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一般以夸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人物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愚蠢的、滑稽的’行為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美好的理性予以肯定?!?“喜劇用笑聲來超越社會的矛盾,喜劇以笑聲來表達人類的自由與自信”。[1]喜劇電影的本質是超越等級,權威等各種禁忌,通過各種手法來蔑視和嘲弄這些權威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源于此,國產喜劇電影形成了其譏諷時事,強調平民意識的傳統(tǒng),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挑釁權威禁忌,在敘事上張揚人物個性,諷刺各種社會不公,在影像風格上追求抵抗、邊緣化等特征,以期在整體上達到最終的消解。
根據業(yè)內的約定俗成,把2006年以來投資在1000萬元以下的喜劇電影統(tǒng)稱為小成本喜劇電影。近年來,國產小成本喜劇電影異常流行,部分原因在于觀眾對此類喜劇影片的一貫喜好。國產小成本喜劇電影除繼承了國產喜劇電影的種種傳統(tǒng)外,更強調喜劇的消解性,無論在電影語言、敘事技巧、情節(jié)設置、人物造型,還是意識形態(tài)、文化內涵、影像風格上都進行了解構。以滑稽戲仿、肆意惡搞為主要手段來制造喜劇效果。
二
當下國產小成本喜劇電影呈現出日益繁榮的景象,總體上其創(chuàng)作出現這樣幾種思路:
其一為黑色喜劇電影。這類影片以《瘋狂的石頭》為起點,代表作有《人在囧途》、《高興》、《我叫劉躍進》、《血戰(zhàn)到底》、《斗?!?、《走著瞧》等,這類影片借鑒黑幫片和黑色喜劇的種種傳統(tǒng),倚重快節(jié)奏、交錯敘事、多時空蒙太奇,視聽語言創(chuàng)新及情節(jié)的嚴謹等。
其二為輕喜劇電影。風格溫情時尚,大多發(fā)生在都市,表現白領職場生活,多為愛情題材。如《桃花運》、《第601個電話》、《完美愛情》、《戀愛前規(guī)則》、《完美新娘》等。這類影片面對日常生活格局,將新的活躍的都市男女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用喜劇的形式展現出來,對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開掘出喜劇特色。
其三為古裝喜劇。將喜劇時空設置在古代,充斥其中的依然是惡搞和戲仿,情節(jié)設置更加民間狂歡,消解時空,敘事和審美退居其次,只為追求純粹的喜劇效果。如《天下第二》、《十全九美》、《大內密探零零九》、《三槍拍案驚奇》、《皇家刺青》等。
其四為荒誕喜劇。此類影片表演夸張、風格惡搞、娛樂性強,如《夜店》、《瘋狂的賽車》、《隋朝來客》、《倔強的蘿卜》等,其影視語言倚重演員表演、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的夸張表現,更加視覺化。
三
國產小成本喜劇電影中所占比重最大,視聽語言創(chuàng)新最突出的要算是黑色喜劇,此類喜劇可以歸入大成本喜劇的范疇,應該說是最能體現小成本喜劇特點的創(chuàng)作方式。此類喜劇突出描寫的是人所處的世界的不合理性以及環(huán)境和個人之間的不協(xié)調狀態(tài),在看似很搞笑的背后隱含著令人深思的、沉重的思想情感。黑色喜劇兼有黑幫片和黑色喜劇的特質,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沿襲黑色幽默的特點,游戲人生、予深刻于荒誕,把冷酷的現實以調侃的藝術手段加以夸張,加以本土的戲仿、拼貼、惡搞等方式,結合尖銳的戲劇沖突和快節(jié)奏剪輯,創(chuàng)造出游戲化的影像風格。敘事上表現出批判現實、同情弱者的特質,結合強盜片、犯罪片、黑幫片、喜劇片等各種類型電影的影像風格,以一種雜糅的姿態(tài)消解傳統(tǒng)價值,表現出一種玩世不恭、顛覆崇高的底層敘事風格。它用無邏輯的非理性的情景創(chuàng)造出一個可惡、可憎、可怕和可笑的世界,一個病態(tài)社會的丑惡現象以喜劇的形式得以展現。有效地保存了幽默表層下蘊藏的批判力量,實現了對當下社會生活和文化癥候的積極介入。這種底層敘事在喜劇人物塑造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小成本喜劇電影中的人物不再是高貴、英雄式的形象,更多的是一些社會邊緣人物,他們以一種看似離經叛道的方式演繹著社會生活中普通人的生活狀態(tài)。通過草根階級人物的塑造,宣泄釋放一種普世的悲壯和信仰的高貴,帶給人的其實是陽光和希望。
