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紹興市高級中學 浙江紹興 312000)
真正的反思是無痕的投入
——記一道題目的反思歷程
●劉海亞
(紹興市高級中學 浙江紹興 312000)
新課程實施以來,很多教師對解題的方法和方式進行了反思,筆者認為這些反思大都從數(shù)學的角度或者方法的角度進行,它依然帶著程序的面孔,走進它并不容易.特別是對于文科學生,他們喜歡有詩意的東西,不愿意接受說教式的反思.因此,如何和著文科生的思維節(jié)拍,達到解答題目和心靈快樂的雙重效果,在本屆高三文科班的數(shù)學教學中,筆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例1過點F(1,0)的直線l交拋物線C:y2=4x于點A,B,記拋物線C的準線為l,設OA,OB分別交l于點M,N,△AOB與△MON的重心分別為點G,H,求|GH|的最小值.
這是筆者所在學校數(shù)學期中考試的一道題目.全校406名學生參加考試,完全做對的只有36人.這些學生都用直線和圓錐曲線方程聯(lián)立的方法來解,運算熟練者勝.數(shù)學教學有時就像練習游泳一樣,能游也要游,不能游也要扔下去游,在游泳掙扎中學會游泳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存在的.但這樣的游泳,心理成本和時間成本都太大,很容易讓游泳者失去快樂,也難以培養(yǎng)勇者的豪邁.筆者決定順著學生的心靈節(jié)拍,對這個題目進行反思.
學生的常規(guī)解答如下:
設直線方程為y=k(x-1),點A,B的坐標分別為(xA,yA),(xB,yB),聯(lián)立y2=4x,得出一元二次方程
k2x2-(2k2+4)x+k2=0,
得
由直線OA,OB的方程分別算出點M,N的縱坐標,然后得出點G,H的坐標(xG,yG),(xH,yH),其中
從而
師:下面就考試出現(xiàn)問題的情況作一下“焦點訪談”,請你用最真實的語言陳述,感謝你對數(shù)學的誠懇.
(教師就3類典型的解答作現(xiàn)場訪談.)
生1:直線和圓錐曲線聯(lián)立,思想方法簡單但運算不簡單,我不喜歡這樣的死板,在平時也沒有投入過,想想考試的時候練一次就夠了,但考試時就無所適從了.
師:感謝你的真實,心不順則行不從,這個同學堅持內心的做法值得支持,但題目到底是怎么死板的,這值得思考.
生2:我覺得吧,直線和圓錐曲線這種模式要會用,所以在考試的時候照流程下來,但又很不自信,一方面怕投入了很多還是得零分,另一方面又放棄不了這個題.很多步驟上要猶豫,很費時間.最后心就亂了,做了一部分就放棄了.
師:這個同學說的是沒有跟這個題目“交心”,什么樣的“交心經(jīng)歷”才能對自己放心呢?
師:本次考試還是有很多同學很勇敢,算的時候是“豁出去”的,打算一條道算到黑,運算了這么久,都希望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對么?那怎樣可以降低答案的錯誤率呢?
(學生思考.)
生4:老師,點G,H的縱坐標是一致的,線段GH的長度就由它們的橫坐標差決定,而點G的橫坐標為定值,因此只要點H的橫坐標最小就可以了,點H的橫坐標取決于xA+xB.由圖像可知過焦點的直線在旋轉過程中,點F右側的線段總比點F左側的線段長,從而線段AB的中點必在點F的右側.只有當直線垂直時,即中點在點F處時,點H的橫坐標最小,此時y軸把矩形ABMN對分成兩半,因此答案是-2xH.
學生們的心情逐漸明亮,題目總是沒有他們想象中那么“死板”,他們漸漸地安靜下來,有的在消化別人的理解,有的在尋找新的發(fā)現(xiàn)……
師:剛才我們利用直線和拋物線的位置關系來求解,從解答中能看出這個題目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生4:老師,我覺得這里點G,H的縱坐標是一致的比較特別,但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生5:老師,我覺得直線方程可以設為x=my+1,因為這個方程包含了所有符合條件的直線,這樣可以防止忘記討論直線的斜率問題.
學生5在實物投影儀下呈現(xiàn)他的解法:
設x=my+1,y2=4x,聯(lián)立方程得
y2-4my-4=0,
從而
yA+yB=4m,yAyB=-4.
由直線OA,OB的方程分別算出點M,N的縱坐標為
學生開始熱鬧起來,在接受了第一種解法后還發(fā)現(xiàn)有更好的解法,他們開始覺得自己在考試時高估了題目的“威力”.
