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旭
提前干預治療對社區(qū)糖尿病前期患者發(fā)展結(jié)局的影響研究
張家旭
目的 評估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否要進行提前給予干預治療。方法 將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間24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20例)和對照組(120例),觀察組給予提前干預治療,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體育鍛煉,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血糖監(jiān)測,藥物治療。對照組未給予任何干預性治療。結(jié)果 半年后觀察組發(fā)展為糖尿病17.5%,顯著低于對照組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恢復健康63.33%,顯著高于對照組29.1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半年后觀察組平均空腹血糖(7.22±1.32)mmol/L,顯著低于對照組(9.79±2.35)m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糖尿病前期應給予提前干預治療,提前干預治療對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具有重要價值。
糖尿病前期;社區(qū);提前干預治療;預防
我國正在悄然步入老齡化社會,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6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在10%左右[1]。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高齡這一不可逆的危險因素,致使多種并發(fā)癥,尤其是心血管并發(fā)癥高發(fā)。大量研究表明,代謝指標,諸如血糖、血壓、血脂、體重等全面控制是延遲和減少致死致殘性并發(fā)癥的重要措施[2]。糖尿病前期是指出現(xiàn)空腹血糖和(或)負荷后血糖升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稱葡萄糖調(diào)節(jié)受損(IGR),包括空腹血糖調(diào)節(jié)受損(IFG)和糖耐量減低(IGT)及二者同時存在[3]。根據(jù)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統(tǒng)計,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2.33億,而且正以每年新發(fā)700萬患者速度猛漲,按目前速度增長的話,估計到2025年,全球3.8億患糖尿?。?]。為了探討提前干預治療對社區(qū)糖尿病前期患者發(fā)展結(jié)局的影響,筆者所在社區(qū)經(jīng)過3年的臨床統(tǒng)計,取得了滿意的結(jié)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間在筆者所在社區(qū)門診體檢與就診,經(jīng)篩選24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將24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43.23±11.41)歲,血糖水平IFG32例,IGT47例,IFG及IGT并存41例;對照組120例,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43.87 ±12.02)歲,血糖水平IFG29例,IGT53例,IFG及IGT并存38例。干預治療前兩組資料的性別比、年齡、血糖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由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提出的糖尿病治療的五個要點: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干預治療,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體育鍛煉,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血糖監(jiān)測,藥物治療。對照組未給予任何干預治療。
1.2.1 健康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基礎(chǔ)治療措施之一,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礎(chǔ)知識和治療控制要求。評估患者的年齡、身體條件、病情、認知情況以及患者自己對改變目前狀況的愿望等制定個體化的教育方案,采取對患者、家屬1次/周的社區(qū)家庭訪視,對于有閱讀能力的患者發(fā)送宣傳材料;閱讀有困難的患者,采用講述法;操作性教育項目采用看幻燈片、護士示教、患者或家屬回示的演示法。幫助患者和家屬掌握血糖的自我檢測。
1.2.2 體育鍛煉 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合理的膳食結(jié)構(gòu),適當運動。鍛煉是預防并發(fā)癥的重要方法。有規(guī)律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指“不劇烈,有節(jié)奏、長時間、大肌肉”能夠移動自身體重的運動)如健步走、拳操等,可以降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控制血壓。健步走是最適合老年人的體育鍛煉方式之一。在社區(qū)護士的指導下,與患者和家屬討論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教育處方,設(shè)立開始行走3000~6000步/d,每一個月增加1000~2000步/d的教育目標,行走安排在早餐或晚餐后,時間自30 min延至1 h或更久。運動中患者的心率應達到“有效心率范圍”即(220-年齡)×60%~85%,或運動至患者年齡+心率=170為宜。
兩組患者半年內(nèi)定期復查血糖,觀察組發(fā)展為糖尿病17.5%,顯著低于對照組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恢復健康63.33%,顯著高于對照組29.1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半年后觀察組平均空腹血糖(7.22±1.32)mmol/L,顯著低于對照組(9.79±2.35)mmol/ 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半年后的療效比較表(例%)
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9200萬,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高達1.5億,患病率急速上升,令人憂慮[7]。職業(yè)的本能告誡我們,糖尿病正肆虐全球。它復雜的發(fā)展過程使人類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如果早期提前預防干預治療,能避免糖尿病帶來的苦惱,否則一旦發(fā)展為糖尿病,則將飽受一生糖尿病及并發(fā)癥的困擾。糖尿病主要危害為多種慢性并發(fā)癥,其中約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發(fā)癥[8]。在致殘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和卒中為重,常在首次發(fā)病就有致死、致殘的風險。心血管疾病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年齡、血壓、總膽固醇水平、超重與肥胖、糖尿病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有效控制危險因素,可有效預防和延遲臨床心血管疾病,減少心腦血管事件[9]。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故而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強調(diào)代謝指標的全面達標具有更為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是二級、三級預防的最重要措施。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基礎(chǔ)治療措施之一,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礎(chǔ)知識和治療控制要求,在醫(yī)療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堅持長期合理的治療并達標,按需要調(diào)節(jié)治療方案,這一點近年來在全國各大城市反復進行糖尿病對基層醫(yī)務人員進行免費繼續(xù)教育培訓。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要求均衡營養(yǎng),尤其是控制體重,體重指數(shù)(BMI,kg/m2)平均數(shù)在24kg/m2左右,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體重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難以達到長期理想血糖控制的重要障礙,尤其是超重或肥胖者[10],如肥胖者在治療措施適當?shù)那闆r下,體重不下降,應合理分配糖類、蛋白質(zhì)、脂肪的組成,進一步減少飲食總熱量,并進行體育鍛煉,應規(guī)律的合適運動,根據(jù)年齡、性別、體力、病情等不同條件,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運動量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日半小時以上,一周不少于5 d。另外,還要定期監(jiān)測血糖,有條件的患者,應用血糖儀進行自我監(jiān)測,以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必要時要給適量藥物治療,尤其2型糖尿病(T2 dM)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以高血糖為特征,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抵抗所致,是一種全身代謝性疾?。?1]。近年來研究認為T2 dM是一種全身的、低度的、慢性的炎癥狀態(tài),而且發(fā)病隱蔽、臨床危害性更大[1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活動進一步減少,大多數(shù)患者處于體重超重狀態(tài),經(jīng)以上治療血糖控制不理想可適量給予藥物口服,尤其二甲雙胍,對肥胖人群更適宜,并且二甲雙胍與苯那普利對伴糖耐量減低(IGT)EH患者具有相似的降壓效應和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并降低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尤其是老年糖尿病并發(fā)癥與血糖控制好壞、血脂、體重密切相關(guān),與病程、年齡有一定相關(guān)性,應盡早識別和積極控制血糖、血脂,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糖尿病前期應提前給予干預治療,以盡早恢復健康,否則很快發(fā)展為糖尿病,一旦形成糖尿病后,再進行干預治療就處于被動狀態(tài),而且不能根治。糖尿病前期應給予提前干預治療,提前干預治療對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具有重要價值。
[1] 項坤三,楊文英.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序),2007:0-1.
