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宇,鄒偉,孫曉偉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哈爾濱 150040)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稱缺血性腦卒中,具有病死率和致殘率高的特點。近年來,腦卒中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趨勢[1],現(xiàn)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嚴重疾病。認知障礙是腦卒中的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在卒中患者致殘原因中僅次于肢體癱瘓和言語障礙。認知障礙嚴重影響著卒中患者的康復和日常生活能力[2],它的臨床干預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師的廣泛關注。筆者采用益髓健腦針刺法治療腦梗死后認知障礙 30例,并與單純使用鹽酸多奈哌齊治療 30例相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60例腦梗死后認知障礙患者均為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針灸科門診或住院患者,按國際通用隨機字母表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最小42歲,最大70歲,平均(63±6)歲;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分為(19.6±4.7)分,神經(jīng)功能缺損量表(MESSS)評分為(21.4±5.7)分。對照組中男21例,女9例;年齡最小40歲,最大73歲,平均(64±6)歲;MMSE量表評分為(20.3±5.4)分,MESSS量表評分為(20.7±5.1)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MMSE量表評分及 MESSS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腦梗死診斷標準符合 1995年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中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的標準[3]。輕度認知障礙診斷標準符合美國精神病學會《精神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 4版)中有關“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標準[4]。
①符合上述腦梗死診斷標準,且經(jīng)頭顱CT或MRI證實;②MMSE評分按教育程度分界值,文盲<17分,小學<20分,中學或以上<24分;③病程≥3星期,或≤3個月;④年齡≥40歲,或≤75歲;⑤既往無精神病史;⑥認知障礙發(fā)生在腦卒中之后;⑦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合并有失語,或合并有嚴重視力障礙、聽力障礙者;②合并有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病者;③患有抑郁癥,或其他精神心理疾患者。
兩組患者均參照《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方案給予神經(jīng)內科入院常規(guī)治療,包括降低顱內壓、降纖酶、鈣離子拮抗劑、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
2.1.1 針刺治療
取百會、四神聰、風池、神門、三陰交、太溪、懸鐘。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選用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華佗牌無菌針灸針進行針刺。百會穴平刺0.5~1寸,四神聰向百會穴平刺 0.5~0.8寸,施平補平瀉;風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得氣后,做快速捻轉手法30 s;神門穴沿皮膚向前刺入0.2~0.5寸,先補后瀉;三陰交、太溪、懸鐘均直刺0.5~1寸,施捻轉補法。以上諸穴得氣后留針50 min,期間以200次/min頻率捻轉1 min。每日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6 d后休息1 d。
2.1.2 藥物治療
口服鹽酸多奈哌齊0.25 mg,每日1次,餐后口服。
采用單純藥物治療,藥物、劑量、方法同治療組。
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個月后統(tǒng)計療效。
認知功能采用 MMSE,對患者治療前后進行評分比較,評價患者空間定向力、記憶力、計算力、理解行為操作能力的變化;MESSS采用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對患者治療前后進行評分比較;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采用修訂的 Barthel指數(shù)(MBI)于患者治療前后進行評分比較。
參照文獻[5]擬定,以 MMSE評分提高分率計算。提高分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治療前評分]×100%。
顯效 提高分率在20%以上。
有效 提高分率在12%以上,但未達到20%。
無效 提高分率未達到上述有效指標。
采用SPSS13.0軟件完成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3.4.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由表1可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為6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治療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3.4.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MES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
由表 2可見,兩組患者治療后 MMSE評分、MESSS評分及 Barthel指數(shù)評分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0.05)。治療組治療后MMSE評分、MES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治療組改善MMSE評分、MES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MES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MMSE評分、MES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1,2)P<0.05;與對照組比較3)P<0.05
