也未必能出手;一張全品相的第二套人民幣“叁元券”價值5萬余元,而一張破損嚴重經(jīng)重新整修過的“叁元券”僅賣5千元也不見得有人要,品相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對集幣新手而言,如果你出了全品相的錢,買到的也的確是品相完好的也就值了。但目前的現(xiàn)狀卻是古玩市場里常有人以次充好,用一些品相不好的舊幣經(jīng)整修后冒充全新幣蒙人,比如有些人將已經(jīng)流通過的紙幣用郵票清洗劑漂洗后,再陰干夾平,冒充全新挺版出售;有些人將舊的流通紀念幣用橡皮擦拭干凈后,再輕輕抹上一層油,冒充新幣坑人。而很多集幣新手是根本無法識別這類翻修如新的錢幣,出了高價買到的卻是以次充好的偽劣品種,這種上當受騙的感覺無異于買入假幣贗品,對集幣新手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三怕變現(xiàn)難
對集幣新手來說,錢幣收藏這個圈,水很渾,你有精品稀有品,估值很高,不能變現(xiàn),那只是紙面上的富貴。高檔錢幣變現(xiàn)的最好的地方一般是去拍賣會,可是拍賣會并不經(jīng)常舉行,能上拍賣會的也大都是珍品精品,你的藏品能不能上拍賣會還很難說,即便是僥幸上了拍賣會,也不能確保一定就能拍出心儀的好價錢,且拍賣公司還要在成交價里收取10%~15%的手續(xù)費,你最終又能得到多少;在圈內(nèi)或者民間自行消化也很難,現(xiàn)在想立即找到一位既識貨又肯出高價的人也真不容易;去錢幣市場賣給錢幣商?錢幣商可謂是世界上最精明的商人,他見了你的藏品肯定是千挑毛病萬挑刺,那價格必是一壓再壓,特別是遇到急需用錢、急于出貨的主兒,錢幣商那價格壓得肯定是沒法再低了,弄到最后連你都不想出手了,可見集幣新手變現(xiàn)錢幣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