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政
古代文言小說及文人筆記中常提到雩祭祈雨。如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三百六“袁生”條云:“旱亢則雩之。”卷九十“釋寶志”條云:“天監(jiān)五年冬旱,雩祭備至,而未降雨。”明陸楫《古今說?!肪砭攀疲骸斑m霖雨,徒雩祀?!泵髦茜稏|溪日談錄》云:“得雨曰雩,不得雨曰旱?!?/p>
這種雩祭求雨,商代就出現(xiàn)了。到周代,基本趨于禮制化,成了嚴(yán)整的國家禮典?!吨芏Y》中有以法典形式的對巫者舞雩的職責(zé)規(guī)定,《春秋》等典籍中也有天子或王公大臣屢次參與舞雩的記載。
雩祭的功用,典籍中有記述?!吨芏Y·春官》:“司巫,若國大旱則率巫而舞雩。”鄭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逼渌浼灿薪庹f,《禮記·月令》:“大雩帝,用盛樂?!编嵭ⅲ骸蚌В踵登笥曛漓胍?。”《說文·雨部》:“雩,夏祭樂于赤帝以祈甘雨也,雩,羽舞也。”《爾雅·釋訓(xùn)》:“舞,號雩也?!惫弊ⅲ骸蚌е溃枵哂踵刀堄??!笨梢姡У墓τ煤苊鞔_,舞號以祈雨。
雩祭的具體特征有:
一是舞蹈的運(yùn)用?!吨芏Y·舞師》“教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彼沃焐辍吨芏Y句解》卷三釋云:“皇,析五采羽為之。禱雨之祭用之。”日本漢學(xué)家白川靜曾講,“祈雨活動時,常以樂舞祈祭”。雩祀用舞蹈,和原始舞蹈發(fā)生于巫術(shù)文化母體有很大關(guān)系。所謂“巫舞同源”,也即《墨子·非樂篇》引湯之官刑所云:“恒舞于宮,謂之巫風(fēng)。”學(xué)界多認(rèn)可這一點(diǎn)。許進(jìn)雄說:“在原始階段的舞蹈活動,不僅為娛樂的手段,并具有濃厚的巫術(shù)意義?!毕虬厮缮踔琳f:“‘巫’由‘舞’派生而來,發(fā)展到后來,巫成了跳舞的祭神者,而舞又成了巫祭神的動作了?!壁w容俊也提出舞蹈即巫術(shù)動作說。另外“,巫舞同源”與巫術(shù)中的女巫表演也極具關(guān)系。在上古“巫化”思維中,人們大都以為神靈喜歡女巫,女巫憑借她的舞蹈能夠娛神、通神,所有能夠降雨的神自然亦莫能外。
二是執(zhí)羽而舞。舞雩除了巫人的虔誠誘姿外,還要有通神的飾件。按許慎的解釋同雩,雩為羽舞,即舞蹈者以羽毛為舞具而跳的舞蹈?!吨芏Y·舞師》“皇舞”鄭玄注“:皇,析五彩羽為之?!笨追f達(dá)疏“:染鳥羽象翟鳥鳳凰之羽,此舞者所執(zhí)?!卞X玄說“:手持彩色羽而舞,用于大旱祭雨。”舞具中為何要用羽毛呢?向松柏解釋“:因?yàn)閹в鹈镍B類能飛行天空,羽毛是迷信觀念中升天的象征。雨水從天而降,所以古人又以為,祈雨必須升天求天上神靈……可見羽毛是雩舞的特征。”原來鳥羽作為舞具在祈雨雩儀中起著如此重要的作用。
借鳥羽祈雨還可以找到古文字學(xué)和民族學(xué)上的材料作為旁證,《集韻·遇韻》:“緝羽也,雩祀所執(zhí)?!毙熘惺鎸Φ慕忉屖牵骸肮糯笥昙漓霑r所執(zhí)用鳥羽編制成的樂神之具?!笔挶鴮Α盀C”字的解釋是:“可能是表示執(zhí)鸛(或其軀干、肢體、毛羽模型)灑水以祈甘雨的巫術(shù)?!笔挶终f:“殷人以鳥為圖騰,他們的雨鳥或雨神叫屏翳,屏翳就是持鳥羽蔽身飾首而舞,從而模仿并要求聚云降雨‘;冠鷸’就是把鷸鳥戴在頭上(后來則改用羽),模仿鷸鳥而舞踴以祈雨?!眹庖灿蓄愃频挠涊d,岑家梧先生談美洲印第安人的祈雨舞蹈時說:“跳舞有飾以鷹的羽毛,頭戴雷鳥假面,或作電光閃爍,或作雷鳴的叫聲,觀眾復(fù)取水從屋頂上淋下,淋濕舞者的周身。婦女則歌唱雷鳥的神話,合之于跳舞者的動作,形成戲劇的表演”。
