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兵,王國芳
(1.河南省中醫(yī)院口腔科,鄭州 450000;2.鄭州大學口腔醫(yī)學院牙周科,鄭州 450000)
在中醫(yī)學文獻中,雖無牙周炎這一病名,但對其證候卻早已有了認識。根據(jù)其癥狀和體征,本病屬“牙宣”、“齒衄”、“齒挺”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本病之病變雖在牙周組織,但與全身臟腑機能密切相關,因齒為骨之所終,髓之所養(yǎng),為腎之所主。又因上下牙床屬陽明胃和大腸,齒及齒齦均須氣血及腎中精氣的濡養(yǎng),故病變多由胃火上蒸、精氣虧虛、氣血不足或兼外感所致。本研究依據(jù)中醫(yī)學理論,擬定中藥復方牙周康泰進行牙周炎的臨床實驗研究。
隨機選取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間在河南省中醫(yī)院門診口腔科診斷為慢性牙周炎近期未服用抗生素患者46例,年齡25歲~56歲,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23例,男15例,女8例;對照組23例,男10例,女13例。其中年齡25歲~35歲者14例,36歲~45歲者14例,46歲~56歲者18例;從未刷過牙者4例,不能堅持每天刷牙1次以上者21例;刷牙患者中,使用保健牙刷者僅3例,且大部分患者使用方法亦屬不當。
慢性牙周炎診斷標準[1]。
年齡在25歲~56歲;經慢性牙周炎診斷標準確診為新發(fā)病例;口內剩余牙數(shù)不少于20顆,牙周袋探診全口至少1/3以上位點,探診深度大于4 mm。
有牙周組織外傷者;抽煙者;合并糖尿病、血液病、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者;就診前3個月服用抗生素、非甾體藥者;女性為月經期和妊娠期者。
2組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去除菌斑、牙結石,用3%雙氧水、生理鹽水反復交替沖洗牙周袋,并涂布1% 碘甘油。有牙合創(chuàng)傷者調牙合治療,有不良充填物、修復體等菌斑滯留因素者予以去除。并進行衛(wèi)生宣教,教會患者正確的刷牙方式,即用軟毛牙刷,以豎轉動法結合水平顫動法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每次3min。所有臨床操作均由同一術者進行。治療組同時服用牙周康泰方煎劑,每日1劑,分2次口服,連續(xù)8周。牙周康泰方由熟地、山茱萸、枸杞子、骨碎補、丹參、黃芪、黃柏、二花等組成,所有諸藥購自河南省中醫(yī)院草藥房,由河南省中醫(yī)院煎藥機煎制,每劑2袋,每袋180ml。
牙周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檢查菌斑指數(shù)(plaque index,PLI)、改良出血指數(shù)(bleeding index,BI)、探 診 深 度 (probing depth,PD)、附著喪失(attachment loss,AL)等,所有臨床操作均由同一術者進行。其中菌斑指數(shù)按Sliness和L9e 提出的標準分為 0、1、2、3 級[1]。
表1顯示,采用 SPSSl2.0軟件包,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治療前后及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表1顯示,經統(tǒng)計學分析表明,治療前2組PLI、BI、PD和AL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有可比性。
2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相比較,PLI有明顯下降,在統(tǒng)計學上有顯著差異(P<0.01)。而治療后2組的下降程度無顯著差異。治療后6個月PLI雖略有回升,但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牙周康泰方治療3個月及6個月后,BI值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1);對照組在實驗開始3個月后、6個月后,BI比治療前也有下降(P<0.05);治療組3個月后,BI的改善程度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
表1 2組牙周炎患者治療前觀察指標的比較(±s)
表1 2組牙周炎患者治療前觀察指標的比較(±s)
組 別 例數(shù)PLI BI PD AL治療組23 2.12±0.67 3.87±0.42 4.95±0.31 3.91±0.52對照組23 2.07±0.58 3.65±0.38 5.12±0.43 4.01±0.42
表2 2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PLI的比較(±s,n=23)
表2 2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PLI的比較(±s,n=23)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
組實驗組 對照組治療前別2.12±0.67 2.07±0.58治療后3個月 0.79±0.54* 0.65±0.23*治療后6個月 0.93±0.34* 0.87±0.46*
表3 2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BI的比較(±s,n=23)
表3 2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BI的比較(±s,n=23)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治療組 對照組治療前別0.97±0.22 3.87±0.42 3.65±0.38治 療 后3個 月 0.21±0.56*△ 0.33±0.41治 療 后6個 月 0.65±0.42*△
2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PD相比較有明顯下降,在統(tǒng)計學上有顯著差異(P<0.01),而治療后2組的下降程度無顯著差異。
表4 2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PD的比較(mm,±s,n=23)
表4 2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PD的比較(mm,±s,n=23)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
