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王振華 陳玉珺 秦素霞
他汀類藥物是腦血管病的常規(guī)用藥,通過降脂、穩(wěn)定斑塊作用在腦血管病的預防、治療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炎癥反應在此類疾病的形成、發(fā)展方面的作用亦逐漸被大家重視。超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作為低水平炎癥的敏感標志物,已被列為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本文通過測定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漿hs-CRP水平變化,研究洛伐他汀對急性腦卒中患者血漿hs-CRP的影響,以明確他汀類藥物的抗炎作用。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本院住院確診的缺血腦[1]血管病患者70例,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腦血管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均除外感染、腫瘤、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入選前服用他汀類藥物者。將7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他汀治療組,對照組35例,男23例,女12例,其中腦梗死17例,腔隙性腦梗死11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7例,年齡(67.8±5.5)歲;治療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其中腦梗死18例,腔隙性腦梗死9例,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8例,年齡(66.4±6.3)歲。以上各組在年齡、性別、體重指數(shù)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常規(guī)給予腸溶阿司匹林及改善循環(huán)、腦細胞代謝等藥物治療。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后,治療組加服洛伐他汀膠囊,20 mg/次,每晚餐時服,療程4周。HITACHI706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血漿hs-CRP檢測,參考值<5 mg/L。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 13.0 for Windows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對照組和治療組治療前后血hs-CRP水平采用配對資料t檢驗,檢驗水準a=0.05。
洛伐他汀組治療后血漿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mg/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mg/L)
?
急性腦血管病有很高的發(fā)病率、致殘率、死亡率,對其危險因素的研究始終是相關(guān)學科的重點、熱點。血漿超敏C-反應蛋白是肝臟分泌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調(diào)控下的一種急性時相蛋白,作為炎癥標記物,在血管炎癥損傷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在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病、預后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Rost等[1]通過對1462名TIA和腦卒中的老年人12~14年隨訪,認為升高的血漿CRP水平是老年人患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出院前的CRP水平是預后不良最強的獨立危險因素,且出院前CRP>15 mg/L往往提示預后不良。許多前瞻性研究證實,hs-CRP是將來發(fā)生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預測指標。
洛伐他汀是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過對內(nèi)皮功能的改善、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誘導平滑肌細胞凋亡和抗炎等方面來減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減小斑塊,穩(wěn)定斑塊從而阻止動脈硬化進展,對于腦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他汀類藥物還可以通過抑制單核細胞激活和CD11b等的表達,影響粘附分子的表達;直接減少促炎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抑制r-干擾素導致的許多細胞類型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Ⅱ分子的表達等多途徑起到抗炎作用[1]。本研究發(fā)現(xiàn)缺血性腦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血漿超敏C-反應蛋白高于正常組,與Rost等研究[2]結(jié)果一致,可見炎癥參與了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病理過程,應用洛伐他汀后其血漿水平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Rider等[3]對785例冠心病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普伐他汀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能有效降低hs-CRP水平升高患者冠脈事件的復發(fā)率。迄今為止,尚無降低血漿hs-CRP的特異性藥物,對hs-CRP升高患者的治療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總之,CRP可作為腦血管事件的預報因子,觀察血漿hs-CRP水平的變化,對腦血管病的診斷、療效觀察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意義。更多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表明,缺血性卒中患者應按照危險因素分層,盡早他汀類藥物干預[4]。
[1]陳路明,徐斌.不同劑量辛伐他汀對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C-反應蛋白的影響.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11):1885-1887.
[2]Rost N S,Wolf P A,Kase C S,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 of C-crea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roke,2001,32(11):2575-2579.
[3]Rider PM,Rifai N,Lowenthal SP.Rapid reduction in C-reactive protein with cericastation among 785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cholesterolemia,2001,103(9):1191-1193.
[4]王江濤,王焱.血漿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腦卒中預后.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08,41:37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