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20 日至22 日,美國“有效教學方法”專家加里·鮑里奇博士、把起源于德國的華德福教育引入中國的本·切瑞先生、日本“學習共同體”倡導者佐藤學教授和中國“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朱永新以及他們的團隊齊聚中國寧波,通過對話、研討,對教育的文化價值與使命達成了以下共識——
教育在本質上是對于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思想文化的自覺傳承活動。這個傳承不是全盤的,而是有選擇的,是面向未來的。尤其是在當今,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行動起來,對全球各種文明之成果進行審視、遴選,再納入各自“以文化人”的教育體系,使之達到反哺人類,影響世界的目的。
每個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時代,都必須對自己的思想文化進行重新審視,而在社會大變革的時代,這種審視往往是痛苦的,驚心動魄的。
盡管我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盡管我們在同一個世界的不同地域從事著教育實踐,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教育必須服務于社會進步和人的精神發(fā)展。我們要為當今時代“失魂落魄的教育”重新召回神圣的靈魂,使人類不斷走向崇高。這是我們以教育為目的,對人類過往文明進行重新梳理的最根本的原則,也是我們發(fā)表此宣言的目的所在。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以文化人,培養(yǎng)具備理想追求和高尚道德的優(yōu)秀人類。當前,人類發(fā)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看似物質層面上的問題,大氣污染、環(huán)境惡化、能源危機乃至金融風暴,實質上是人類的精神出路遭遇困境。當今世界有兩股潮流,一是物質主義、科技至上和商業(yè)領導一切的潮流,另一個是注重人的精神健康、尊重自然和追求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潮流。社會生活中呈現出來的各種問題,各種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都可以看到在其背后作用的這兩股力量。前一股潮流自工業(yè)革命以來,愈演愈烈,從西方到東方,滲透進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壓倒一切的力量,有著把人類帶往一條不歸路的危險。對此,我們必須來一次精神的重塑,以教育為手段,對自工業(yè)革命以來所產生的“文明”進行深刻反省,為人類尋求真正的出路。
中國具有悠久而豐富的教育傳統(tǒng)。以儒家為主導的傳統(tǒng)教育體系塑造了具有鮮明文化個性、文明屬性的中國人。我們欣喜地注意到,過去十年,包括新教育人在內的中國教育界以及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對于中國現行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已有清醒認識,并紛紛采取行動,予以矯正、補救。我們認為,所有這些努力是在為中國教育史上即將到來的一個偉大時刻做準備,那就是,在飄蕩了百年之后,走向中國源遠流長的人文教育傳統(tǒng),從而形成為一個更為健全的現代教育體系:以人的精神發(fā)展為主軸的,開放的、創(chuàng)新的、健康的教育體系。
每一個國家的教育都關乎全人類的未來。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的大國,肩負的責任更為艱巨。我們相信,通過中國人民自身的努力和世界范圍內的充分合作,正在探索形成的中國現代的教育體系,不僅可以更好地承擔起自己的文化使命,同時也能為全世界提供成功的經驗和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