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在電子商務這個無比復雜的行業(yè),連馬云都滿懷不忿地說,淘寶從來沒賺過錢。陳年也理所當然地表示,要等營收過了100億元,凡客才會考慮盈利問題。從這些大佬身上搶生意,買一送一肯定行不通,除非你能買一送二,還得包郵,但是你傷不起。
中國有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總是在看似很賺錢的地方,卻一直賺不到錢。而買賣寶這家手機端Wap電商,不需要智能手機,不需要網上支付,賣的是1399元起的筆記本電腦、499元起的智能手機、各種比其他電商低了近一倍的“低端”商品,但它卻找到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生存空間。
“小人物式”生存
不客氣地說,現在的大多數電商比做白粉生意還艱難,與同行比拼營業(yè)收入、利潤率、市場份額、用戶規(guī)模,與傳統(tǒng)行業(yè)摩擦碰撞,比春秋戰(zhàn)國還亂。在大家打破腦袋爭搶市場份額的時候,似乎很少有人想到開辟新的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guī)模達2.03億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將在2015年成為世界第一,屆時我國網絡消費者數量將激增至3.29億人。其實,完全可以放開這兩億多人。
可以說,現在的電子商務用戶大多是第一批互聯(lián)網用戶,人群以上班族、白領階層為主,放開眼界,可以發(fā)現更多的是長期無法接觸電腦從不能體驗網購的“三低人群”(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沒有寫字樓,不需要名牌服裝,不用信用卡。
作為國內最早的手機端電商,買賣寶顯得特立獨行,在唱衰電商的2012年,幾乎沒有受到所謂“寒冬”的波及:他們的生意大多是在山寨手機上完成,他們的客戶大多是來自縣、鄉(xiāng)、村一級的農民工或農民,甚至只有初中、高中文化水平,他們的交易地點主要在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工業(yè)園區(qū)或制造業(yè)基地。一部手機,就將這個群體和這個時代最新的電子商務消費潮流聯(lián)系在一起。
互聯(lián)網雖然在迅速發(fā)展,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全民互聯(lián)網的程度,而手機幾乎覆蓋了大多數人群,也許有人質疑,手機的屏幕太小,網絡又那么慢,會有人在那上面買東西?買賣寶的創(chuàng)始人張小瑋是這樣回答的:“我們的用戶沒有選擇,甚至連比較都沒有,他不知道什么是網快、什么是網慢,什么是大屏幕、什么是小屏幕,說句粗俗的話。餓上你15天,狗屎你都會吃?!?/p>
當前的中國社會群體分化嚴重,有的人總是為去哪吃飯、買什么衣服、看什么電影而發(fā)愁;而有的人每天灰頭土臉在車間工作,吃一成不變的晚飯,再茫然失措地回自己的小屋。傳統(tǒng)電商硝煙彌漫,就是因為“高端用戶”選擇太多,線上那么多電商,線下那么多商場。同時要求太多,經常網購的人可能會發(fā)現,自己對各個快遞的遞送速度了如指掌。而作為傳統(tǒng)電商大佬,哪怕是做市場調查,也幾乎不會把調查問卷發(fā)給普通的民工。
互聯(lián)網虛擬服務把人的差異性縮小了,但是實體消費和人的禮會階層關聯(lián)度、區(qū)隔度非常大。作為傳統(tǒng)電商領域的領跑者,淘寶也研究過買賣寶面向的目標人群,最后還是選擇了繼續(xù)做原有人群的延展服務。因為這個人群和淘寶的人群區(qū)別太大,做起來要花很多精力,很大投入。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買賣寶從進城務工的草根階層切入,開始了銷售中低端“白菜”產品的生意。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名不見經傳、備受質疑的小公司卻做得異?;鸨?,僅2011年,買賣寶日均訂單超過1萬,總收入近5億元。
底層的“高消費”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直到改革開放初期,因為貧困,大量農民放下手中的農具,從農村到城市來找生活,這些人被城里人稱為“盲流”。大量的農民工在城市里做的都是最臟最累的活計,是藍領、白領們不愿意做的工作。后來,發(fā)明了一個詞叫“低端勞動力”。
三低人群的市場粗略算來有3億人,每個人月收入通常在2500—3000元,消費標準在1000元左右,如果一年折算消費l萬元,那么就是一個3萬億的市場。另外,三低人群往往不擔心就業(yè),隨著近幾年用工荒現象的加劇,在2010和2011這兩年間,他們的收入普遍有所增加。
二三低人群沒有收入壓力和支出壓力,但有著同樣的消費需求,以傳統(tǒng)電商滲透城市人口超過10%的比例來看,如果對三低人群有5%的電商滲透率,這都將是一個1500億元的市場。如此看來,向“低端”的人群賣“低端”的貨,其實并不低端,也不是小生意。
我們都說“顧客就是上帝”,而當前的電商似乎有點“商家也是上帝”的味道,一群上帝般的商家圍繞著一群上帝般的顧客,反而形成了過度的服務,造成了付費意愿的降低。他們服務了一群人,但是卻沒有代表大多數人群。
“低端用戶”是一個沒有開發(fā)的金礦,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網上購物的群體,但是與其等這個群體的生活方式發(fā)生變化,為什么不能嘗試尋找新的經營方式,去適應這些“低端用戶”的生活方式和購物習慣?
看似有錢的白領階層和看似沒錢的“三低人群”,重要的不是錢有多少,而是消費有多少?!叭腿巳骸笨梢哉f是底層的“高消費”,他們最大的特點是絕對購買力低,但相對購買力高。他們的絕對收入基本比白領階層低,但是和大多數的白領不同,他們身上背負的經濟壓力小,不是房奴、車奴、孩奴,負擔小致使他們敢于花錢,雖然收入偏低。但是其中大部分人愿意把錢花在經濟消費上。
相比于“高端用戶”,對價格的關注度不高正是“三低人群”的優(yōu)勢所在。“高端用戶”對電商的了解和對價格的敏感導致其自控能力更強,會在多家電商之間反復對比,理性購物。而“三低用戶”往往在自控能力上略弱一些,所以價格的挖掘空間反而比收入高的“高端用戶”更大。
不關注價格而又愿意花錢,完全可以說已經沒有比“三低人群”更好的顧客受眾了。而從長遠來看,即便移動電商的用戶群繼續(xù)向城市人口轉移,實際上也并不妨礙對“三低人群”的用戶開發(fā),投入與收益的不協(xié)調,只會讓“高端電商”與“低端電商”之間的競爭關系更加涇渭分明。
做生意不是向更有錢的人賣更貴的東西,而是向需要的人賣需要的東西。這個社會就是一個金字塔,處于底層的畢竟是大多數人,多向下看,還有更多你想不到的人群,很少有人做他們的生意,用低調的眼光做低調的生意,“小生意”就能有大收益。
中國產生和輸出不了《江南style》,卻能輸出《最炫民族風》,這一曲發(fā)行三年之久的“農村重金屬”,如今幾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遍國內二三四線城市,唱遍大街小巷。
《江南style》是假2B,嘲諷高富帥,展現了韓國國內的貧富差距,用的是國際音樂范,《最炫民族風》是真2B,生活在最底層,唱的卻是紅紅火火的心情。而被惡搞式地配以各種畫面的“神同步”,則集中反映了當下青年一代的實際社會心理狀態(tài),即以惡搞、反諷的方式,將低俗神圣化,或者將神圣低俗化。換句話說,我們這個社會雖然存在精英的藝術,但真正掌握主流的是庸常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