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曄
從來沒有一家公司,像HTC這樣跌宕起伏,5年營收增長3.4倍,股價三度攻頂,兩度沖破新臺幣千元這一歷史大關,也三度被看衰,最終慘付學費8800億新臺幣(臺北股市市值)。這是臺灣企業(yè)史上最昂貴的一堂管理課。
時間回到6月30日,HTC成立15周年慶,這一天也是HTC斥資33億元打造的臺北研發(fā)總部大樓落成啟用。但就在前一天,資本市場卻狂賣HTC股票32000張,創(chuàng)下當天交易最大量。
這一天,對于HTC總經理暨執(zhí)行長周永明更是喜憂參半。清晨6點鐘。他就從他的400多平米豪宅出發(fā),驅車前往臺北市中心,與遠道而來的大客戶AT&T;資深副總裁Jeff Bradley、Vodafone終端設備總監(jiān)Patrick Chomet密會,“HTC One的黃屏問題,到底要如何解決?是否還有其他型號的智能手機會在美國禁止銷售?”兩位客戶不斷地詢問。
面對連珠炮般的發(fā)問,周永明如坐針氈。
這些不只是客戶的疑問,更是臺股投資人與外資法人分析師的疑惑:HTC是否還有救?
最近一年,專利訴訟纏身、HTC One明星產品銷售不如預期、三星AMOLED面板斷貨,再加上機海戰(zhàn)術重傷,讓HTC的股價從一年多前的高峰278元,狂瀉到9月初的56元。
16個月內,HTC股價跌幅高達八成,半年內兩次調降財務預測,財務長陣前換將,到底HTC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從去年EPS(每股利潤;每股收益)狂賺15.68元的全球第五大智能手機品牌商,跌落到人人看衰的局面?
臺灣民眾對于HTC,有著高度的期待?!癏TC從一開始,就在打一場不對稱的戰(zhàn)爭,對手都是諾基亞、摩托羅拉這些企業(yè)巨人?!盚TC營銷長王景弘強調,在客場的劣勢下打仗是HTC的宿命。
但事實上,“這幾年HTC太過驕傲,沒有趁最旺的時候布局未來,心態(tài)上更沒有準備做好臺灣智能手機供應鏈的領頭羊角色?!币晃籋TC與蘋果的重要供應商總經理指出。
從Andriod智能手機領導者,到今日面臨重重困境的跌宕,HTC做錯了什么?
狂賺機會財,基礎經營成黑洞
十五年前,HTC由一群桃園大溪的外商迪吉多工程師所創(chuàng)立,創(chuàng)辦人卓火土帶著徒弟周永明等十多位主管,埋頭開發(fā)PDA,這也為HTC創(chuàng)業(yè)初期注入了濃厚的工程師性格?!拔覀兙褪且龀鍪澜缟献羁嶙铎诺暮卯a品?!敝苡烂髟谖靼嘌腊腿_那MWC的記者會上,不斷對臺灣媒體強調,自家手機的功能很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業(yè)初期,靠著工程師追根究底、永不放棄的精神,可以讓HTC從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公司,成為微軟與谷歌Andriod雙系統(tǒng)的最大手機廠商。
在全球智能手機大戰(zhàn)的第一回合,HTC更是靠著精準無誤的產品研發(fā),迅速躥起,賺足了機會財?!爱敃r只有HTC能夠設計生產智能手機,各國電信運營商都需要排隊,等HTC出貨?!币晃籋TC副總經理回憶。
自古福禍相倚,HTC的好日子沒過多久,2007年6月底,iPhone面市,帶動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迅猛發(fā)展,借著這個勢頭,HTC的手機出貨量也被蘋果哄抬到高點。
HTC的崛起,就是臺灣企業(yè)的縮影,在每一個關鍵轉折點上,運用靈活的創(chuàng)新能力,抓住機會,趁勢而起。
但這樣的崛起模式,如果沒有及時轉型升級,就會淪為“一代拳王”,暴起暴落,跟不上下一波的技術與應用創(chuàng)新。
縱觀HTC的核心經營團隊,從周永明、研發(fā)長陳文俊到營運長劉慶東,都是思考模式硬邦邦的工程師背景出身,再加上超過半數(shù)的員工都是研發(fā)人員。HTC這一群臺灣最聰明的研發(fā)團隊只重視技術開發(fā),卻忽略了市場趨勢調研與經營管理精進,種下了HTC日后“加速陷阱”的經營危機的苦果。
