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玥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校,江蘇 蘇州 215021)
蘇州市中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小學、初中)。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以及內容的需要,通過網絡、各類期刊雜志等途徑檢索并查閱了有關學校體育與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論文文獻資料近百篇,為論文的撰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以蘇州全市中小學學生為調查對象,以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為主要研究內容。根據研究的需要,設置了小學低年級男生、女生(1~2年級);中年級男生、女生(3~4年級);高年級男生、女生(5~6年級)以及初中男、女生共8個組別并制定了調查問卷。先后每個組別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200份,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100%。
1.2.3 訪問法 在2011年10月~ 2012年4月期間走訪了蘇州市的部分中小學,對校領導和體育教師等一線專家進行了抽樣訪談,取得了大量的相關資料。
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 1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調查所得的各種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通過網絡、期刊等文獻資料的查閱,筆者發(fā)現對“體育興趣”的解釋是眾說紛紜,為了研究需要,特將“體育興趣”定義為:人們積極地探索、了解或自主的參與運動鍛煉時的心理傾向。體育興趣也是獲取體育與健康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當體育需要刺激達到一定值時,就會有體育行為的產生,當這種體育行為有著興奮的情緒體驗時,就會有問道體育興趣的產生.其形成模式為:體育需要—體育行為—體育滿足—體育興趣。從體育興趣的形成模式中可以看出,激發(fā)體育的需要和得到體育的滿足是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體育興趣重要基礎條件。
2.2.1 學生體育課的興趣程度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在逐漸降低;在每個組別中,女生對體育的興趣都低于男生。在低年級中,95%以上的學生對體育課有濃厚的興趣,這充分體現了這一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活潑好動,對以游戲活動為主的體育課很感興趣。中年級也都有60%以上的學生對體育課很感興趣,說明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較強的學習欲望,出勤率高,練習積極主動。而高年級雖然感興趣的人數不足一半,但是男生感興趣的人數遠遠高于女生,這與這階段男女生的身體發(fā)育特點有一定的關系。另外,接近青春期的男生樂意在運動中展現自己的才華和運動能力。到了初中可以發(fā)現,無論男生還是女生,對體育課感興趣的人很少,通過調查發(fā)現,這與這階段體育課的授課內容有很大關系,很多學校都是以中考科目為主要授課內容加之枯燥無味的授課形式,或者在初中一年級教師多采用“放羊”為上課的主要內容,這樣就很難博得學生的喜歡。為數不多的感興趣的學生也是因為在體育課中能夠得到體育成就感。
表1 蘇州市學生體育課的興趣程度調查
2.2.2 授課內容對學生興趣的影響分析
本調查分別從將體育課分為游戲、隊列及廣播操、田徑及身體素質訓練、球類、自由活動5個方面。由表2可以看出,年級越低,游戲所占的比重越大;年級越高,田徑及身體素質的授課內容在逐漸增多;隨著年級的增加,自由活動比例在增多。
目前初中體育課內容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自由”成分過大。體育課的走過場和體育課向放松課、調整課的不恰當轉軌,是目前學生體育興趣下降的一個癥結。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項目之一就是體育游戲,很多老師隨著年級的升高干脆不做游戲,這就沒有抓住學生的身心特點,最終沒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另外,球類運動的開展可以組織特色體育活動,拓展體育教學的科目,提高教學質量,有球類授課內容的學校并不多。通過調查發(fā)現,球類課程少主要是因為課堂紀律比較難管、學校經費供給兩方面的問題。
表2 蘇州市學生體育課的授課內容調查
表3 蘇州市學生體育課感興趣的授課內容
表4 蘇州市學生體育課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排名
2.2.3 對學生感興趣的授課內容及學生感興趣的運動項目的調查分析 本調查針對有關中小學生感興趣的授課內容從游戲、球類、素質、技術、韻律5個方面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表3),蘇州市中小學生水平階段不同,學生感興趣的項目類型也存在明顯差異,同一水平階段的學生因性別不同,對各個運動項目感興趣的程度不一樣。游戲依然是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授課內容,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學生,喜歡游戲類的學生都達到50%以上;隨著年齡的增長,男生比較偏愛球類項目,女生則偏愛韻律性項目。二者傾向不同的差別由于學生的不同的年齡階段決定,學生的體育興趣特點的不同是由學生生理和心理狀況決定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蘇州市中小學生對各種運動項目的興趣情況,在調查中特設了跳繩、武術、田徑、輪滑、球類、健美操、廣播操、游戲、隊列、素質等10個項目,讓每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然后再經過統(tǒng)計后排列。由表4可知,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偏重游戲類等趣味性比較高的項目;高年級男生及中學男生偏愛對抗類及素質類的項目;高年級女生及初中女生對韻律類比較偏愛。大多數學生對隊列練習都不太喜歡,高年級及初中段的學生對廣播操不太感興趣。
2.2.4 場地、器材因素對學生興趣的影響分析 調查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場地和器材的滿意度呈下降趨勢。如果連最基本的場地與器材都不能提供給學生,那么想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談何容易。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有2/3以上的人對學校的硬件設施不滿意,那么是不是學生的要求于過高呢?通過訪問調查發(fā)現,目前蘇州市大多數學校都具備塑膠跑道、籃球館、乒乓球房等硬件資源,但是一旦有體育課和體鍛課的時候就會出現“狼多肉少”的現象,學生數量偏多,硬件設施較少,而且很多場地在平時不給自己的學生用,如足球的天然草坪,于是學生就會出現對體育運動失望的態(tài)度,最終失去了興趣??梢妶龅睾推鞑牡扔布Y源對培養(yǎng)學生相當重要。因此,對體育的硬件資源加強建設,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空間是刻不容緩的。
