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軍
(靖江高級中學,江蘇靖江 214500)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尤其是計算機、網(wǎng)絡等的快速普及,信息技術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工作中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早在2000年11月教育部發(fā)出的《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是一門從小學到高中一貫開設的必修課程。在新課程體系設置中,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教育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四大領域之一??梢娦畔⒓夹g課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并不感興趣,只是勉強應付,這種現(xiàn)象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原因造成的。
雖然,國家和地方教育部門一再聲明,學科無主次之分,但是在中考、高考的指揮棒沒有偏向信息技術學科的背景下,決定了信息技術學科在中考和高考中的“地位”是不高的,有些地方甚至根本就不開設信息技術課,只是上面有人來檢查了,才臨時換個課表,開設一兩節(jié)信息課做做樣子。學校如此,學生自然也對信息技術學科“另眼相待”了。
“學高為師”,但是,有些學校信息技術教師是由其他教師兼任的,這些教師信息技術專業(yè)水平欠缺,是不可能喚起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的。當然,這也是信息技術學科在中考和高考中“地位”不高的產物。
絕大部分學校中信息技術教師除了少量的教學任務外,還擔負著沉重的維護、維修任務,甚至在學校里負責電鈴、接電話、文印等工作。信息技術教師們的精力無法集中在教學上,無法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自然也就上不出精彩的課,學生也自然不會對他們的課感興趣。
信息技術學科在初中和高中學段結束時要進行考試,不同的地方要求不一樣。比如:江蘇所有高中生必須參加江蘇省學業(yè)水平測試,信息技術要取得合格等級才能畢業(yè)。但是,由于上機測試中題庫內容及批改方式等的限制,每年考試題目變化不大,有些學校為了應付考試,信息技術課上只是讓學生機械地訓練這些考試題目,學生學習索然無味。
在目前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左右中考和高考指揮棒的情況下,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更要集思廣益,好好反思一下,學生們喜歡iphone,說明他們喜歡新的事物,可是為什么不喜歡信息技術課呢?除了中考和高考中“地位”不高的原因,還有就是“學不得其法,教不得其道”。在無法改變外部事實的情況下,信息技術教師首先要從自身找找原因,要創(chuàng)新教法,努力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在信息技術課堂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八個策略。
沒有什么比一開始就扣住學生的心弦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設置適當?shù)那榫?,讓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感受即將要學習的知識的用途,吸引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教學實例】在講授信息資源管理的時候,請學生查看一個WORD學案,然后用電子教室將近五十個以日期和時間作為文件名的文件發(fā)到學生桌面上??粗鴿M滿一桌面的文件,學生們一片驚呼,在教師的要求下,學生開始一個一個文件打開查看哪個是要找的學案。接下來筆者再講述資源管理的必要性和按類別分級管理以及要有合適的文檔名的重要性,學生有了之前的情境體驗,所以,很容易接受筆者講授的內容。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一些其他學科的內容,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其他學科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理解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自己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和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實例】在講述EXCEL中數(shù)據(jù)的圖形化這一節(jié)內容時,筆者了解到學生剛學完數(shù)學上的拋物線方程,所以,要求學生用填充的方法生成了很多的X的值,又利用公式生成了相應的拋物線方程中Y的值,通過X和Y兩列數(shù)據(jù)生成了拋物線的折線圖,使學生了解拋物線的形狀。不斷改變拋物線方程,相應的拋物線圖形也會跟著改變。學生學得認真,不但熟悉了EXCEL中如何將數(shù)據(jù)圖形化,而且也鞏固了數(shù)學知識。
不少信息教師在講課時喜歡“就事論事”,講到什么地方就發(fā)幾個題目給學生做練習,比如:講到信息獲取時,要求學生在網(wǎng)上搜索相關材料,講到網(wǎng)站制作時,給學生發(fā)幾個素材和一個網(wǎng)站樣例讓學生制作網(wǎng)站。學生完全被教師牽著走,這樣的教學自然是索然無味的。學生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教師可以適當引導,使學生完成自己有個性的作品,通過作品展示使學生有學習成就感,并通過作品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為每節(jié)課提出作品要求,也可以每個章節(jié)提出作品要求,甚至可以整個課程有一個完整的作品要求。