師:很好!這位同學利用yAyB=-4有了驚人的發(fā)現(xiàn),這太美妙了,我們把圖像畫出來(如圖1).因此形式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其實是很美麗而富有詩意的,就看你有沒有水平領它們出來展示給我們看了.
教師進一步提問是什么原因使得yAyB=-4,學生說過x軸的定點(1,0),在獲得一元二次方程時目測就能看到直線方程中的常數(shù)1被保留下來了.
圖1 圖2
師:如果直線過點(2,0),那垂線要怎樣能夠得到y(tǒng)M=yB,yN=yA呢?
生6:現(xiàn)在yAyB=-8,直線方程不變,因此取x=2就能得yM=yB.
師:你能推廣到一般情況嗎?
生6:假設直線l過點(a,0),直線x=-a垂直x軸,則直線直線OA,OB與x=-a的交點M,N的縱坐標依然和前面一樣.
師:很好!我們把剛才的發(fā)現(xiàn)作為AB(學生名字)定理,恭喜你收獲數(shù)學的巨大發(fā)現(xiàn).
學生們沸騰了,有學生說這種方法也可以證明AB定理,看來幾何的直觀非常受學生歡迎.
師:很好!這個同學為我們帶來了運算便利,大家感謝你.現(xiàn)在我們請他來講述一下最簡單的運算過程.
(學生很自豪,不再贅述.)
從學生輕松愉悅的表達中,筆者知道他們已經(jīng)懂了.這節(jié)課下來,筆者也很開心,上課之前的憂郁少了,課中的開心多了,課后的信心滿了,在不知不覺中,對于實踐開放式思維,筆者已經(jīng)從需要自己打氣的勇士走向一個自然的鎮(zhèn)守者了.
課后有個學生問:“老師,課上我們推廣到了AB定理,您看我能不能把這個定理推廣到y(tǒng)2=2px?”筆者意識到學生的心被數(shù)學打動了,馬上回答:“你想到這么好的問題多不容易啊,要是被我解決了太可惜了,要不把自己的想法驗證一下,有結果了我來鑒定,如果你連結果也鑒定了,那就告訴我一聲.”過了半天,這個學生迫不及待地帶著問題和解答來找筆者.
問題過點E(a,0)的直線l交拋物線C:y2=2px于點A,B,設OA,OB分別交x=-a于點M,N,△AOB與△MON的重心分別為點G,H,求|GH|的最小值.
解設直線方程為x=my+a(a>0),與y2=2px聯(lián)立得
y2-2pmy-2pa=0,
從而
令x=-a,則
同理可得
yN=yA.
故
當且僅當xA=xB時,|GH|取得最小值.
新問題:為什么最小值會與p無關呢?
消去m,得到
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的發(fā)展高度是教師不曾預設的.以前教師的感受是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的“刺激—反應”式解題的麻木和順從,沒有思維活力的他們缺乏創(chuàng)造力,也帶給教師心靈的疲憊.慶幸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教師和學生的心靈感受對接,和學生的經(jīng)驗對接,對低水平的學生學會傾聽他們的感覺,然后一步步告訴學生該如何去發(fā)現(xiàn)這種感覺的邏輯指示是什么.“難”意味著要品味題目的個性,“繁”暗示著尋求別的方向或者視角,新的疑問意味著原問題的解決高度有保障.新的視角又帶來新的個性解讀,帶來新層面的疑問解答,反思的不僅是題目,而是該題目隱藏的知識能力系統(tǒng).學生也想不到自己的不良感受會有這么多的出路,下意識地投入自我對話中,思維品質便自然提升.對涌現(xiàn)過程中的高水平學生,教師要求他們與教師的研究經(jīng)驗對接,品味什么是好問題,品味如何把握興奮帶來的壓力,把邏輯思維進行下去.再看這些學生的體驗對周圍學生的觸動,從一下課就熬不住想研究到寫條告訴自己如何規(guī)劃時間研究,再到展示研究成果,學生們感受著激動、成就和成長,這種同伴的自我效能啟示對一個班級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同時,教師自己也很幸福.對于這樣一個題目,教師心中有許多的結論,但從學生的視角看到了如此生動的風景,這種風景會滋養(yǎng)一個教師的淡定與高遠,修煉自然順應學生心理的能力,讓他們無痕地投入解題和反思,收獲一個知識、能力及情感的三維系統(tǒng).
(本文系2011年紹興市教改項目:“逾越文科生圓錐曲線教學困難現(xiàn)狀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1] 章建躍.做題目,為什么?[J].中小學數(shù)學:高中版,2011(6):50.
[2] 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