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濤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附屬第三醫(yī)院消化一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結腸鏡下老年人大腸息肉切除術后病理及鏡下特點
王明濤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附屬第三醫(yī)院消化一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大腸息肉;結腸鏡
大腸息肉是常見的消化道腸黏膜病變,在臨床常見且多發(fā)〔1〕。大腸息肉發(fā)病隱晦,只有病變部位范圍較大時才會產(chǎn)生臨床癥狀。多數(shù)息肉會發(fā)展為腺瘤甚至癌變,所以研究分析其病理和臨床特點對疾病診斷和防治癌變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結腸鏡行大腸息肉切除術可在術前、術中、術后準確了解大腸息肉部位、大小、形態(tài)和病理特點等,是目前臨床常應用的最佳診治手段。本研究分析老年人大腸息肉患者行結腸鏡下切除術的病理和鏡下特點。
1.1 一般資料 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老年人大腸息肉患者678例,其中男433例,女245例;年齡65~88(平均74.25)歲;臨床表現(xiàn):便血或大便異常者198例,腹痛164例,腹瀉122例,其他194例;息肉分布部位:直腸224例,乙狀結腸156例,降結腸95例,橫結腸102例,升結腸89例,盲腸12例。另選678例中青年大腸息肉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452例,女226例;年齡38~59(平均44.57)歲;臨床表現(xiàn):便血或大便異常者194例,腹痛162例,腹瀉135例,其他187例;息肉分布部位:直腸225例,乙狀結腸147例,降結腸102例,橫結腸99例,升結腸88例,盲腸17例。兩組除年齡外的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颊呔鶠閱伟l(fā)息肉,按照病理檢查結果和結腸鏡下判定的息肉大小、形態(tài)來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患者均在征詢本人及家屬同意下行結腸鏡下大腸息肉切除術,手術時間為獲取病理結果日期的2 w后。
1.2 治療方法 術前行結腸鏡常規(guī)檢查前先對患者行常規(guī)聚乙二醇電解質(zhì)清潔腸道,以患者呼吸平穩(wěn)、睫毛反射消失、淺睡
眠開始判定為其已被麻醉。應用奧林巴斯260型電子結腸鏡檢查全結腸,檢測方法為先進鏡到回盲部,然后一邊退鏡一邊行全結腸檢查。全結腸檢測時若發(fā)現(xiàn)息肉,記錄其大小、病變部位和表面形態(tài),依據(jù)息肉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息肉切除方案,切除方法有活檢鉗直接鉗除術、高頻電凝切除術、微波灼除術和黏膜分次切除術等。行黏膜分次切除術時應滿足息肉體積>3.0 cm,在黏膜下注射適量生理鹽水后分塊逐步切除;行高頻電凝切除術時,對于體積較大、基蒂偏粗或基底過寬的息肉,應在其基底處注射1∶10 000濃度的腎上腺素溶液或甘油果糖液以防止術后穿孔或出血等并發(fā)癥。術后囑咐患者禁食,及時行補液、靜脈滴注,適量應用止血藥。術后摘除的整塊息肉回收并送病理檢查,息肉回收率100%。
1.3 統(tǒng)計處理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應用秩和檢驗。
2.1 結腸鏡下老年人大腸息肉臨床特點 老年組和對照組大腸息肉體積、基底和形態(tài)差異顯著(P<0.05),結腸鏡下老年人大腸息肉體積在2.0 cm以上者較中青年組多,基底與形態(tài)為有蒂、分葉者較中青年組多。見表1和表2。
表1 兩組大腸息肉體積大小〔n(%)〕
表2 大腸息肉的基底與形態(tài)〔n(%)〕
2.2 術后老年人大腸息肉病理檢查結果 老年組術前術后病理檢查無顯著差異(P>0.05),相符度較高。見表3。
表3 老年組術前術后大腸息肉病理檢查結果比較〔n(%)〕