2.2.5 體育教師類型對學生興趣的影響分析 本調查從親和力、業(yè)務能力、嚴厲、幽默4種類型對學生進行了調查訪問,無論是初中還是小學,學生都喜歡親和力高的教師,尤其是小學,85%的學生都喜歡這種類型的教師。這說明這樣的老師在體育課中給會讓學生們更容易接近,更容易給孩子帶來歡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初中生的選擇中可以看出,親和力、業(yè)務能力和幽默類型3項中,學生的選擇分別占了38.5%、32.5%和24.5%,說明教師在具有優(yōu)秀身體素質的前提下,更需要加強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和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而嚴厲的體育老師顯然已不被學生所接納,這就需要考慮如何從“滿堂灌”的教師主導學生的時代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趣味性課程。否則,長此以往,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必然會受到制約。
2.2.6 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分析 筆者從強身健體、競技比賽、休閑娛樂、考試需要、塑形修身等5點進行調查,在被調查的學生中,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都將休閑娛樂作為參與運動的最主要的動機,排名第2的是強身健體一欄,小學生和初中生中分別有36.5%和26.5%的學生選擇,另外中學還有22.5%的學生選擇塑形修身,說明中小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多集中在休閑娛樂、強身健體、塑形修身3個方面。這與學生的自身需要有密切的聯系,同時說明學生特別是初中生已經認識到體育的價值及功能,以休閑健體、積極參與為主要目的的體育理念已為很多學生所認同,充分認識到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這也將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3.1.1 體育興趣是指人們積極地探索、了解或自主的參與運動鍛煉時的心理傾向。激發(fā)體育的需要和得到體育的滿足是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體育興趣的重要基礎條件。
3.1.2 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在逐漸降低;在每個年齡段中,女生對體育的興趣都低于男生。
3.1.3 年級越低,游戲所占的比重越大且中低年級的學生,喜歡游戲類的學生都達到50%以上;年級越高,田徑及身體素質的授課內容在逐漸增多,但是此年齡段的男生比較偏愛球類項目,女生則偏愛韻律性項目。同時隨著年級的增加,自由活動的比例在增多。
3.1.4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場地和器材的滿意度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在于日益增長的學生數量與更新速度嚴重滯后的硬件設施的矛盾。
3.1.5 在小學,85%的學生都喜歡親和力高的教師。初中生喜歡親和力高、業(yè)務能力強和幽默類型的教師,而嚴厲的體育老師顯然已不被學生所接納,
3.1.6 小學生的參與動機主要是休閑娛樂、強身健體2項。初中生主要是休閑娛樂、強身健體、塑形修身3個方面。
3.2.1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個人因素是學生對體育是否有興趣的內因,而無論什么事物,只有內因發(fā)生了變化,才可以發(fā)生質的改變。同理,學生的內因變得積極,他們才能更加主動地鍛煉。學生內因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認識因素,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更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同時需要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只有真正了解并認識到體育的價值,才會有體育的內在需要,感興趣的動機才會因為有了體育需要而產生,最終提供體育興趣所需的內在動力,驅進學生進行各種體育鍛煉。
3.2.2 “天下不可一日無政教,人類不可一日無教師。”因此,教師隨著學校的出現而出現。體育教師是學生體育鍛煉的引導者,更是運動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者,因此是影響學生體育興趣的重要因素。教師影響學生的體育興趣主要是師德和全面的業(yè)務能力。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護與尊重,會給予體育后進生信心和勇氣,慢慢會產生對體育的興趣。同時,業(yè)務能力出眾的教師,用流暢的語言、優(yōu)美的動作會讓學生產生羨慕和崇拜的心理,從而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進而激發(fā)體育興趣。所以教師要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更多學生的體育興趣,形成良性的鍛煉習慣。
3.2.3 根據影響體育興趣培養(yǎng)的主要因素和當前體育興趣培養(yǎng)的現狀及問題,與本目標相適應的體育課教學模式,應具備下列基本特點:(1)以滿足學生的直接體育需要為主;(2)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3)注意動作技能的高度發(fā)展;(4)教材專項化、興趣化;(5)教學組織簡單化;(6)采用以“練”為主的授課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3.2.4 影響學生體育興趣的因素,與學校、社會投入的體育設施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體育場地、器材等環(huán)境是開展各類體育活動的必要條件。近幾年,各類硬件的更新速度明顯滯后于學生的增長速度,造成某一時段的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場地器材的嚴重不足。因此,教育、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大對學校場地、器材的投資,充分挖掘學校現有的場地、器材潛力,盡快改善學校硬件資源的現狀,使更多的學生能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體會體育的魅力。
3.2.5 在某種程度上講,社會文化環(huán)境決定一個人的興趣觀和行為準則,影響其生活方式和興趣習慣。社會文化作為一種環(huán)境文化,它的主要教育作用在于創(chuàng)造一種體育文化氛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社會環(huán)境中接受體育文化教育和熏陶,并內化為對體育的深刻理解和認識,然后逐步建立起與這種社會文化相一致的體育價值觀和行為標準,積極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體育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掌握科學的、適合自己身體基礎的鍛煉方法。因此,校領導、主管部門和一線體育教師應多進行體育文化的宣傳,組織體育比賽,積極開展體育、專題報告等,營造一個好的社會環(huán)境文化氛圍。
[1]孫耀鵬.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與體育課教學改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4,17(2):69-75.
[2]張繼偉.河南省中學生體育興趣現狀的調查的分析與對策[D].開封:河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