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儉 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
我國現(xiàn)在處于理論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結合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時刻不要忘記一個最簡單而又最重要的問題——學校管理到底是為了什么。
“管”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吹奏樂器,形似于笛。起初用玉制成,后改用竹,長一尺,有大小不一的六孔,發(fā)音悅耳、和諧?!袄碚?,治玉也”。從詞源的角度來看,“理”具有治玉、治理的涵義,可引申為規(guī)律、法則、行為規(guī)則。玉材變玉器,不可復制,因此人們要策劃在先,對每個步驟進行周密安排,講究效率,以避免造成資源浪費。“管理”作為一個詞語來表達人類的一種實踐活動時,我們?nèi)匀荒苷业健肮堋焙汀袄怼北疽獾挠白印椭C和效率。學校管理是一個由人、財、物和時間、空間、信息等要素組成的有機系統(tǒng),而這些要素要和諧而高效地組合并產(chǎn)生效益,需要管理者在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和人才觀的指導下,形成科學的管理理念。
我國最早的管理思想在《尚書》《周易》中有所反映,戰(zhàn)國時期開始形成系統(tǒng)??鬃又鲝堃浴岸Y”“義”“仁”的倫理原則治理國家,墨子主張“兼相愛”“交相利”,孟子提倡“得民心”,韓非子提出要依靠法治管理國家。歸納起來,我國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墩撜Z》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從中可以窺見中國古代的管理理念。宋太祖趙匡義的開國大臣趙普曰:“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論語》二十篇),從此,“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廣為流傳。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管理思想十分重視對管理者自身素質的要求,認為管理者道德人格的完善,對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具有關鍵作用。對管理者的品格應提出以下具體要求:管理者要提出合理的工作要求;管理者要根據(jù)被管理者的個性發(fā)展提出不同要求;管理者要對被管理者持尊重的態(tài)度。這種“以人為本,以身示范”的管理理念能讓所有被管理者產(chǎn)生歸屬感,這種尊重人、注重精神建設的管理方式是儒家管理的最高境界,但它過于強調“修身”的理想教育,而弱化了管理中應有的基本規(guī)范,更多強調被管理者應該怎樣做,忽略了不能怎樣做以及管理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二是以法為本的理念。韓非子是我國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管理思想對當代管理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盎蜃屝胁涣x者悔過自新,或讓行不義者徹底銷亡”(《韓非子》),說明人有悔過自新的特征,其本能是趨利避害的。人際關系的本質是利害關系,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系決定著他們之間的親疏關系,我們不應采用情感方式助長人們的欲望,而應運用正確的激勵手段;不要指望人能自覺產(chǎn)生變化,而要通過管理避免其繼續(xù)往壞的方向發(fā)展?!皣兰覠o悍虜,而慈母有敗子”(《韓非子·顯學》)。法家管理思想告訴我們,要依法辦事、從嚴治學,應采取正確的激勵手段,對不好的行為予以嚴懲。以制度的方式對被管理者進行約束,管理效果顯而易見。然而,這一理念的不足之處在于,過于強調規(guī)章制度,不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和尊嚴,是與當今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相背離的。
三是無為而治的理念。道家的思想核心是“無為而治”。“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管理者經(jīng)過努力才能達到的一種理想的管理狀態(tài)。“治大國,若烹小鮮”(《道德經(jīng)》),越大的國家越不能事必躬親,越要簡單管理。從管理的角度看道家思想,可以發(fā)掘出“事少而功多”的管理之道。當工作中出現(xiàn)問題時,可以考慮管理方式,若管的太多,則證明出了問題?!爸蝸y”,因為“治”而亂。管理者不要人為干涉管理,順其自然而治,對人寄予信任才是明智之舉。
縱觀我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精華,不難發(fā)現(xiàn),管理就是尋求效率與和諧最大化的手段。而19 世紀末、20 世紀初于西方產(chǎn)生的管理思想,從經(jīng)驗管理階段躍升到科學管理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從單一地追求效率向追求效率與和諧并重提升的過程。
