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慕文 洪文嬌 蔣勁林
新醫(yī)學模式強調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術前訪視正是人性化服務理念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體現。對患者術前心理社會的評估和臨床研究受到了廣大護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為保證術后效果,手術室護士必須在傳統(tǒng)的手術室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內容。但在我國,對術前訪視的認識程度不一,實施方法缺乏規(guī)范,往往缺乏有效的心理干預。
手術作為一種心理應激源,??蓪е滦g前患者產生應激反應,嚴重者可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手術的效果,甚至發(fā)生麻醉或手術意外[1]。本研究通過觀察擇期手術患者血壓(平均動脈壓,MAP)及血管緊張素Ⅱ(AⅡ)的變化,探討術前進行心理干預聯合音樂療法能否降低患者血壓及血漿血管緊張素Ⅱ水平、有效地減輕患者術前應激反應。從而尋找一種簡便易行而且能夠提高患者圍術期安全性的干預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0例擇期手術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14~60歲。平均(42.5±7.6)歲。100例患者均無精神病史,無意識、語言交流障礙。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心理干預組50例。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患病類型、血壓等方面等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全組手術均用硬膜外麻醉和局部麻醉,手術全程患者神志清楚。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術前1 d下午由巡回護士深入病房,閱讀病歷,了解病情及手術方案,與患者交流,常規(guī)術前健康指導。
1.2.2 心理干預組 術前連續(xù)3 d進行心理干預,2次/d,0.5 h/次。具體內容:①針對手術進行心理干預:耐心傾聽并了解老年患者的想法、感受和需要,給患者充分傾訴與宣泄的機會。針對患者的某些問題或無知和偏見,給予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使其端正認識,消除顧慮。積極幫助患者消除有害的外界刺激,讓患者控制自己情緒,必要時可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患者積極的暗示。注意安慰性語言的恰當應用。用充滿信心的態(tài)度和堅定的語言使他們改變對手術錯誤的主觀認識,正確對待手術。在心理干預中,也注意強化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②運用音樂療法:應用聆聽法,根據患者的心情選擇樂曲,并參考吳玉斌等[2]介紹的方法,即:疲乏時選擇《春》、《大?!贰ⅰ端弦魳贰?不安時選擇《幻想曲和賦曲》、《死亡舞蹈》、《火鳥》、《彌賽亞》、《第五命運交響曲》;憂郁時選擇《憂郁圓舞曲》、《藍色狂想曲》;充滿希望時選擇《藍色多瑙河》、《卡門》。③運用松弛療法:頭部放松法:指導患者以舒適的姿勢靠在躺椅上,閉目壓緊舌頭,緊閉嘴唇,將注意力集中到頭部使兩面頰感到緊張,然后將牙關松開,再逐次將頭部各肌肉都松弛下來。四肢放松法:患者兩手握拳或手腕彎曲,繃緊肱二頭肌聳肩,之后伸展雙腿,腳趾朝上或將腿輕抬,同時勾起腳尖內翻,然后逐漸松開,放到舒適的位置,保持松軟狀態(tài)。胸腹放松法:深吸一口氣,保持1 min,同時收緊腹部肌肉,緩緩把氣吐出來。
1.3 觀察項目 術前1 d晨8時及術日入室后即刻MAP、放免法測定空腹靜脈血AⅡ濃度。
2.1 兩組患者MAP術前值與術日值的比較 ①術日值MAP均較術前值明顯升高,說明隨著手術的逼近,患者應激反應傾向于加劇,表現為血壓升高(P<0.01)。②心理干預組術日值MAP與對照組比較升高不明顯,有顯著差異。(P<0.01)(表1)。
表1 兩組患者MAP術前值與術日值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MAP術前值與術日值的比較(±s)
注:術日值與術前值比較※P<0.01;心理干預組與對照組比較△P<0.01
?
2.2 兩組患者AⅡ(ng/ml)術前值與術日值的比較 ①對照組術日值AⅡ(ng/ml)較術前值明顯升高,說明隨著手術的逼近,患者應激反應傾向于加劇,應激激素明顯升高。(P<0.01)。②心理干預組AⅡ術日值與術前值相比較無明顯變化(P>0.05),說明心理干預聯合音樂療法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術前心理應激(表2)。
表2 兩組患者AⅡ(ng/ml)術前值與術日值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AⅡ(ng/ml)術前值與術日值的比較(±s)
注:術日值與術前值比較※P<0.01,#P>0.05;心理干預組與對照組比較△P<0.01
?
隨著現代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護理正處在由傳統(tǒng)的生物醫(yī)學護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護理模式轉變的過程中。術前訪視可以降低患者的應激程度,減輕心理壓力,有利于患者安全渡過手術期。通過術前訪視,有針對性的實施心理疏導,可使患者感到被尊敬和被關心,在心理上獲得滿足和安全感,對手術充滿信心[3]。手術作為一種能夠有效解除患者病痛的治療手段,也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軀體痛苦和心理刺激,成為困擾許多患者的主要應激源。因此對患者術前應激反應進行合理調控已成為臨床面臨的一個亟需解決的課題。應激反應是指個體因為應激源所致的生物、心理、社會、行為方面的變化,其生理反應表現為交感神經系統(tǒng)激活,兒茶酚胺分泌增高,心排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導致血壓升高、脈搏加快[4]。萬瑜等[5]認為AⅡ是一種重要的應激激素,在各種應激情況下,循環(huán)AⅡ均有強烈反應。本研究選擇生理指標(MAP)和生化實驗指標(AⅡ濃度),綜合量化評定患者術前應激反應。目前國內外對術前患者應激反應的調控主要傾向于心理干預和藥物干預。心理干預包括術前訪視、音樂療法、松弛訓練等。心理干預作為一種特殊的治療手段,針對消除某些心理癥狀,其影響有時超過藥物[6]。心理干預有利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的早期恢復,改善機體功能,縮短住院期[7]。本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手術的逼近,患者應激反應傾向于加劇,表現為血壓升高,應激激素明顯升高。于希香等[8]研究認為心理干預與音樂療法相結合既可消除患者心理應激反應,又可降低焦慮程度。術前心理干預在降低手術患者心理應激反應方面起重要作用,可能機制為個體在應激事件發(fā)生之前對其有一定程度了解可相對緩解心理和生理的應激反應。音樂可在心理和生理兩方面對人體產生影響,在心理方面通過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恢復心理平衡;生理作用主要體現在鎮(zhèn)靜、鎮(zhèn)痛、降壓等方面。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術前心理干預聯合音樂療法安全有效,對減輕患者術前應激反應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王長虹,叢中.臨床心理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514.
[2]吳玉斌,郎玉玲.護理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4.
[3]蔣曉敏,哈梅芳.術前訪視在整體護理中的作用.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0,2(3):335.
[4]徐俊冕,吳文源.醫(yī)學心理學.第2版.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6:37.
[5]萬瑜,楊鋼,萬曙霞,等.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應激激素反應系統(tǒng).生理學報,1996,48(6):521-528.
[6]崔英.心理干預對甲亢所致精神障礙影響的分析.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1):1045.
[7]Heather M,Charlotte D,Robert M,et al.Effect of a Preoperative Intervention o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s in Low-Risk Patients Awaiting Elect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Ann Intern Med,2000,15,133(4):253-262.
[8]于希香,趙立勇.術前心理干預聯合音樂療法對婦科手術患者心理應激反應的影響.山東醫(yī)藥,2009,23(49):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