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剛
(本溪市康寧醫(yī)院,遼寧 本溪 117019)
作為四大危害人類健康疾病之一的抑郁癥[1],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其發(fā)病率、致殘率以及自殺風險非常高[2],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傳統(tǒng)的抑郁癥治療方法及藥物很多,但是其副作用比較大,并且依從性差,從而使抑郁癥的治療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為一種新型的抗抑郁藥,艾司西酞普蘭作用機制獨特,療效顯著[3-4],本文對艾司西酞普蘭及文拉法辛等治療抑郁癥的方法進行研究,比較兩者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80例抑郁癥患者進行研究,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齡19~58歲,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以及診斷標準第3版關(guān)于抑郁發(fā)作診斷的標準[5],患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的評分均≥18分[6],不存在陽性家族史,同時排除了藥物及酒精的濫用。本文中所選擇的這些患者在年齡以及其他相關(guān)因素方面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的38例患者給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對照組42例患者則采用文拉法辛治療,療程均為6周。入組之前全部患者首先進行1周的停藥清洗,每天晨服艾司西酞普蘭的初始劑量為10mg,之后根據(jù)患者病情的具體狀況以及不良反應(yīng),在2周之內(nèi)將其增加到20~30mg/d。在治療之前以及治療1~6周之后利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進行療效評定;同時對不良反應(yīng)用副反應(yīng)量表進行評定。之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
研究中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學方面的分析,應(yīng)用χ2進行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總體療效方面來看,兩組治療效果相當,從第1周開始觀察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開始出現(xiàn)明顯下降,而對照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HAMD)則是從第2周開始出現(xiàn)明顯下降的;完成6周的治療之后,觀察組在有效率及顯效率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但是在不良反應(yīng)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艾司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都是治療抑郁癥的有效藥物,療效相似,但是艾司西酞普蘭起效快、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比較低,在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方面優(yōu)于文拉法辛(詳見表1、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HAMD總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HAMD總分比較()
注:兩組患者評分下降程度比較,χ2=11.43,P<0.05。
時間 觀察組 對照組治療前12.1±7.1 11.9±5.9 26.9±7.6 25.7±6.5治療1周 19.7±7.5 20.3±5.7治療2周 17.6±7.2 16.9±7.0治療4周 15.8±7.4 15.1±6.8治療6周
在臨床上對抑郁癥治療的實踐中,患者的依從性比較差,有將近1/3的抑郁癥患者在第1個月的治療期間中斷了抗抑郁藥物的應(yīng)用?,F(xiàn)如今抗抑郁藥被應(yīng)用最為廣泛的是選擇性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而在所有SSRIs當中艾司西酞普蘭具有最強的選擇性。在外消旋西酞普蘭當中的左旋對照體艾司西酞普蘭,將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5-羥色胺能進行的增進作為其作用機制,對5-羥色胺的再攝取進行抑制,是一種新型的5-羥色胺雙作用機制的抗抑郁劑,由于其具有最強的對突觸間隙中5-羥色胺再攝取的抑制性以及更高的選擇性,所以在用藥量方面只是同類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的一半,但是起效時間更快,抗抑郁效果更好。與此同時,對多巴胺以及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作用比較微弱,對5-羥色胺~7受體或者是其他的受體,例如多巴胺1~5、蕈毒堿l~5、α與β腎上腺素、苯二氮革、組胺1受體無作用或者是作用比較??;另外,對離子通道Na+、K+、Cl-以及Ca2+無作用,所以發(fā)生不良反應(yīng)的情況比較少。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療效相當,接受治療之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均有顯著提高,但是在社會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情緒功能等方面的改善觀察組患者均好于對照組患者;同時在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主要不良反應(yīng)有便秘、惡心、頭暈頭痛等,這與其對蕈毒堿樣膽堿能受體、α1、α2與β受體親和力極弱甚至是沒有密切關(guān)系,所以其耐受性比較好。而對照組的主要不良反應(yīng)有嗜睡、惡心、煩躁以及頭暈頭痛,這與觀察組不良反應(yīng)相似,但是由于其藥物使用劑量大,所以耐受性比較差、依從性比較低。另外,艾司西酞普蘭還具有對肝藥酶不存在誘導作用、多種肝藥酶同時進行代謝、蛋白結(jié)合力低等藥代學特點,使其與其他藥物不容易產(chǎn)生相互作用,更適合老年患者服用。
總之,艾司西酞普蘭雖然在療效方面與其他抗抑郁藥物相類似,但是其起效速度更快,不良反應(yīng)比較少,耐受性、依從性比較好,在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方面優(yōu)于其他同種類藥物,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抗抑郁類藥物,特別是針對重度抑郁癥患者來講,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自殺的風險,減少患者的自殺率,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1] MURRAY CJ,LOPEZ AD.Global mortality,disability,and the contribution of risk factors: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Lancet,2009,349(4):1436-1442.
[2] 栗大順,于建新,龐月岱.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5,15(3):158-159.
[3] BRAESTRUP C.SANCHEZ C.Escitalopram of a unique mechanism of a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iatry in Clinical Practice,2008,9(3):11-13.
[4] WABE A,MICHAEL O LEMMING,BANG K HEDEGARD.Escitalopram 10mg/day is effective and well tolerated in a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in deprssion in primary care[J].International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2008,17(4):95-102.
[5] 蔡文治,金燕君,楊成龍.西酞普蘭與米氮平治療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6,16(3):237-238.
[6] 于宏偉.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6,16(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