三是樂歌的使用。《禮記·月令》:“仲夏,命樂師修鼗、鞞鼓,均琴、瑟、管、簫,執(zhí)干、戚、戈、羽,調(diào)竽、笙、竾、簧,飭鐘、磬、柷、敔?!编嵭⒃唬骸盀閷⒋篥?,帝習(xí)盛樂也……雩帝,自鼗鞞至柷敔皆作曰盛樂,凡他雩用歌舞而已?!薄笆贰辈⒉惠p易使用,但在“大雩”中必用之。可見“禮樂”文明的因素灌注到雩祭中來了。
四是號呼以請神,元梁益《詩傳旁通》卷十三:“雩,吁也,吁嗟其聲,以求雨之祭?!崩铈R倫《周禮纂訓(xùn)》卷十三釋“凡邦之大烖歌哭而請”云:“董仲舒曰:雩,求雨之術(shù),呼嗟之歌,呼嗟哭泣,以成發(fā)氣。若《云漢》之詩。”元毛應(yīng)龍《周官集傳》卷八釋“小祝掌小祭祀,將事侯禳禱祠之祝號,以祈福祥,順豐年,逆時雨”云:“歐陽謙之曰:順與逆對,……逆時雨,蓋閔雨而行之,如禱雨之祭是也。”《御制日講禮記觧義》卷十八:“雩,祭名,吁嗟其聲以禱雨,故名雩?!彼氖牛骸蚌ё冢^水旱壇雩;吁嗟,求雨聲也?!薄稓J定周官義疏》卷二十五:“《正義》,董氏仲舒曰:雩,呼嗟以求雨也?!薄吨芏Y·春官·女巫》:“女巫……旱暵則舞雩,凡邦之大災(zāi),歌哭而請。”鄭玄注:“哭者,冀以悲哀感神靈也?!薄段墨I(xiàn)通考》卷七十七《郊社考》引楊氏曰:“聲音之號,所以詔告于天地之間,以達(dá)神明也?!边@也就是說,雩儀中求雨之巫要大聲地呼請神靈,要哭訴感動神靈,神靈才會佑助降雨?!对娊?jīng)》中《噫嘻》《臣工》篇均與雩祭祈谷有關(guān),《噫嘻》首句是“噫嘻成王”,《臣工》句中有“嗟嗟臣工”“嗟嗟保介”,此“噫嘻”“嗟嗟”即呼訴之義。故清李光地《詩所》卷八釋二詩云:“古者雩祭,謂其吁嗟以祭,為民請命,故不勝其禱祈之哀。此兩詩以‘嗟嗟’‘噫嘻’發(fā)辭者,以此兩詩之所用同然?!?/p>
五是雩儀中或鋪墊以“禱”禮?!对铝睢贰按篥У邸笨追f達(dá)疏曰:“雩之與禱所以異者,《考異郵》說云:‘天子禱九州山川,諸侯禱封內(nèi),大夫禱所食邑?!仲夜龝r不雨,帥群臣禱山川,以過自讓。凡雩必先禱,故此經(jīng)云乃命百縣祈祀山川百源,始大雩帝是也?!笨梢?,雩于“帝”之前,行者或有“禱”,甚至說一說自己的“過”,把不雨的原因找出來,然后再祈于“帝”而求雨。也就是說“禱”可為“雩”之前奏。
注釋:
①李學(xué)勤:《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
②白川靜:《中國古代文化》,文津出版社,1983年。
③許進(jìn)雄:《中國古代社會》,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95年。
④向柏松:《中國水崇拜》,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年。
⑤趙容俊:《先秦巫俗之研究》,臺灣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研究所,2002年。
⑥錢玄:《周禮注譯》,岳麓書社,2001年。
⑦徐中舒:《漢語大字典》,湖北辭書出版社,1992年。
⑧岑家梧:《圖騰藝術(shù)史》,學(xué)林出版社,1986年。
⑨蕭兵:《濩是祈雨舞》,載《求是學(xué)刊》,198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