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是指齒狀線以上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部的腫瘤,臨床上常采取直腸癌根治術治療[1]。人工肛門改變了正常的糞便排泄途徑,給病人造成了身體外形及自尊方面的影響,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為了滿足直腸癌病人盡快恢復的需要,我科自2010年3月起根據(jù)基層醫(yī)院的實際情況改革護理工作模式,為病人提供全面優(yōu)質護理服務,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直腸癌根治術病人101例,按是否接受優(yōu)質護理服務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2例中,男35例,女17例;年齡34歲~75歲,平均56.1歲。對照組49例中,男37例,女12例;年齡30歲~74歲,平均53.5歲。兩組病人年齡、性別、手術方式等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優(yōu)質護理服務,有效落實基礎護理工作,強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包床到護,責任到人。責任護士對所分管病人實施入院—圍術期—康復—出院全程優(yōu)質護理服務。
1.2.1 術前優(yōu)質護理
1.2.1.1 術前教育 觀察組由責任護士熱情接待病人,詳細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病房設施及注意事項,管床醫(y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第一時間做出入院評估,全面了解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狀態(tài),對病人潛在的風險做出預測,做好術前心理護理。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干預能起到促進術后康復、緩解疼痛的作用[2]。癌癥病人術前的焦慮、抑郁狀況明顯高于術后,約有80.7%的病人焦慮,68.0%的病人抑郁[3]。責任護士應與病人充分溝通,詳細介紹圍術期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使病人能預知所接受的治療、護理和預期目標,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增強對疾病恢復的信心,更好地配合下一步的護理與治療,加速術后康復進程。
1.2.1.2 術前準備 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建立和完善陪檢制度,責任護士向病人及家屬告知術前各項檢查和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由專人全程陪同進行輔助檢查,責任護士指導病人進行床上大小便、床上翻身訓練,囑病人戒煙,指導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練習,術前1d手術野常規(guī)備皮。術前腸道準備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術前3d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少渣半流質飲食,術前1d改流質飲食,同時遵醫(yī)囑口服腸道抗菌藥物,術前12h禁食、禁飲,術前晚及術晨灌腸,手術日晨留置胃管、尿管。
1.2.2 術后優(yōu)質護理
1.2.2.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病人回病房后,責任護士與手術室護士認真交接病人病情,給予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禁食、禁水,及時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防止誤吸,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氧氣吸入,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嚴密監(jiān)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神態(tài)、面色的變化,隨時注意觀察切口有無滲血及滲液、敷料是否脫落等情況,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
1.2.2.2 引流管的護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定時擠壓,防止引流管受壓、扭曲、脫出,密切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狀,及時發(fā)現(xiàn)有無出血、吻合口瘺的發(fā)生,并定期更換引流袋。在禁食、胃腸減壓、留置胃管期間,責任護士協(xié)助病人用生理鹽水擦洗口腔,每日2次,預防口腔炎、口腔潰瘍發(fā)生。
1.2.2.3 預防并發(fā)癥 ①肺部感染:責任護士指導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協(xié)助病人叩背排出黏痰,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②骶前感染: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及時更換傷口敷料,年老體弱者給予臥氣墊床,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平整,做好皮膚護理工作,定時翻身,嚴防壓瘡發(fā)生。③泌尿系感染:術后留置尿管期間責任護士幫助病人每日護理尿道口2次。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第1天責任護士幫助病人進行雙下肢按摩,協(xié)助病人在床上屈膝、抬腿,第2天可協(xié)助其下床活動,逐漸增加活動量,促進早日康復。
1.2.2.4 飲食護理 術后腸道功能恢復后,責任護士協(xié)助病人進清淡、易消化流質飲食,以后逐漸過渡到半流食、普通飲食。
1.2.2.5 出院指導 出院前1d責任護士根據(jù)病人病情及康復程度與其進行交流,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和健康知識,解答病人的疑問,指導病人院外自我護理注意事項。①飲食指導:選擇易消化、無刺激、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糖類、低脂肪飲食,少量多餐。注意飲食衛(wèi)生,禁煙戒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引起腹瀉。②活動指導:掌握活動強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體質。③后續(xù)治療:根據(jù)病人的實際情況,講解術后后續(xù)治療的情況,定期化療,復查白細胞計數(shù),若發(fā)現(xiàn)人工肛門狹窄或排便困難,及時來院檢查和處理。④保持心情舒暢,生活規(guī)律。
1.2.3 評價標準 滿意度調查:采用出院病人滿意度調查表在出院當天由護士長進行問卷調查。表中共10項指標,分為滿意(10分)、較滿意(8分)、不滿意(6分)3個等級,滿意、較滿意合計為滿意。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發(fā)放滿意度調查問卷52份和49份,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為100%。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采用醫(yī)院自制的健康知識問卷,包括本次住院的診斷、治療、護理相關檢查、用藥、飲食、活動、并發(fā)癥、出院后的復診時間等方面的內容共15個問題。出院前對每例病人進行測試,分為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3個層次,每個層次分值為3分、2分、1分,>40分為優(yōu),36分~39分為良,23分~35分為中,<23分為差。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PS 17.0軟件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病人滿意度比較
表2 兩組病人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病人滿意度是指病人在醫(yī)院接受醫(yī)療服務的滿意程度,也是病人對醫(yī)療服務的直接體驗和親身感受[4]。表1顯示,對照組滿意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分析原因可能與護士只注重給病人提供常規(guī)護理,只滿足于完成功能制護理模式中所需的各班護士工作任務,未考慮到病人生物-心理-社會的整體需要,造成重醫(yī)囑、輕護理,重技術、輕服務的局面,導致護士對病人基礎護理重視不夠,使病人及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降低。觀察組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后明確了責任護士的職責,責任護士深入病房,切實加強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為病人提供了從入院到出院的生活照顧、病情觀察、專業(yè)的治療護理措施,康復和健康指導為一體的連續(xù)、優(yōu)質、安全、專業(yè)的無縫隙護理服務,減輕了病人和家屬的壓力,提高了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后,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全程化、具體化,結合病人疾病病程,根據(jù)治療的不同階段,通過責任護士與病人及其家屬的有效溝通,對病人術前相關輔助檢查、準備,術中配合提前宣教,并不斷監(jiān)督,將注意事項落到實處,消除了病人術前緊張、焦慮情緒,使病人順利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后責任護士深入到床頭,根據(jù)病人病情和手術特點及時實施有針對性的術后康復健康宣教,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適時對病人進行有關自我護理知識和自我護理技術的講解與示教,并請成功實施相同手術后恢復良好的病人現(xiàn)身說教,使病人和家屬全面掌握了健康知識。表2顯示,觀察組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在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形勢下,護理工作發(fā)展為“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5]。注重了護患溝通,更加強調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健康宣教等內容,通過扎實做好基礎護理工作,滿足病人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彌補了功能制護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促進了護患和諧。
[1]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515-517.
[2] 劉真莉,余英毅,王云燕,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結直腸癌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全科護理,2010,8(7B):1793.
[3] 吳慧芳,葉淑梅.圍手術期患者的心理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2,3(1):92.
[4] 李偉強,楊舟.患者滿意度調查及分析[J].人民軍醫(yī),2005,48(9):552-553.
[5] 郭燕紅.把握工作實質,深入推進優(yōu)質護理服務[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