去年HTC平均每月推出一款手機,龐大的研發(fā)壓力,讓HTC一口氣在14個月內,從員工數(shù)8000多人激增到一萬七千多人,組織膨脹一倍。但對于出貨預估、采購與質量,則選擇性忽略,“最近幾年,我們營運的螺絲松了,很多人都為了HTC的高分紅配股才加入團隊,忘記了創(chuàng)辦的使命與初衷?!币晃辉贖TCT,作十年的資深主管坦言。
“所有HTC的人只在乎研發(fā),人人都搶著做前端,不重視后端的營運與質量管理?!币晃籋TC供應商氣憤地說。
周永明身為HTC的一把手,卻很難擺脫技術與硬件規(guī)格設計的思維,“Peter一談起產品技術。眼睛就亮了起來,但對于策略與經營管理,不是很熱衷?!币晃婚L期觀察HTC的業(yè)內人士觀察,每次談到經營策略,周永明老是講不清楚。
周永明的管理性格,貫徹到HTC一萬七千多位員工身上,卻只重視部分細節(jié),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大格局戰(zhàn)略。
這一特點,從HTC剛落成的臺北總大樓設計就可以看出端倪。最讓HTC主管驕傲的是,整棟大樓的接待大廳地板與墻面的線條對得整整齊齊,就如同周永明的挑剔個性,但最重要的廁所動線指示卻模糊不清,讓客人找不到廁所,而潔白的地板與階梯,也讓客人屢屢摔倒。
當公司規(guī)模小的時候,營運質量的良莠還不足以重傷到公司的體質,但像HTC一年出貨四千多萬臺時,就不能容許絲毫的營運瑕疵,任何一點小問題,都會被放大到數(shù)萬倍。
橫亙在HTC前面的是一道管理障礙,經營全球品牌的營運控管能力需要精進,否則辛苦賺來的錢,都在不知不覺中浪費掉。最關鍵的稅后凈利率,竟然從2006年的24.1%大幅滑落到去年的14.8%。
HTC成長太快,組織運作跟不上企業(yè)的成長速度。一位HTC主管透露,就連緊連桃園的兩棟大樓的地下停車場,地板居然有嚴重的高低落差,還要事后花大錢補救。
HTC采購計劃的預估不準確,也讓供應商苦不堪言,無法精準備料,“你要有產品差異化,必須要包下產能,否則幾次的采購計劃大調整,供應商的信任沒了,直接就把成本轉嫁到HTC身上?!惫瘫г埂癏TC的采購訂單預估有時候相差五六倍”。
這樣的高速成長模式,似乎讓人隱約看到了HTC董事長王雪紅的另一家公司威盛電子的興衰史,當年威盛以一款計算機芯片組打敗了英特爾,博得“小蝦米立抗大鯨魚”美名之后,這家公司就開始盲目擴張,很多員工都不知道同一個部門的同事坐在哪里,甚至于辦公室座位跟不上人員擴張速度,新進人員還坐到廁所旁邊,最后威盛從盛轉衰。
“當企業(yè)還在高速成長時,組織運作的問題還可以掩飾掉,2011年第四季度時營運規(guī)模變大,面對成長趨緩時,所有管理上的問題都會被放大?!币晃还谈笨傆^察,HTC需要從最基礎的經營決策質量著手改善。
撒錢并購,冷落供應鏈
最近4年,蘋果與三星加入智能手機戰(zhàn)局,兩強靠著APP應用軟件與硬件垂直整合的優(yōu)勢,把HTC打得喘不過氣來。為改變窘境,HTC大量聘請外籍高管。
周永明曾對記者說:“我們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我們的文化,我們沒有足夠國際化的人才來推品牌,最快國際化的方式,就是聘請世界上最棒的人才。”
從2010年8月開始,在短短的一年內,HTC增加了近十位“CXO”高管的外籍兵團,動輒都以超過市場價格三倍的薪水挖人,單是一位CIO年薪就超過200萬元,但這一群外籍兵團說得多,做得少。
一群來自前索尼愛立信的采購團隊,一進駐HTC之后,立即召來數(shù)十家臺灣供應商老總們,嚴格要求降價,卻提不出采購流程改善計劃?!案床灰奌TC未來的發(fā)展藍圖,只會砍價格。”一位電池廠副總抱怨。最后這一群外籍兵團賺飽錢后就整體撤出HTC。
智能手機的零部件高達300個,全都塞在巴掌大的空間里,手機品牌廠與上游供應商的協(xié)同設計關系密切,要做出獨特的手機產品,還需要供應鏈的廠商力挺。
相較之下,蘋果雖然在供應商管理上也是每一季度都要求降價,但蘋果設計團隊都能夠清楚地提出未來幾年的產品設計與技術趨勢,好讓供應商及早開發(fā)新技術。