大腸息肉發(fā)生部位常以直腸與乙狀結腸居多。大腸息肉病理特征可分為腫瘤性息肉(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絨毛管狀腺瘤)、增生性和炎癥性息肉〔2〕。有文獻研究證實病理類型為絨毛狀腺瘤的大腸息肉患者癌變可能性較管狀腺瘤性息肉者大,這是因為腺瘤增大可導致其內(nèi)部絨毛狀成分逐漸增加,加重息肉不典型增生,最終惡化腫瘤〔3〕。還有文獻證實腺瘤性息肉可在2 w內(nèi)轉(zhuǎn)化為結直腸癌,轉(zhuǎn)化率為60% ~90%〔4〕。大腸息肉發(fā)病緩,臨床不易被發(fā)現(xiàn)而漏診。對于老年人來說,大腸息肉漏診極易引發(fā)腫瘤或癌變,嚴重影響其生命健康,所以老年人出現(xiàn)便血、腹痛腹瀉時應及時就醫(yī)并定期進行結腸鏡全結腸探測。結腸鏡檢查得到了廣泛應用且已成為診治大腸息肉最好的方案。結腸鏡檢查能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全腸道檢查,提高大腸息肉檢出率,能幫助醫(yī)務工作者清晰直觀地了解息肉大小、形態(tài)、分部部位和病理特征等。結腸鏡檢查最大優(yōu)勢在于能行病理活檢,幫助初步確定息肉病理,為疾病診治提供客觀依據(jù)。但結腸鏡也會出現(xiàn)10%~20%左右漏診率,在行結腸鏡的全結腸檢查時,發(fā)現(xiàn)息肉應仔細觀察、準確活檢才能提高術前術后病理檢查相符度,降低漏診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人大腸息肉體積超過2 cm者約占20%左右,這與文獻報道一致〔5〕。大腸息肉直徑大于2 cm的老年患者進展為腫瘤或癌變的概率高達50%〔6〕,所以及時檢出息肉可避免癌變發(fā)生,降低息肉癌變率。本研究證實結腸鏡下老年人大腸息肉體積較大,鏡下特點較為突出,提示臨床宜盡早確診及治療老年大腸息肉,避免疾病惡化。有研究顯示,息肉癌變率不僅與息肉大小有關,還和息肉基底與形態(tài)密切相關〔7〕。有文獻指出分葉息肉、廣基息肉的癌變概率較光滑息肉、有蒂息肉高〔8〕,本研究結果提示老年組分葉息肉和有蒂息肉的檢出率高于中青年組。提示要重視提高老年人大腸息肉檢出率,間接降低癌變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表明結腸鏡下病理檢查結果與組織病理檢測結果一致,說明結腸鏡下得到的初步定性病理診斷具有一定可信性,能反映息肉病變部分特點。
1 王娜娜,潘文勝,沈 虹,等.大腸息肉內(nèi)鏡下治療的臨床研究〔J〕.實用腫瘤雜志,2009;24(3):280-2.
2 魯 勁,何剪太,廖春秀.結腸鏡下診治老年性大腸息肉的臨床價值〔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04;10(6):51-62.
3 Lieberman DA,Weiss DG,Harford WV,et al.Five year colon surveillance after screening colonoscopy〔J〕.Gastroenterology,2007;133(4):1077-85.
4 Abe S,Terai T,Sakamoto N,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nonpolypoid colorectal tumors as viewed from the patients'background〔J〕.J Gastroenterol,2006;41(4):325-31.
5 房淑華.大腸息肉256例分析〔J〕.中華醫(yī)藥雜志,2003;3(10):45-6.
6 李楚強,王連源,陳勉穗,等.大腸息肉的臨床特征和結腸鏡診療特點〔J〕. 廣東醫(yī)學,2000;21(7):560-1.
7 劉少俊,沈守榮,唐五良,等.無痛結腸鏡技術在老年人結腸息肉治療中的應用〔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9(3):389-91.
8 李 曦,羅和生.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結腸疾病和結腸鏡檢查〔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6;25(3):200.
R735
A
1005-9202(2012)17-380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098
王明濤(1973-),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內(nèi)鏡治療研究。
〔2011-09-14收稿 2011-12-26修回〕
(編輯 袁左鳴/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