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文華 耿桂蘭
河南省方城縣婦幼保健院內兒科,河南方城 473200
復方胰酶散聯合媽咪愛治療小兒腹瀉病的療效觀察
宣文華 耿桂蘭
河南省方城縣婦幼保健院內兒科,河南方城 473200
目的 觀察復方胰酶散聯合媽咪愛治療小兒腹瀉病的療效。 方法 回顧性分析筆者所在醫(yī)院2008年5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小兒腹瀉患者80例,將80例腹瀉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兒均給予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媽咪愛調整腸道菌群,思密達保護胃腸黏膜及對癥處理。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復方胰酶散口服。 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5%,對照組75%。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復方胰酶散聯合媽咪愛治療小兒腹瀉病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復方胰酶散;媽咪愛;小兒腹瀉;療效
小兒腹瀉(infantile diarrhea)或稱腹瀉病,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yōu)樘攸c的消化道綜合癥,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6個月~2歲的嬰幼兒發(fā)病率最高,1歲以內約占半數,小兒腹瀉是造成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1]。筆者對2008年5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小兒腹瀉患者80例進行臨床治療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08年5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小兒腹瀉患者80例,均為門診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4個月~3歲,大便每日4次以上,呈水樣或蛋花樣或夾有黏液泡沫,無膿血。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兩組患者糞便鏡檢,大便鏡檢均為脂肪細胞及少數白細胞,無膿細胞。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思密達保護胃腸道黏膜,媽咪愛補充腸道有益菌,調整飲食和其他對癥處理。媽咪愛(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S20020037)劑量:<1歲,0.5包/次;1~3歲,1包/次;每日2次。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復方胰酶散(通遼東北六藥業(yè)有限公司,H15021351)口服,劑量:1周歲以內,0.5包/次;1~3周歲,1包/次;3次/日,用溫開水或牛奶沖服??膳c媽咪愛同時服用,但與思密達間隔1 h以上,思密達為空腹服用,療程3~5 d。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72 h大便性狀及次數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治療72 h大便性狀及次數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2 h大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癥狀均無好轉,甚至惡化。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完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顯效25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為95%;而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為75%,從結果可以看出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嬰幼兒腹瀉臨床上以大便次數增多(>4次/d),糞便稀薄呈水樣或帶有不消化乳食或黏液為特征,四季均可發(fā)病但以夏秋兩季最多[2-4]。中醫(yī)認為嬰幼兒腹瀉屬于“泄瀉”,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由于小兒脾胃功能弱,無論感受外邪、內傷乳食或脾腎虛寒,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而發(fā)病[5-7]。腹瀉為患兒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不論病情輕重,均需要及時治療。輕型患兒如果久不治療,就會出現營養(yǎng)不良消瘦,多種維生素缺乏,繼發(fā)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重癥患兒伴有水和電解質紊亂,須及時送往醫(yī)院救治,否則會危及生命[8]。需要注意的是,有時患兒由病初的煩鬧不安漸漸轉為安靜,這并非是好事,家長切勿將精神萎靡誤認為是睡覺了,而耽誤了治療時機[9]。
本研究應用復方胰酶散聯合媽咪愛治療小兒腹瀉病,結果顯示治療組顯效25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為95%;而對照組顯效17例,有效13例,總有效率為75%,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顯示,治療組采用復方胰酶散后,在糾正胃腸道菌群失調的基礎上改善了患兒的消化功能,從而大大提高了療效。胰酶散可使淀粉樣食物分解成糊精與麥芽糖,并為活腸球菌的干燥制劑,在腸內分解糖類產生乳酶,使腸內酸度增加,從而抑制腐敗菌生長繁殖,防止腸內發(fā)酵,減少產氣,從而促進消化。綜上所述,在開始治療腹瀉時應用復方胰酶散聯合媽咪愛能夠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并可縮短腹瀉的治療時間,且未發(fā)現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Fedorak RN,Madsen KL.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Curr Opin Gastroenterol,2004(20):146-155.
[2] 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12.
[3] 倪宏.42例小兒腹瀉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8):121.
[4] 張志蘭.甘草鋅顆粒輔助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5(3):85.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1,18(5):314.
[6] 陸冬梅,楊揚 .小兒腹瀉藥物治療進展 [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23):161-162.
[7] 梁曉麗.小兒腹瀉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60-61.
[8] 朱燕風,張婷.抗生素相關性腹瀉[J].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2002,29(1):46-48.
[9] 謝偉斌,掏琳,李信春.醫(yī)院感染相關經濟學分析與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5):321-323.
R723.11
B
2095-0616(2012)12-73-02
20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