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敏祥,鄒天明,陳廣祥,王東來,黃士中
胸腰段骨折是臨床常見的脊柱損傷,治療方法較多,隨著后路椎弓根技術的發(fā)展,術后早期椎體復位比較滿意,通過遠期隨訪,有許多內固定失敗的病例,如椎體高度的再丟失,內固定松動、斷裂,及無神經(jīng)損傷的患者出現(xiàn)神經(jīng)壓迫癥狀。本文總結了2006年7月~2009年1月,22例不伴神經(jīng)損傷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療情況,報告如下。
本組為2006年7月~2009年1月間經(jīng)同一治療組手術治療的無神經(jīng)損傷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齡為19~60歲,平均36.8歲;高處墜落傷10例,交通事故致傷10例,重物砸傷2例。其中T11骨折1例,T12骨折8例,L1骨折7例,L2骨折3例,L3骨折2例,L4骨折1例。按照AO 分類[1]A 型骨折17例,B 型骨折5例。術前椎體前緣高度喪失均>40%;CT 掃描椎管內有骨折塊占位者14例。
本組手術時間為傷后6 h~1周。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tǒng),先在病變節(jié)段上下正常椎體的椎弓根內置釘。術前CT 檢查椎管狹窄率<30%者,行間接復位,即直接安裝縱向連接桿進行復位;≥30%者行直接復位,即先行半側椎板切除,骨折塊還納,再以椎弓根螺釘縱向撐開恢復椎體后壁。在傷椎兩側擰入椎弓根螺釘,根據(jù)術前CT 保留椎弓根相對完好一側的螺釘,退出另一側螺釘,創(chuàng)造植骨通道。透視下確認骨折復位滿意后行植骨融合。取自體髂骨及咬除的椎板、關節(jié)突骨質修剪成顆粒狀,通過植骨通道打壓植入傷椎,植骨顆粒嵌壓緊密。完成一側2 釘,一側3 釘?shù)墓潭?,術后臥床3周,加強康復鍛煉,及腰背肌鍛煉,6~8周佩戴腰圍下床行走。
本組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9~25 個月,平均13 個月。復查X 線片及CT,所有患者無神經(jīng)損傷癥狀出現(xiàn),無螺釘松動及斷裂。椎體高度、Cobb 角及椎管狹窄率測值結果(見表1)表明術后椎體前、后高度及Cobb 角較術前明顯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期與術后即刻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椎管狹窄率術前為0%~60%,平均38%,術后復查時平均為1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隨訪期平均為13%,與術后即刻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經(jīng)損傷的患者,手術治療具有絕對適應證[2]。但對無神經(jīng)損傷者尤其是嚴重壓縮性骨折及椎體爆裂性骨折,如何選擇手術適應證尚有不同意見。邵擎東等[3]認為對于無脊髓損傷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療選擇,應結合患者的傷情、年齡、經(jīng)濟狀況、對生活質量的需求等綜合判斷,而不應一味的追求手術治療。本研究認為椎體高度下降>40%及脊柱后凸成角>25°者需行后路手術治療,椎管狹窄率>50%及合并后柱損傷者亦是手術的指征。而CT、MRI 顯示后縱韌帶損傷后壁骨塊破裂、侵入椎管的患者,前路手術更是直接有效。
胸腰椎骨折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完成有效的椎管減壓,恢復正常的脊柱序列和重建脊柱的穩(wěn)定性,防止繼發(fā)病變的出現(xiàn),為早期功能鍛煉提供條件。對于無神經(jīng)損傷的嚴重壓縮性骨折及椎體爆裂性骨折患者,單純后路釘棒系統(tǒng)可以通過撐開機制,依靠前后縱韌帶的張力,恢復椎體的高度。本研究術中通過傷椎相對完整的一側置釘[4],一方面可以直接復位椎體,另一方面通過在傷椎建立支點,可以更好的縱向撐開傷椎,而且可以降低傳統(tǒng)的4 枚螺釘固定所造成的平行四邊形效應。呂夫新等[5]通過生物力學實驗顯示通過傷椎置釘,顯著增加了脊柱的強度、剛度及穩(wěn)定性,既能分散內固定的承載應力,又能減少內固定的松動斷裂。
后路椎弓根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已經(jīng)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固定方法,術后應力集中在椎弓根螺釘上,螺釘松動斷裂較多,而且容易出現(xiàn)椎體高度矯正的再丟失,再次出現(xiàn)脊柱后凸畸形,有報道內固定斷釘率達8%左右。內固定失效或取出后,傷椎上下椎間隙逐步變窄,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退變。臨床應用中,椎弓根內固定結合后路植骨,即使恢復傷椎的高度及生理曲度,但植骨不能增加前中柱的支撐,傷椎內存在較大的空隙,會造成脊柱抗壓縮能力差,不能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穩(wěn)定性,最終導致內固定的失效及椎體高度的再丟失。
骨折復位后,椎體內部已發(fā)生蛋殼樣變化,留下的空隙因無支架可以爬行替代,愈合起來十分困難。為了獲得長期的穩(wěn)定性,降低內固定失敗的風險,手術中行椎體內植骨,通過傷椎椎弓根植入自體骨[6],植骨過程中邊退邊植骨,不能強行推入,手法輕柔,防止椎弓根破裂及椎體后壁突入椎管,造成醫(yī)源性的損傷。豐富自體植骨后可以填充空隙,易于爬行替代成骨,容易達到真正的骨性愈合。重建了脊柱前中柱的穩(wěn)定性。而注射型硫酸鈣及骨水泥等均存在價格昂貴、術中滲流,遠期療效欠滿意等缺點,特別是年輕患者,自體骨更有優(yōu)勢。本組病例沒有發(fā)生螺釘松動斷裂,很好地完成了復位與固定,而且不需要節(jié)段間的融合,保存了胸腰椎的活動度,隨訪臨床效果滿意。因此無神經(jīng)損傷的胸腰椎骨折經(jīng)傷椎自體骨植入結合椎弓根內固定是方便、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
表1 胸腰椎骨折治療結果Tab.1 Treatment result of 22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s
[1]Magerl F,Aebi M,Gertzbein SD,et al.A comprehensive of classification of thoracic and lumbar injuries[J].Eur Spine J,1994,3(4):184-201.
[2]Thomas KC,Bailey CS,Dvorak MF,et al.Comparison of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r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out neurological deficit:a systematic review[J].J Neurosurg Spine,2006,4(5):351-358.
[3]邵擎東,嚴旭,李博,等.無脊髓損傷胸腰椎骨折的治療選擇[J].脊柱外科雜志,2009,7(3):169-170.
[4]Vaccaro AR,Lim MR,Hurlbert RJ,et al.Surgical decision making for unstable thoracolumbar spine injuries:results of a consensus panel review by the Spine Trauma Study Group[J].J Spinal Disord Tech,2006,19(1):1-10.
[5]呂夫新,黃用,張強,等.胸腰椎骨折傷椎椎弓根內固定生物力學研究與臨床應用[J].脊柱外科雜志,2008,6(4):229-233.
[6]Van Herck B,Leirs G,Van Loon J.Transpedicular bone grafting as a supplement to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J].Acta Orthop Belg,2009,75(6):8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