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晴 劉日光 傅君舟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收縮壓變異度與住院情況
龔晴①劉日光①傅君舟①
目的:統(tǒng)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腎內科血液凈化中心128例患者透析前血壓控制情況,分析血壓變異度對患者住院情況的影響。方法:選擇2012年1月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腎內科行維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128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統(tǒng)計參數包括年齡、性別、原發(fā)病因、連續(xù)2個月(2011年1-2月)透析前收縮壓、殘余尿量、2011年1月-2012年1月患者住院次數、總住院日、住院原因等。結果:128例患者平均透前收縮壓為(148.53±17.81)mm Hg,平均透前收縮壓變異系數為(0.090±0.04),25%患者變異系數控制在0.061以內,50%患者控制在0.082以內,75%患者控制在1.140以內;每人年平均住院(1.96±1.06)次,其中,42.7%患者住院1次,28%患者住院超過2次,4%患者住院超過4次;總住院時間為(27.71±22.97)d,其中,25%患者住院天數不超過11 d,50%患者住院超過20 d,25%患者超過35 d。相關分析顯示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與年住院頻次(r=0.269,P=0.022)、年住院總天數(r=0.240,P=0.045)成正相關,與年齡、殘余尿量、透析齡等無明顯相關性。結論:本研究提示MHD患者透析前收縮壓波動性越大,患者年住院頻次越高,住院持續(xù)時間越長。因此,平穩(wěn)控制患者透析前收縮壓,對于改善MHD患者預后至關重要。
維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前收縮壓; 收縮壓變異度
高血壓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及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影響MHD患者長期存活率的獨立因素[1],與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據統(tǒng)計,超過80%終末期腎病(尿毒癥)患者開始MHD前已出現高血壓,大多數血液透析穩(wěn)定后仍未能控制血壓。血壓變異性是指一段時間內血壓波動的程度[2]。近年來,血壓變異性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受到關注,并成為高血壓研究領域的熱點。根據觀察時間的長短,血壓變異可分為心動周期間變異、短時變異和長期變異三類。心動周期間變異是不同心動周期之間的血壓差異,例如血壓高低與呼吸周期有關;短時血壓變異(短時BPV)為一日之內的血壓變異,而長期BPV則反映數天、數周、數月甚至數年間的血壓變異度[3]。最近有研究顯示,減小BPV,尤其是長期BPV,是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病的重要策略。因此,本研究旨在回顧性分析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128例MHD患者血壓控制的情況,并探討透前收縮壓長期BPV(2個月內)對患者年住院情況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確診為終末期腎臟病(ESRD)并在筆者所在科血液凈化中心行MHD的128例患者,均符合下列條件:總透析時間超過3個月;每周透析時間12 h;透析過程中無嚴重并發(fā)癥、失衡綜合征、房顫等心律失常、心衰、肺水腫、過敏反應;病情穩(wěn)定,無腫瘤、嚴重感染、急慢性失血,無腦梗死及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等。年齡21~85歲,平均(63.10±13.53)歲,其中男性74例,平均年齡(63.14 ±13.78)歲,女性54例,平均年齡(63.04±13.31)歲,年齡在男女性別中的分布無明顯差異;透析時間3~171個月,平均(31.24±32.15)個月,中位透析時間為22.5個月,透析齡24個月以內者占49.2%,透析齡超過60個月者占9.4%。殘余尿量(541.6±593.7)ml,39.1%患者殘余尿量少于200 ml,16.3%患者超過1000 ml;原發(fā)病因,糖尿病占32.8%,慢性腎小球腎炎占28.9%;動脈硬化性腎損害占21.1%,梗阻性腎損害占7.8%,多囊腎占3.9%,其他(包括尿酸性腎病等)占5.5%。透析前收縮壓(148.53±17.81)mm Hg,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0.090±0.04)。
1.2 方法 治療方式為低通量透析,透析機系Baxter和Fresenius,透析液為碳酸氫鹽透析液,透析用水為反滲水,透析器系polyflux17R、東麗,Fresenius管路,血管通路:動-靜脈內瘺穿刺、頸內靜脈雙腔長期導管(2例);透析方法為3次/周,4 h/次;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血流量為200~280 ml/min。應用降壓藥、糾正貧血藥、調整鈣磷代謝及脂質代謝藥物等。囑患者攝入優(yōu)質蛋白,限制水分攝入,禁食高鉀食物等,行營養(yǎng)支持。
1.3 觀察指標 血壓控制情況、年住院情況、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與住院情況。本文中透前收縮壓為連續(xù)2個月透前收縮壓的平均值。相關指標定義:長期透前收縮壓變異系數=連續(xù)2個月內透前血壓標準差/平均值。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呈偏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經自然對數轉換;組間計量資料比較用獨立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構成比表示,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透前收縮壓長期BPV(2個月內)與患者年住院情況之間的關系采用相關分析。