組治療組 對照組治療前別4.95±0.31 5.12±0.43治療后3個月 3.62±0.37* 3.73±0.42*治療后6個月 3.84±0.22* 3.82±0.37*
2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AL均有所下降,在統(tǒng)計學上有顯著差異(P<0.05),而治療后2組的下降程度無顯著差異。
表5 2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CAL的比較(mm,±s,n=23)
表5 2組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CAL的比較(mm,±s,n=23)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治療組 對照組治療前別3.91±0.52 4.01±0.42治療后3個月 3.01±0.35* 3.23±0.38*治療后6個月 3.25±0.37* 3.19±0.52*
本病病機可以概括為“虛”、“火”、“瘀”,“虛”者腎虛脾虛,“火”者胃火虛火,“瘀”者絡脈瘀阻。雖總體來說本病以虛為主,但往往兼夾標實之證,故在治療上應攻補兼施,因此制定了補腎固齒、健脾生肌兼以清熱涼血的治療大法。該治療組精選藥物,并擬定中藥復方——牙周康泰。本方由熟地、山茱萸、枸杞子、丹參、黃芪、黃柏、金銀花等組成,方中熟地能補血益腎填精;黃芪為治氣虛之首選藥物,與熟地共為君藥以培補脾腎;枸杞子補益精氣、滋養(yǎng)肝腎;山茱萸補益肝腎,既能補精又可助陽;骨碎補可補腎、活血、止血、續(xù)傷,與山茱萸、枸杞子同為臣藥,共助熟地補腎益精。腎精充實,齒得養(yǎng)而弗動。黃柏既可瀉火毒去濕熱,又可退虛熱制相火;金銀花輕宣疏散、清熱解毒,且走手足陽明二經,與黃柏相合,共奏堅陰清熱、瀉火解毒之功效。方中丹參活血祛瘀、涼血消癰,與金銀花、黃柏共用則可使本病瘀祛熱清血涼、腫消疼減血止,三者共為佐藥??v觀全方,針對牙周炎的病因病機扶正祛邪、攻補兼施,虛火瘀并治。
牙菌斑中的細菌及其毒性產物可直接破壞牙周組織,也可通過抑制宿主的防御功能而引發(fā)變態(tài)反應間接損害牙周組織。本研究在常規(guī)局部治療基礎上,從整體出發(fā),依據(jù)慢性牙周炎的中醫(yī)病因病機,采用中藥復方牙周康泰進行治療。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后3個月后,2組所有牙周臨床指數(shù)值均明顯下降,PLI6個月時略有回升,但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由于患者復診間隔延長,菌斑控制不夠。治療3個月后牙齦炎癥減輕,腫脹消退,臨床上可見牙齦明顯退縮,所以PD顯著降低。由于牙周組織再生有限,AL雖有降低量少,但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2組患者的牙周炎癥都有顯著改善,表明基礎治療是治療牙周炎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課題牙周康泰復方中所用藥物本身或其提取物均具有抗炎抗過敏及免疫調節(jié)作用。君藥熟地黃的提取物地黃多糖能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4],枸杞子中的枸杞多糖具有抗環(huán)磷酰胺免疫抑制的作用[5],黃芪提取物也具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6]。金銀花的提取物被證實具有明顯的抗炎抗過敏活性[7],丹參依照中醫(yī)學理論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可能會改善牙周組織微循障礙?,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處方中山茱萸和丹參的提取物也具有抗炎活性[8,9]。牙周康泰復方是否通過其中單味藥的免疫調節(jié)和抗炎作用來抑制牙周組織中炎癥因子的釋放,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孟煥新.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2]趙素容,盧兗偉,袁麗珍,等.地黃多糖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軍事科學院院刊,2006,30(3):217.
[3]王柏昆,刑菁田,周黃金.枸杞多糖對小鼠T殺傷及NK細胞的免疫藥理作用及抗環(huán)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J].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2000,4(1):59.
[4]Clement-Kruzel S,Hwang S A,Kruzel M C,et al.Immune modulation of macrophage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 by goldenseal and Astragalus extracts[J].J Med Food,2008,11(3):493.
[5]Ryu K H,Rhee H I,Kim J H,et al.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activities of SKLJI,a highly purified and injectable herbal extractofLonicera japonica[J]. BiosciBiotechnol Biochem,2010,74(10):2022.
[6]Sung Y H,Chang H K,Kim S E,et al.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the aqueous extract of corni fructus in murine RAW 264.7 macrophage cells[J].J Med Food,2009,12(4):788.
[7]Fan G W,Gao X M,Wang H,et al.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Tanshinone IIA,an active component of TCM,are mediated by estrogen receptor 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of iNOS[J].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09,113(3-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