MMSE評分 MESSS評分 Barthel指數(shù)評分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19.6±4.7 26.9±6.01)3) 21.4±5.6 15.0±3.61)3) 30.6±8.2 51.2±11.51)3)對照組 30 20.3±5.4 23.5±5.72) 20.7±5.1 17.4±4.82) 31.5±8.7 44.6±10.31)
認知功能是大腦智力活動的各個方面,如感知、記憶、語言、抽象思維等。認知功能損害可能是癡呆的早期表現(xiàn)。輕度認知障礙是指介于正常衰老和阿爾茨海默病之間的一種過渡狀態(tài)。若未能及時準確地診斷和干預治療則可能進一步發(fā)展為癡呆。目前,對于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治療更多的是關注其軀體癥狀,而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下降卻處于忽視狀態(tài)。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損害進行早期診斷并及時給予有效的干預,有利于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認知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6],減輕其對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古代文獻中并沒有輕度認知障礙這一病名記載。根據(jù)輕度認知障礙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可散見于中醫(yī)學“健忘”、“神病”、“呆病”(輕證)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病位在腦,與督脈的關系最為密切[7]。其主要的病因在于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經(jīng)脈失養(yǎng)、髓海不充及痰濁、瘀血阻滯經(jīng)絡等。病理特點是本虛標實證,臟腑虛衰為本,痰濁和瘀血為標。基本病機為腦髓失養(yǎng),蒙蔽清竅,神機失用。針刺治療本病在改善臨床癥狀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8]。鄒偉教授根據(jù)中醫(yī)經(jīng)絡理論,結合多年臨床經(jīng)驗,并參考大量古代醫(yī)籍文獻,從調理臟腑功能入手,以補腎填精、健腦益智為治則,采用益髓健腦針刺法,選用百會、四神聰、風池、神門、三陰交、太溪、懸鐘。百會、四神聰位于巔頂,能夠通過督脈內入絡腦,乃局部取穴,以醒神開竅、健腦益智。有臨床研究表明[9],針刺百會、水溝、神門能夠改善認知功能,三穴聯(lián)合運用效果最佳。實驗研究表明[10],針刺百會能使腦內 S100β蛋白的過度表達下調,能避免星形膠質細胞的活化與增殖以及分泌炎性因子形成神經(jīng)炎性斑,能夠改善學習記憶能力。腎主骨生髓,補腎即能生髓,太溪能補腎養(yǎng)髓;懸鐘為髓之會穴,能補養(yǎng)腦髓,髓海充,腦智健;三陰交可補益肝腎;風池為足少陽、陽維之會,針之能使腦部經(jīng)氣通暢,元神之府有所主;神門屬手少陰心經(jīng)原穴,正如《醫(yī)學綱目》所載:“呆滯,刺神門一穴,沿皮向前三分,先補后瀉?!薄锻ㄐ敢x》:“神門去心性之癡呆?!敝T穴合用,共奏補腎填精、健腦益智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針藥并用能夠改善腦梗死后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認知功能,提高患者神經(jīng)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應用。
[1] 蘇莉,李曉昱,李林海.針灸治療腦血管病認知障礙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3):433-435.
[2] 王艷,張立,李淑榮,等.頭穴叢刺結合認知訓練對腦梗死患者認知障礙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4):316-318.
[3] 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中華神經(jīng)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1996,29(6):379-380.
[4] Am erican Psychiatric A 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ofn anual disorders[M]. 4th edition (DSM2Ⅳ),Washington DCAPA,1994:143-147.
[5] 劉平,蘇寧,姜樹軍,等.多奈哌齊對老年人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療效的觀察[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0,38(6):949-951.
[6] 周曉平,陳尚杰,何錦添,等.調神通絡針刺法治療腦梗死輕度認知障礙的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8,27(5):3-4.
[7] 金妹,傅建明,楊葉珠,等.頭針療法結合認知干預治療腦卒中患者認知障礙42例[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0,17(4):369-370.
[8] 孫遠征,祝鵬宇,張淼,等.原絡通經(jīng)針法治療輕度認知障礙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7,27(11):810-812.
[9] Lai XS, Huang Y.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Baihui(GV 20),Shuigou(GV 26)and Shenmen(HT 7)on Cognition of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5,3(5):20-23.
[10] 金紅姝,霍麗,郭小溪.針刺“百會”穴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模型大鼠腦內 S100β蛋白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9,36(4):648-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