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云 時愛玉
疼痛(pain)是組織損傷與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的一種不愉快的軀體感覺和情感行為。是臨床上非常多見的癥狀。它既可作為機體受到傷害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進而引發(fā)機體進行一系列的防御性保護反應,長期疼痛對機體已成為非常難以忍受的一種折磨[1]。因此,預防與治療疼痛已是目前醫(yī)生面臨的重要任務。外科手術后的患者因組織的創(chuàng)傷引發(fā)的疼痛常導致機體明顯的應激反應,導致影響傷口愈合及機體康復。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護理觀念以及護理模式的不斷更新,有效控制術后疼痛已成為提高外科護理質量的重要內容之一[2]。為探討護理干預對外科手術后止痛效果,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術患者196例,隨機分為實施護理干預的觀察組98例,對照組98例,臨床治療及護理情況進行了回顧性整理與分析總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96例普通外科手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院時按住院號末位的單雙數(shù)分為護理干預的觀察組98例和對照組98例,兩組在年齡、性別、手術類型、麻醉方式、臨床表現(xiàn)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資料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預組 觀察組除按外科手術常規(guī)護理外,還進行以下幾個方面護理。①術前健康知識宣講:由科護士長選派經驗豐富,知識廣泛,責任心強的主管護師擔任。對患者的術前健康宣教由護理責任人專門負責進行健康宣教與指導,宣講時間安排在手術前1 d進行,講解內容包括:手術的目的,手術中注意事項,麻醉方式、術中可能發(fā)生的常見情況,手術后注意事項及常見并發(fā)癥等。同時告訴患者具優(yōu)勢的內容:諸如手術創(chuàng)傷小、不需要全身麻醉、恢復好、不留疤痕等顯著優(yōu)勢,以減輕心理壓力并增強信心。②皮膚刺激:可用冷敷、熱敷和按摩法等,通過改善血液循環(huán),加速患者體內止痛物質的排出,降低機體對疼痛的敏感度,緩解肌肉痙攣。如:冷敷可抑制細胞的活性,使血管收縮,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減輕疼痛。③心理護理:在進行手術治療之前,護理人員對每位患者都要進行心理溝通。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個體化地向患者介紹與手術相關的各種知識,重點說明一個問題,使患者了解手術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增強信心,配合醫(yī)護人員,共同戰(zhàn)勝疾病。詳細告訴患者手術時應注意哪些問題。重點是解決患者的疑難問題,照顧和關心,讓患者有一種依靠,信賴和放心,心情平穩(wěn),從而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護理人員應該具有較高的自身素質和好的服務態(tài)度,采用科學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務,給每一位患者的身心帶來快樂。④創(chuàng)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適宜性調整病房的光線、溫度、濕度、聲音等多種環(huán)境因素,達到保持病室整潔、安靜,床鋪清潔、舒適等,避免不良環(huán)境刺激圍手術期患者誘發(fā)疼痛。根據(jù)實際情況或患者需求播放輕音樂、讀書、聊天等方式分散或轉移患者注意力。⑤介紹緩解疼痛的方法:如在咳嗽發(fā)生時應按壓切口兩側,以防止牽扯縫線從而引起傷口疼痛等。
1.2.2 對照組 按外科手術后常規(guī)護理,在圍手術期行外科手術基本護理進行。
1.2.3 效果評價 疼痛程度是在手術后按照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療效評價標準按WOH評價標準給予評定[3],完全緩解:無疼痛感覺;部分緩解:疼痛較治療前明顯減輕,能正常生活;無效:與治療前比較疼痛無緩解或僅有輕度改善,但仍有明顯疼痛。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差異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止痛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止痛效果比較例(%)
醫(yī)學界已公認生命體征繼脈搏,呼吸、體溫、血壓之后,疼痛為第五生命體征,是醫(yī)學上常用來判定生命跡象是否存在的標志[4]?;颊呓浲饪剖中g后的第一感覺是疼痛。疼痛使患者感受痛苦,劇痛還能引起生理功能紊亂,甚至休克。手術后產生的疼痛,除組織創(chuàng)傷外,還有引流管刺激、患者的情緒、性格、心理壓力會給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疼痛[5]。目前、有效地止痛是外科術后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們對所收治的符合研究條件的196例外科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護理干預組98例和對照組98例,最后通過兩組臨床資料的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干預組的患者在完全緩解與對照組相比經卡方處理χ2=4.74,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總有效率兩組相比經卡方處理χ2=14.25,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與陳?,搱蟮老嗨疲?]。
患者術后疼痛是機體的創(chuàng)傷應激以及后續(xù)心理情緒反應。醫(yī)護人員在正確的疼痛評估確認患者疼痛程度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方式進行鎮(zhèn)痛護理,以協(xié)助患者安全、穩(wěn)定地度過圍手術期。術前護理人員應告知術后切口主要疼痛時間、術中術后注意事項,同時經過細致主動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潛在心理,護士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克服消極悲觀情緒樹立信心[7]。通過外科手術患者實施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可有效地降低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減少藥物的副作用,促進患者恢復,為手術預后奠定良好的基礎。
[1]周永萍.泌尿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評估與護理.吉林醫(yī)學,2008,29(8):8.
[2]王秀婷.護理干預對減輕手外傷患者術后疼痛效果觀察.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0,1(15):79-80.
[3]姜紅,翟英,連偉.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0):4829-4830.
[4]田小紅,陳蕾,何娟.術后疼痛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8(10):36.
[5]高鳳莉.充分發(fā)揮護理人員在術后疼痛控制中的作用.現(xiàn)代護理,2008,14(8):808-809.
[6]陳?,?護理干預對減輕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2):159-160.
[7]馬曉文.外科手術后疼痛護理.中國傷殘醫(yī)學,2008,16(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