智能手機大戰(zhàn),已經從產品創(chuàng)新邁入到供應鏈陣營的對決。
同時,蘋果也會針對iPhone與iPad的關鍵零組件及技術,提前半年以上的時間,包下供應商的產能,讓對手無法抄襲。
舉例來說,蘋果在去年底推出iPhone 4S前,早在一年前就與宸鴻光電達成協(xié)議,在廈門翔安高新區(qū)興建一座iPhone 4S專屬的觸控模塊廠,蘋果把最先進的視網膜觸控面板技術,提前半年以上就準備好了。
反觀HTC,從2010年8月的三星AMOLED面板斷貨事件中,沒有學到教訓。
面對三星的高度垂直整合挑戰(zhàn),HTC去年挾著年產量4400萬臺智能手機的產量,原本很有機會成為臺灣智能手機供應鏈的領頭羊,整合臺灣的數(shù)十家供應商,協(xié)同開發(fā)新款手機,對抗三星。
但HTC在這一個重要的決策時刻,卻選擇找老外來砍供應商的價格,直到最近才找上臺灣友達光電攜手開發(fā)AMOLED面板,痛失先發(fā)制人的時機,“HTC之所以有今天的落難,是自作自受?!币晃桓皇靠导瘓F副總指出。
當蘋果靠著iTunes與APP Store,建立起手機應用軟件王國時,2011年HTC周永明則選擇花錢買公司,短短十個月內,斥資50億元,買了9家公司與專利,但去年HTC的全球研發(fā)費用僅為34億元。
更重要的是,HTC花大錢買公司,但并沒有做好并購雙方的業(yè)務與組織整合,最后直接造成今年七八月份的2,2億元的賬面損失,賠了夫人又折兵。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HTC去年8月花3億美元購買51%股權的美國潮牌耳機廠Beats Electronics,不到一年的時間,HTC突然宣布以虧損3000萬元的價格,賣還一半股權給Beats,“你會為了買Beats耳機,而去買HTC手機嗎?”一位HTC中國區(qū)高級主管氣憤地說,買了Beats,但雙方卻沒有任何的合作關系。
沉溺成功模式,未來在哪里
缺乏改善經營管理質量的決心,再加上并購策略,大準,讓HTC埋下日后發(fā)展的隱患,但真正讓HTC被看衰的主因,在于渠道經營、產品與品牌定位不清楚。
早期,HTC依靠產品創(chuàng)新,穩(wěn)坐各國電信運營商重要合作伙伴的頭把交椅,但最近幾年,當蘋果與三星全力經營品牌體驗旗艦店時,HTC卻還是依賴既有的電信運營商代銷模式,忽略了智能手機的營銷關鍵在于“教育消費者”,智能手機功能繁瑣。你得先教會消費者如何使用手機,才能逐步建立起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好感度。
但直到今年HTC才開始大量布建品牌體驗旗艦店,時間已然落后蘋果4年以上,而真正需要下的工夫或許要更多的時間積淀。
HTC如今把下一個智能手機決戰(zhàn)的市場,押在中國內地。在他們看來,只有緊抓中國內地市場,才有機會在日益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成敗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夠設計出中國市場需要的手機,以及深耕渠道市場。
有鑒于此,最近一年,HTC在中國等新興市場默默進行著渠道改造工程,光是中國就有近兩千個門店,但HTC的品牌與價格定位“不上不下”,目前很難與三星等一線品牌競爭,更難與中興、華為等主打千元智能手機的制造商競爭。
15年內,HTC從臺灣桃園一家小工廠起家,躍升為年營收超過966億元的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品牌商。已經創(chuàng)下臺灣企業(yè)全球品牌經營的奇跡,現(xiàn)在關心的是,HTC是否還能風云再起,是否能做到永續(xù)經營?!癏TC就是典型的臺灣公司,我們不可能超級強大,所以我們要小而美?!敝苡烂鼽c出HTC未來經營戰(zhàn)略,HTC的網境,也是臺灣制造業(yè)走向品牌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