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
(商丘工學院 河南商丘 476000)
河南省民辦高校體育科研現狀分析與研究①
王曉云
(商丘工學院 河南商丘 476000)
以河南省13所民辦高校的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職稱結構、論文發(fā)表、課題研究、書籍著作等進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河南省民辦高校體育科研薄弱的現狀,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期望民辦高校能夠提升體育科研層次,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體育教學團隊。
民辦高校 體育科研
中國民辦高校已經有20年歷史,在校學生數量已經超過280萬人。現在的民辦高校已經不再20年前的“三無”(無資金、無師資、無校舍)狀態(tài),而是越來越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提高育人質量。而作為民辦高等教育中的體育教育,想要發(fā)揮她本身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的合格培養(yǎng),就必須打造一支體育科研能力強、科研水平高的具有競爭力的體育教學團隊。
以教育部批準的13所河南省民辦普通高等學校,黃河科技學院、鄭州科技學院、鄭州華信學院、鄭州澍青醫(yī)學高等??茖W校、嵩山少林武術職業(yè)學院、鄭州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鄭州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鄭州交通職業(yè)學院、鄭州經貿職業(yè)學院、商丘工學院、周口科技職業(yè)學院、商丘學院、漯河食品職業(yè)學院的體育老師為研究對象。
對河南省13所民辦普通高等學校所有的體育教師進行隨機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教師的基本情況,發(fā)表論文的篇數及刊物,所承擔的課題研究及級別,參與編寫或是主編的著作等。共發(fā)放問卷160份,收回151份,回收率為94.4%,其中有效問卷145份,占96.2%。
通過各種渠道,搜集、閱讀、整理有關民辦高校體育科研的各種文件資料。
表1 本研究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一覽表
對定量資料根據需要做統(tǒng)計處理,對定性資料做邏輯分析。
職稱結構主要是指不同知識水平和職稱級別的科技人員之間的構成比例,它是科技人才群體隊伍的質量和效能的重要標志。從表1中可以看出河南省民辦高校體育教師的職稱普遍不是很高,教授、副教授所占的比例為7.6%和19.3%,講師比例15.2%,助教比例為30.3%,無職稱的占有27.6%。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兩頭大、中間小”的不合理結構體系,高級職稱的教師只有26.9%,初級職稱的教師有30.3%,還有一些無職稱的占有27.6%的大分量,而作為科研中堅力量的中級講師卻只15.2%,職稱結構的不合理勢必會影響到本學校的體育科研水平,影響體育教學的質量。造成這樣一個職稱結構極其不合理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民辦高校對于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對于中、高級職稱體育教師的引進和培養(yǎng)缺乏長期的規(guī)劃和配套機制,二是由于學校發(fā)展歷史時間所限,自身所培養(yǎng)出來的高級職稱體育教師寥寥無幾,缺乏自己的體育教學團隊,三是民辦高等院校的教師在職稱晉級等方面受一些政策法規(guī)的制約,無法享受到與公辦高校教師晉級的同等待遇。
在這13所民辦高校中,體育教師以本科生為最多,所占比例達到74.5%,其次是碩士研究生學歷,占有比例為17.2%,而博士在145名體育教師中卻沒有一個,高端體育人才的缺乏是民辦高校體育工作的重災區(qū)。所以,在一些學校本科生教本科生,本科生教??粕踔翆?粕瘫究粕牟涣棘F象屢見不鮮,這樣一個學歷層次結構的科研水平可想而知,對于一個學校體育工作進步的推動作用乏善可陳。雖然近幾年民辦高校在高學歷體育教師的引進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作為資金來源完全靠辦學者自己籌集,缺乏政府的政策和財力支持的民辦高校,在教師的科研基金、職稱評定、住房、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保險等福利待遇方面,難以與公辦高校相媲美,對于高學歷青年教師缺乏吸引力,即便是招聘來了一些高學歷的青年體育教師,也很難長時間的留住他們。相對而言,高學歷青年教師更多的是把民辦高校工作當做一個跳板,能夠既來之則安之的,把民辦高校作為終身工作單位的屈指可數。
表2 本研究各層次科研成果一覽表
從(表2)可以看出,在中文體育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中,教授、副教授發(fā)表了77篇和83篇;在課題研究中,教授、副教授市級課題、省級課題分別為47項和56項;在著作方面,教授、副教授參與的主編、副主編、參編總共164部,說明高職稱的體育教師在民辦高校體育科研工作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是高等民辦高校體育科研工作的支撐者。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民辦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多是聘請的年紀較大的退休體育教師,她們的科研成果是在退休前完成的,她們的輝煌成績并不能掩蓋現階段民辦高校體育教師科研狀況的慘淡,作為體育工作的人數最多的中堅力量,講師、助教總共發(fā)表論文了49篇,市級課題、省級課題則為10項和19項,著作方面主編、副主編、參編總共44部,中青年教師的科研成果嚴重不足。尋其根源,首先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物價飛漲的時代,民辦高校體育教師的工作、生活壓力大,一心不能二用,從而無暇顧及科學研究,其次是民辦院校對于教師的科研缺乏激勵機制,沒有制定長遠的培訓計劃,民辦高校的教師很少能夠接受業(yè)務培訓、進修、繼續(xù)教育等。
河南省民辦高校的體育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不合理結構,在學歷層次方面多以本科生為主,碩士、博士學歷者嚴重缺乏,導致了中青年體育教師科研成果的匱乏,科研水平層次的低略,在聘請退休教授、副教授科研成果的支撐下,形成了民辦高校體育科研的“虛胖”現象。
(1) 政府應該出臺對于民辦高校的鼓勵政策,從政策法規(guī)、財力、人才、招生等發(fā)面大力扶持民辦高校的發(fā)展,使其在教師待遇、教師科研、教師進修等方面達到甚至超越一般院校,提升民辦高校的辦學水平。
(2) 民辦高校應該加強對體育教育工作的重視,提升體育在學校工作的地位,完善體育工作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加大對體育工作的投入,使體育工作在學校發(fā)展中水漲船高,更上一層樓。
(3) 民辦高校要保障體育教師合法權益,加強對中青年體育教師的培訓,引進高學歷的優(yōu)秀體育教師,做到引得進人才、培養(yǎng)起人才、留得住人才,打造一支具有科研水平核心競爭力的體育隊伍。
[1]向偉.河南省民辦高校體育教師現狀調查分析[A].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2.
[2]甄一帆.探析河南省民辦高校體育師資存在的問題[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09.
[3]胡艷濤.民辦高校教師流失問題及其管理對策研究[J].天津大學職業(yè)技術教育學院,1988.
[4]傅麗芳.當議民辦本科高校優(yōu)秀師資的引進[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7(1).
G80-32
A
2095-2813(2012)05(c)-0067-02
王曉云:女,商丘工學院,體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