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馮 燕、王鳳梅
(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陜西延安716000)
急救重癥病人院內安全轉運的體會
張 燕、馮 燕、王鳳梅
(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急診科,陜西延安716000)
由于急診危重病人突出了急、危、重的特殊性,隨時都有病情變化和生命危險的存在。因此,急診危重病人收住院后能否安全轉運到目的地,是急救工作的重點。筆者根據(jù)急救搶救護理記錄對本院急診內科1年內的危重患者在院內轉運及途中監(jiān)護進行了回顧性調查。發(fā)現(xiàn)從急診科到輔助檢查科室、住院部,途中存在諸多威脅患者生命的隱患,易引起醫(yī)療糾紛。故急診轉運此類病人時,應采取轉運前對患者進行全面體格檢查,準備必要的搶救物品,轉運途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到達病房后應與接診護士認真交接患者的病情及搶救過程等措施,保證患者及時安全的到達相關科室。
1.1 正確評估病情
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其收益和風險是并存的。無論轉運前或者是轉運中都要進行風險評估。重癥患者的轉運可發(fā)生神經、呼吸、心血管系統(tǒng)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以及管道脫開,藥物延遲給予等。如果患者在轉運前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而又必須轉運的情況下,應有主管醫(yī)生同往,并做好充分準備,如急救藥品、儀器等。醫(yī)護人員應將轉運途中的風險告知家屬,征得家屬理解并簽字同意,才能實施轉運。
1.2 轉運人員的要求
負責轉運的護士應有較強的責任心,準確的判斷力,并具有獨立工作和應急處理問題的能力,若患者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轉運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員,要求主管醫(yī)生同往。
1.3 搶救物品、藥品設備
保證轉運時各種儀器設備性能良好,是保證轉運成功的重要因素。檢查各種轉運中應用儀器蓄電池情況,保證電量充足,根據(jù)具體情況攜帶搶救藥品或便攜式呼吸機及除顫儀、心電監(jiān)護儀。對于嚴重缺氧者,可攜帶氧氣袋及呼吸氣囊,必要時用小氧氣筒供氧,保證充足的氧氣供給,根據(jù)不同的病種及病情輕重,備好氣管插管,相應的急救藥物如腎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可拉明、洛貝林、利多卡因等,以便途中患者病情變化時,及時給藥搶救治療。護士在轉運準備過程中,保持有條不紊,動作熟練,并實施心理護理,使患者和家屬有安全感,安靜配合治療和護理。
1.4 轉運前與相關科室聯(lián)系
急診科在轉運危重病人前應與相關科室及部門聯(lián)系好,交待病人病情,確保所到科室了解病人病情并預測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以便做好準備,避免因工作不協(xié)調延長病人在醫(yī)技科室等待的時間,加重病情;同時聯(lián)系好運送電梯,護士應熟知途中的路程,所需時間,發(fā)生意外時能提供搶救設備的科室,以備病人轉運途中就地搶救的需要。保證急診綠色通道的通暢。
2.1 加強途中監(jiān)護
病人轉送過程中,護士應守候在患者身旁,密切觀察心電監(jiān)護,注意心率、心律的變化,包括意識、瞳孔、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氧氣的供應,確保生命體征平穩(wěn)。
2.2 保證各種管道的通暢
轉運時,意識障礙的患者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轉運中避免劇烈震蕩,保持頭部在前,上下坡時保持頭高位,注意觀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無躁動。一定要保持液體通暢,保證液體,搶救用藥,血液及時輸入,提高搶救成功率。保證用氧管道通暢,氣管插管應固定牢固,防止脫落。導尿管與引流袋緊密連接系于車床旁,低于身體利于引流。意識不清、躁動的患者,給予適當?shù)募s束。
2.3 病房護士做好準備
病房護士在接到電話通知后,除準備好床單之外,還應根據(jù)病情準備搶救藥品及設備。急診護送護士應認真向接診護士交待病情變化,包括轉運前、后及途中的病情、用藥情況、所采取的特殊治療,護理措施、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留置各種管道的通暢情況等,待接收科室的醫(yī)護人員了解交接內容并核對無誤,在病人轉運記錄卡上簽全名后,負責轉運的醫(yī)護人員方可離開。
護送重癥危重患者不是一個簡單的運送過程,而是醫(yī)療過程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轉運過程中應仔把握每一個細節(jié)。早期復蘇,使其病情穩(wěn)定,是轉運成功的前提;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途中不中斷治療。根據(jù)病情實施有效的急救措施,是醫(yī)護人員高度的責任、敏銳的搶救意識,過硬的操作技術,良好的應變能力是轉運成功的保證。
2012-07-24;責任編輯 趙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