[2] 楊燕,童南偉.2011年《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胰島素促泌劑應用的專家共識》解讀.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2,32(3): 191-193.
[3] 楊穎,田源,高凌.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加用地特胰島素或甘糖胰島素的療效比較.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3):140-142.
[4] Li S,Chen W,Srinivasan SR,et al.Childhoo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arotid vascular changes in adulthood:the Bogalusa Heart Study.JAMA,2003,290:2271-2276.
[5] 趙軍,逢力男,魏億慧,等.2型糖尿病及合并代謝綜合征危險因素患者尿8-異前列腺素F2a水平分析.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A):20-21.
[6] 許玉珍,讓榮臻.2型糖尿病患者IL-23p19 mRNA及血漿IL-23水平的變化和意義.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6):944-945.
[7] 宋薈芬,李虹偉,顧復生,等.2型糖尿病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心率變異性的研究.臨床內(nèi)科雜志,2011,28(1):24-26.
[8] 王國民,周紅,王萍.二甲雙胍對原發(fā)性高血壓伴糖耐量減低患者血壓的影響.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2,28(5):359-362.
[9] 孔令敏.150例老年糖尿病并發(fā)癥臨床總結(jié)分析.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6):847-849.
[10] Lewis SJ.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a practitioner's guide for 2008.Am J Med,2009,122(1 Suppl) .38-50.
[11] 邵永梅,楊靜,金翠香.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區(qū)健康干預效果與評價.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9,23(9):31-32.
[12] 楊文英.2008年糖尿病研究進展.醫(yī)學研究雜志,2009,38 (8):3-4.
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f Community Pre-diabetes Patients about Development Ending
ZHANG Jia-xu.Jinan Fifth Thr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Ordnance Industry Health Center,Jinan 250031,China
ObjectiveTo assess whether patients with pre-diabetes to be given ahead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Methods240 patients with pre-diabetes patients from October 2009 to October 201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120 cases)and control group(n=120),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therapy,including: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physical exercise,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blood glucose monitoring,medication.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given any intervention therapy.ResultsSix months later,the diabe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7.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45%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Recovered patients were 63.33%of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9.17%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Six months later,the average fasting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22±1.32)mmol/L,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9.79±2.35)mmol/L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Pre-diabetes should be given to early intervention,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pre-diabetes have an important value.
Prediabetes;Community;Early intervention therapy;Prevention
250031濟南中國兵器工業(yè)第五三研究所衛(wèi)生所
1.2.3 營養(yǎng)治療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正確進食,如少食多餐,即可降低餐后胰島負擔,也可避免餐后高血糖及藥物高峰時出現(xiàn)的低血糖。告知患者及家屬講解飲食治療的原則,指導如何計算每日食物總熱量,應用食物交換份法,選擇血糖指數(shù)較低,適量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高纖維食物、控制攝入量、膽固醇和鹽的攝入。適當增加維生素和無機鹽,特別是鈣的補充,避免高糖食物,限制飲酒量等。對患者在合適總熱量,食物成分,規(guī)則的餐次安排基礎(chǔ)上進行計算總熱量,控制體重,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合理搭配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糖類占總熱量的50%~60%,蛋白質(zhì)不超過總熱量的15%,脂肪約占30%,并進行合理分配,三餐分配,1/5,2/5,2/5,或1/3,1/3, 1/3[5]。
1.2.4 藥物治療 尤其是中老年2型糖尿病占主導,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shù)體型偏胖,選用二甲雙胍0.25 g開始,2~3次/d,根據(jù)血糖水平調(diào)整劑量,定期復查隨訪。
1.3 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組經(jīng)干預治療,半年后血糖狀態(tài)與對照組相比,空腹血糖(FPG)<6.1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 h PG<7.7 mmol/L為健康群組,F(xiàn)PG在6.1~6.9 mmol/L為IFG或OGTT 2 h PG在7.8~11.0 mmol/L為IGT,此組為糖尿病前期,F(xiàn)PG>7.0 mmol/L或OGTT 2 h PG≥11.1 mmol/L考慮為糖尿病,以上重復一次確認[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