【教學實例】筆者在每學期開始時告訴學生本學期信息技術課的任務以及最終同學們完成的作品是什么內容,同時,筆者會把以前學生完成的優(yōu)秀作品拿出給學生欣賞,讓學生知道自己最終要完成的作品內容是什么。在講高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信息技術基礎》時,筆者從把握整個教材出發(fā),用信息做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學生開始學習信息技術時筆者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以后的信息獲取、信息的處理、信息的集成等章節(jié)都是圍繞著這個主題進行的,學生可以將自己的作品保存在FTP上,課程結束時,學生將自己以前搜集和處理的素材集成為一個主題網(wǎng)站,完成一個自選主題的完整的作品。將所有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學生間進行互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同時,通過作品展示和學生互評,學生也可以了解自己作品中的不同和別人的經驗,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其教學素材可以讓學生自己就地取材。因為就地取的素材都是學生周圍的事物,他們非常熟悉,有非常好的感性認識,所以,會更加感興趣。同時,讓學生自己獲取周邊的素材,他們樂于參與其中,使得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實例】在講圖像的處理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讓各組學生自己用數(shù)碼相機現(xiàn)場拍一些照片,然后要求學生針對所拍圖像進行一些處理,最后通過展示各組學生的作品,小組間進行評價,指出作品中的問題,學生根據(jù)其他小組的提議繼續(xù)修改作品。在整個課堂上學生都反應強烈,學習熱情高漲。
信息技術課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改變以前教師只給學生的作品打分數(shù)的做法。因為學生既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也不知道別人有什么好的想法,他們更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中有什么樣的優(yōu)點。因此,可以讓學生互評,指出其優(yōu)點和不足,并結合教師的評價給出作品的綜合等級。
【教學實例】在講完WORD時,筆者要求學生完成一份WORD小報,通過自建的教學網(wǎng)站展示其作品,并讓學生互評,每位學生評價不包括自己作品在內的五份作品。展示的所有作品均被匿名,評價的學生須寫明被評作品的優(yōu)點和不足。課堂上每位學生都在認真地評價作品并查看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評價,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被徹底地激發(fā)。
一般情況下,信息技術課的課后作業(yè)很少,課上的練習也是教師講一步,學生做一步。對于學生的練習和作業(yè)有不少信息技術教師不檢查或只是個別抽查一下,這樣學生自然就會感覺信息技術教師自己都不重視,信息技術課不重要。時間一長,學生會對信息技術課產生怠慢情緒,進而產生應付考試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實例】筆者自制了一個教學平臺,無論課后布置的作業(yè),還是課上要求學生完成的練習,都會要求學生將完成的作業(yè)傳到教學平臺上,筆者會在課后很認真地批改和點評,每次上課前學生們都會認真地查看教師對他們作業(yè)的評價,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也在這一次次的點評中提高。
教師在課堂上講得過多,會削弱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不愿意被老師牽著鼻子走,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學習方法。在信息技術課上自主探究學習尤為重要,因為信息技術課上要求學生掌握的操作技能較多,教師講千遍不如學生做一遍。信息技術教師不能有“控制欲”,動不動就用電子教室廣播,鎖定學生的屏幕,強迫學生聽講,其結果只會是適得其反,學生會有抵觸情緒。信息技術課上教師應該適當?shù)匾龑W生進行自主探究,教師通過設計科學的任務評價表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激發(fā)他們進一步進行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學實例】在講述用Photoshop進行圖像調整時,筆者沒有用教師先講、然后學生練的常規(guī)教學方法,而是要求學生打開圖像“島上的女孩”,這是一個非常暗的圖像,筆者要求學生嘗試使用“圖像”→“調整”的功能項,將圖像調整好,并且完成下表:
思考 操作步驟 心得體會1.調節(jié)整個圖像的亮度2.如何調整圖像的某部分亮度3.將彩色圖像變成黑白圖像4.如何使圖像顏色變得鮮艷5.如何給小女孩的衣服換個顏色
學生在小組內可以討論,借助于教學平臺學生將表格填好并提交上來,學生自主學習非常積極,在規(guī)定時間基本都完成了任務,教學效果非常好。
“學以致用”,這句話是一個真理。如果一個人學到的知識一點用處都沒有,那他為什么要學這些知識呢?相反,如果他將學到的知識用起來,解決了實際問題,這是對他所學知識的鞏固和肯定,也會激發(fā)他繼續(xù)學習知識的熱情。同樣,如果在信息技術課堂學到的東西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不能將其應用于實際,那么,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會高漲,興趣不會太濃。所以,信息技術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布置一些利用課堂上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作業(yè),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能有感性認識,增強他們的成就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實例】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筆者和所教班級的任課教師商量,給每位教師指派3-5名學生,每次考試的成績由學生來進行錄入、處理、統(tǒng)計,班級網(wǎng)站由各小組組長將網(wǎng)站內容進行分割,每個學生要完成一些具體的內容。教室后面的公布欄中的內容及班級小報也由學生輸入、排版、打印。這些具體的信息技術實踐體驗讓學生興奮,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原來這么有用,在課堂上也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上面闡述了筆者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為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所采取的幾種做法。這些做法應用于教學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它們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激起學生探索信息技術的欲望。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就一定能使信息技術課成為學生最喜愛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