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慧
(平?jīng)鲠t(yī)學高等??茖W校,甘肅 平?jīng)?744000)
醫(yī)學專業(yè)三校生英語學習滯后原因及對策
劉興慧
(平?jīng)鲠t(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平?jīng)?744000)
在對醫(yī)學專業(yè)高職三校生英語學習狀況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其英語學習滯后的原因并提出對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其樹立自信;教師轉變觀念,從基礎抓起;學生轉變觀念,積極參與語言實踐;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加強課外自學。
醫(yī)學專業(yè);三校生;英語學習
醫(yī)學院校的三校生是醫(yī)學高職教育中一個較特殊的群體。在英語學習方面,醫(yī)學三校生學習興趣較弱,學習動機不強,學習效果較差,學習成績滯后。對部分三校生而言,學習英語帶給他們的不是知識和能力,而是焦慮和負擔。為了對三校生因材施教,激發(fā)其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整體教學效果和培養(yǎng)實用型醫(yī)務人才,本文從醫(yī)學專業(yè)高職三校生英語學習基礎、學習狀況調查分析入手,找出其英語學習滯后的原因并提出對策。
從2008年9月開始,筆者先后對2008、2009、2010級3個年級的學生做了英語基礎和學習現(xiàn)狀的調查。該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以班級為單位發(fā)放,要求學生如實回答每個問題,以年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共發(fā)放問卷862份,收回有效問卷846份,有效回收率98.1%。2008級180人,2009級211人,2010級455人。通過調查三校生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信心、目的、期望、方法、習慣、能力、困難等基本情況及其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感情和認知情況,以便針對性地改革高職英語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英語教學效果,使三校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并為他們順利就業(yè)、服務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表1 三校生英語基礎和學習現(xiàn)狀問卷調查結果[n(%)]
從表1可知,醫(yī)學專業(yè)高職三校生英語基礎薄弱。 學生認為學習英語的最大困難是沒有基礎,大部分學生只掌握了800~2 000個單詞。 進入高職學校后,多數(shù)三校生感到不知所措,不適應大學的教學方式。67.8%~76.0%的學生認識到英語非常重要,但非常感興趣的只占24.6%~31.7%,興趣一般的占56.7%~64.0%,有少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根本沒興趣。盡管興趣、態(tài)度不盡相同,但學生普遍希望學好英語,29.9%~62.6%的學生認為自己肯定或有可能學好,而且愿意參加英語課堂活動。65.9%~80.0%的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不會自學,無法融入課堂學習,無法體會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學習動機不強,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為上課而上課,為應付教師點名而上課,對教師講授內容無興趣,最害怕提問和發(fā)言,上課心不在焉,總是期盼早點下課。 課后不會也不愿學習,于是完不成作業(yè),學習不但沒有任何進步,反而覺得英語各項能力在下降。甚至有些三校生對英語產生“麻木感”,從而出現(xiàn)挫折、焦慮、厭學等負面情緒,缺少學習興趣,缺乏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1]。
3.1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其樹立自信
從調查結果看,就學習目的而言,學生普遍因為提高英語能力可為以后事業(yè)發(fā)展做準備,或因為英語是必修課而學,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為了學習而學習,并非因愛好和興趣而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英語學習有效性的前提。授課教師應與學生多交流,了解學生的特點、興趣和愛好,備課、上課時考慮學生的愛好和需要,活躍課堂氣氛,寓教于樂,輕松實現(xiàn)教學目標。如在講解《新視野英語教程》第一冊Unit7時,先介紹西方婚禮習俗,然后以角色扮演法模擬西方婚禮過程。這樣學生在娛樂的同時既了解了西方婚禮習俗,又掌握了本課所要求的目標詞匯。
每個學生都有優(yōu)點,教師要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特點和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學生如果能經(jīng)常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揚,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賞識,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起來自然會信心倍增。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要幫助學生調整心理狀態(tài),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2 教師轉變觀念,從基礎抓起
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那么,教師就不能只按照“教”的思路安排教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guī)律進行教學。針對三校生英語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考慮到學生學習時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活躍的學習氣氛既能發(fā)揮學生潛力,又能使學生消除緊張、焦慮情緒而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2]。教師應包容并理解他們與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差距,在教學中注重課堂減負,發(fā)揮學生主動性,提高參與率,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在講授新知識前適當復習與此相關的知識,以課前預習或課堂溫習的形式為主。如詞匯,學生不能正確拼讀單詞,教師先做示范,拼讀、領讀,然后再講解其用法;也可以抽出幾節(jié)課對學生未掌握的一些知識進行補習,并介紹一些可行的學習方法,平時加強短篇的背誦和檢查。另外,授課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學生熟悉的話題創(chuàng)設情景,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等,都要切合三校生的實際,才能引起學生興趣,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3.3 學生轉變觀念,積極參與語言實踐
醫(yī)學專業(yè)三校生反映,由于各種原因他們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但70.0%以上的學生相信只要肯下功夫、方法正確,有信心學好英語。筆者認為目前學生聽課效率不高、學習效果差與學生不適應高職英語教學有很大關系。中學教師講得很細致,面面俱到,學生的學習目標是掌握語言知識;而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是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對語言知識的講解點到為止,學生過分依賴中學的教學模式,學習被動,不愿張口[3]。因此,要改變三校生英語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使學生盡早適應高職英語教學,積極參與語言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明確告訴學生每堂課的任務和目標,甚至每個活動的具體目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與外教交流,參加課外英語活動,如看英文電影、聽外教講座、參加英語晚會、英語角和英語沙龍等。
3.4 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加強課外自學
英語教學應將英語基礎知識與專業(yè)英語知識整合,使教材內容更好地與醫(yī)學專業(yè)知識掛鉤,讓學生認識到掌握和應用英語知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應選取與醫(yī)學專業(yè)知識一致、職業(yè)性清晰、知識點體系化、難易適中的英語教材,注重教材內容的時代性和科學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另外,在英語課堂中可適當補充課外知識,如實際生活中用得較多、經(jīng)常碰到的知識,或實用醫(yī)學術語,多介紹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樣可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英語的興趣。語言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光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要發(fā)揮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學習活動,盡量滿足學生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教師必須布置具體的課外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完成英語學習任務的同時能體會到英語學習的作用和意義。
雖然大部分三校生英語基礎較薄弱,但他們重視英語學習。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正確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充分挖掘其內在動力,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xiàn)醫(yī)學專業(yè)三校生英語學習效果的最大化。
[1]何文斐.高職三校生英語學習興趣激發(fā)和培養(yǎng)的探討[J].科教文匯,2010(23):178~179.
[2]胡小林.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商業(yè)文化,2007(10):78~79.
[3]胡萍英.大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調查研究[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08(5):509~514.
G455
A
1671-1246(2012)15-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