把傳統(tǒng)的管理思想跟學校管理相結合,就是在學校管理中實現(xiàn)道、法、術、器的相互融合、相互支撐。道是規(guī)律、理念,學校管理的“道”就是教育方針,就是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師生成長規(guī)律等;法是規(guī)章制度,即保證“道”實施的制度,學校管理的“法”就是教育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各種規(guī)章制度;術是管理方法和技巧,學校管理的“術”,就是學校各個層面落實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策略和智慧;器是物態(tài)的操作工具,學校管理的“器”就是落實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載體,如監(jiān)控錄像、校務日志、管理手冊等。
管理其實就是兩件事:做正確的事;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暗馈被卮鸬木褪恰笆裁词钦_的事”;“法、術、器”則告訴管理者如何把事情做正確。
什么樣的管理才算是做了“正確的事”?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德育為首、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的學校管理才算是做了正確的事。如何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考驗著每一個學校管理者。
現(xiàn)代學校管理是一個由人、財、物和時間、空間、信息等要素組成的有機系統(tǒng),其中人是最重要的,管理效率的取得,必須依靠人對這些管理要素的合理組合。這些要素不僅包括校內(nèi)的,更包括家長、社會等校外資源。學校不是教育的孤島,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的關心與支持,在學校管理“法、術、器”的結合中,學校管理者往往忽略了校外因素。
學校管理中的“術”體現(xiàn)的是管理智慧,是學校管理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方面。同樣一項制度,不同的管理者會有不同的落實策略,有的在悄然無聲中落實,有的則成為學校矛盾的焦點,管理效果的差別在這里反映的實際上是管理者智慧的差別。在物本管理理念下的學校管理者重視物質資源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把人看成物質設備和制度的附屬品,強調物質激勵;而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下的學校管理者重視人作為第一資源的重要作用,尊重人,滿足人的多種需要;面對知識經(jīng)濟的挑戰(zhàn),學校管理者必須以能本管理理念為指導,重視學校成員的能力提高和自我發(fā)展。因此,學校的管理者要加強教育管理理論學習,并在實踐中感悟和創(chuàng)造。同時,學校管理“法、術、器”的結合過程,也是學校管理評價、激勵、矯正,從而形成最佳管理效果的過程。要充分發(fā)揮各個要素的作用,并通過評價、激勵、矯正等手段,糾正不規(guī)范行為,促進管理要素之間的和諧。確保了過程的和諧,結果的高效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有道無法成事不足,有法無道則敗事有余。學校管理中的“道”是最容易理解,卻又是實踐中最容易偏離的。當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大行其道時,教育功利思想在潛意識中成為主導學校的管理思想,德育為首、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的學校管理最高追求被異化了。在這種“道”的指引下,“法、術、器”成為幫兇,將所有制度都用在提高升學率上,將所有智慧都用在考試上,將所有的手段都用在應試上。比如,有的地方為了解決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將重點高中的招生指標分配到學校,有的學校則認為這下可以歇口氣了,管理變得松懈,學校管理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是學校管理迷“道”的表現(xiàn)。
為什么巴菲特炒股能賺到錢?因為他不怎么關心技術層面,他關心的是“道”,是方向?!白叩锰茫灾峦浟四康摹背蔀樵S多學校管理者需要警惕的問題。德育為首、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是學校管理的“道”,不管在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偏“道”而行。偏“道”而行的學校管理結果只有一個——南轅北轍。遵循學校管理的“道”,就要尊重規(guī)律,規(guī)范辦學,規(guī)范管理行為。以尊重教師和學生為前提,在領導與師生、各科室與年級組、年級組與教研組之間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協(xié)作的和諧人際關系。在管理過程中要同時注重落實課程標準、制訂課程計劃、實施課堂教學、引導教學互動等環(huán)節(jié),使教育者自覺回避不規(guī)范的管理行為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
回顧20 多年來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學校管理正在經(jīng)歷一個“經(jīng)驗治?!碚撝涡!婪ㄖ涡!砟钪涡!钡倪^程。我國現(xiàn)在處于理論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結合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時刻不要忘記一個最簡單而又最重要的問題——學校管理到底是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