第六代導演管虎的《斗?!?,以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筆調還原和復活了殘酷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邊緣人物的人性,是寫實與荒誕的完美融合,具有強烈的文化反思性。主人公牛二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民,整部劇以他的的視角看待抗日戰(zhàn)爭以及隨之而來的內戰(zhàn),在這里沒有對正統(tǒng)歷史權威的解讀,更多的是被正統(tǒng)歷史所遮蔽和掩埋的細枝末節(jié)。而恰恰是對普通人身上的這種人性百態(tài)最直觀、最全面、最真實的顯露解構了神圣,消解了崇高,重塑了一種被權威正統(tǒng)所遺忘、排斥的非主流歷史真實。影片從始至終浸染著濃濃的蒼涼和沉重的悲愴基調,塑造的并非英雄式的人物,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在牛二這個邊緣人物身上寄托著創(chuàng)作者的人生理想,表現人生的豐富與美好。
國產小成本喜劇電影具有明顯的后現代文化特質:一是平面化,取消深度,拒絕深度思考,以語言的無限流動營造喜劇感;二是戲仿性,無論是影像風格或造型、角色名稱、語言等都有明顯的戲仿痕跡,對當下的流行文化和新聞事件,甚或歷史典故挪用移植構成了強烈的荒誕性。三是狂歡性,穿越古今中外,各種文化符號信手拈來,構成強烈的喜劇感。在文化與道德底線之上的狂歡,本質上表達了一種顛覆或批判性的思維方式,是對社會主流價值的一種解構。四是消解性,小成本喜劇電影試圖消解一切,調和一切,具有強烈的懷疑叛逆精神,指向價值虛無。
最后,國產小成本喜劇電影的受眾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些喜劇的目標受眾是以80后為主體的年輕受眾,喜劇電影的青年文化性大為增強。青年人處于人生中向成熟過渡又極度渴望表達自我又無法在現有體制和社會結構中找到理性途徑的階段,他們缺乏成人世界話語權和主導權,只能在公共空間利用消解和躲避權力的方式來推翻意識形態(tài)給他們建構的主體,并從這種反叛中獲得快感。另外小成本喜劇電影的創(chuàng)作主體往往是青年導演,他們的電影關注邊緣化人群,反而對現實、主流政治采取一種疏離的態(tài)度,所以這類作品有時也會浸透著濃郁的知識分子意識。
但是,也應當看到國產小成本喜劇電影過分依賴演員表演、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而在題材、劇情、敘事方面鮮有發(fā)揮;在消解權威的同時,并沒有新的價值理念和生存哲學,只顧消解,嚴重的虛無主義創(chuàng)作傾向丟掉了中國喜劇電影批判現實主義的傳統(tǒng)及小人物的草根性和反叛精神;山寨電影成風,視聽語言過分雜糅,破碎而凌亂,媚俗和迎合大眾趣味成了小成本喜劇電影的發(fā)展趨勢?!白鳛橐环N顛覆性的文化,山寨電影本身有存在價值,但當它們大量出現,所謂的革命性就已經蕩然無存……當觀眾厭倦了劣質的笑料、詭異的方言、夸張的表情、荒誕的故事,我們的喜劇片最終將遭到遺棄和背叛?!?[2]目前,國產小成本喜劇電影迎合了當前主流青年觀眾的文化需求,有著很好的發(fā)展空間,只有關注社會現實,以夸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臺詞、及對喜劇人物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愚蠢的、滑稽的行為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美好的理性予以肯定的創(chuàng)作方式才是國產小成本喜劇電影實現突破的有效途徑。
注釋
1.郝建 《影視類型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73頁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72ecb0100ic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