2.1 血壓控制情況 128例患者平均透前收縮壓為(148.53±17.81)mm Hg。20%患者收縮壓控制于135 mm Hg以內,30%患者控制在140 mm Hg以內,25%患者透前收縮壓超過160 mm Hg。平均透前收縮壓變異系數為(0.090±0.04),25%患者變異系數控制在0.061以內,50%患者控制在0.082以內,75%患者控制在1.140以內。透前收縮壓及其變異系數在男女性別中的分布無明顯差異。透前收縮壓分布見圖1,變異系數分布見圖2。
圖1 128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收縮壓分布圖
圖2 128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收縮壓變異系數分布圖
2.2 年住院情況 128例患者每人年平均住院(1.96±1.06)次,42.7%患者住院1次,28%患者住院超過2次,4%患者住院超過4次;總住院時間為(27.71±22.97)d,其中,25%患者住院天數不超過11 d,50%患者住院超過20 d,25%患者超過35 d。因高血壓、心腦血管并發(fā)癥住院占總住院人次66.7%,占總住院時間69.1%;因感染住院占總人次13.3%,占總時間10.3%;繼發(fā)性甲旁亢分別占10.0%和16.2%;血管通路占6.0%和1.6%;其他病因占3.3%和2.7%。
2.3 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與住院情況 相關分析顯示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與年住院頻次(r=0.269,P=0.022)、年住院總天數(r=0.240,P=0.045)成正相關,與年齡、殘余尿量、透析齡等無明顯相關性(見表1)。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與住院頻次呈正相關(見圖3),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與總住院天數呈正相關(見圖4)。
表1 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相關分析
圖3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與住院頻次關系圖
圖4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與總住院天數關系圖
高血壓是MHD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1]。高血壓使MHD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既往研究表明,MHD患者高血壓主要以收縮壓升高為主,尤其是收縮壓顯著升高。收縮壓長期顯著升高將導致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衰、腦血管意外及死亡等,故每年因高血壓導致的死亡率達23%[4-5]。本研究顯示70%的患者透析前收縮壓高于140 mm Hg,25%的患者透前收縮壓超過160 mm Hg,表明透前收縮壓升高仍是MHD患者最為顯著的問題。
雖然目前普遍認為高血壓,尤其是收縮壓升高是影響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就個體而言,其預測價值有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動態(tài)監(jiān)測血壓,一定時間段內的血壓波動性,對于預測患者各靶器官損害以及遠期生存率更為重要。一橫斷面研究顯示血壓變異性大的患者其靶器官損害的發(fā)生率及嚴重性均顯著高于血壓變異性小的患者[6]。目前對于血壓波動性在MHD患者中的研究不多,本研究以連續(xù)2個月內透前血壓標準差與平均值的比值作為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旨在分析長時透析前收縮壓波動性對MHD患者一年內住院情況的預測意義。研究結果發(fā)現,透析前收縮壓變異系數與年住院頻次、年住院總天數成明顯正相關,提示MHD患者透析前收縮壓波動性越大,患者年住院頻次越高,住院持續(xù)時間越長。因此,平穩(wěn)控制患者透析前收縮壓,對于改善MHD患者預后至關重要。
[1] Hibstein J,Murad G,Argiles A,et al.Hypertension in end-stage renal failure.In Loscallzo J and London CM.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nd-stage renal failure[J].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nc,2000,23(1):273.
[2] Manica G,Grassi G.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J].Cardiovasc Pharmacol,2000,35(Suppl 4):15-19.
[3] Schillaci G,Pucci G.The importance of instability and visit-tovisit variability of blood pressure[J].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10,8(8):1095-1097.
[4] 陳月梅,季大璽,徐斌,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影響因素的分析[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8,17(2):128-134.
[5] 葉朝陽.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16(2):156-157.
[6] Parati G,Pomidossi G,Albini F,et al.Relationship of 242 hour blood pressure mean and variability to severity of target to rgandamage in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1987,5(1):93.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20
①廣州市南沙中心醫(yī)院 廣東 廣州 511457
龔晴
2012-06-13)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