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芳
探討阿昔洛韋治療小兒皰疹性口腔炎的臨床效果
張華芳
目的觀察探討阿昔洛韋治療小兒皰疹性口腔炎的臨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選取我院兒科收治的小兒皰疹性口腔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合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兒均采用一般對癥處理以及抗感染治療,對照組加用利巴韋林靜脈滴注,治療組加用阿昔洛韋靜脈滴注,每天1次,5 d為一個療程,治療一個療程后,觀察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及藥物的安全性。結果經過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67%,治療組在顯效率以及總有效率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以上數(shù)據(jù)的差異,經過統(tǒng)計學分析,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60例患兒在用藥過程中,沒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結論應用阿昔洛韋治療小兒皰疹性口腔炎能夠縮短病程,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阿昔洛韋;小兒皰疹性口腔炎;臨床療效
小兒皰疹性口腔炎是兒科門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本病好發(fā)于1~4歲的小兒,引起本病的病毒主要是單純皰疹病毒[1]。本病具有傳染性,臨床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口腔黏膜可見皰疹,皰疹破潰后,遺留黏膜潰瘍面、疼痛等。患兒往往因為疼痛而拒絕飲食、煩躁哭鬧等,給患兒及其家長帶來很大的苦惱。針對小兒皰疹性口腔炎的臨床癥狀以及發(fā)病的特點,筆者應用阿昔洛韋對我院兒科收治的小兒皰疹性口腔炎患兒進行治療,收到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小兒皰疹性口腔炎患者60例,并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合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30例患兒中,男 18例,占60.00%,女12例,占40.00%,年齡6個月~3歲,平均年齡為(19.68±6.35)個月,發(fā)病天數(shù)0.5~4 d。治療組30例患兒中,男17例,占56.67%,女13例,占43.33%,年齡5個月~3歲,平均年齡為(19.38±6.09)個月,發(fā)病天數(shù)1~3 d。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情及病程上比較,經過統(tǒng)計學處理,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之后,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由表1可以看出,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之后,治療組顯效有24例,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顯效有11例,總有效率為76.67%,治療組在顯效率以及總有效率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以上數(shù)據(jù)的差異,經過統(tǒng)計學分析,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組以及對照組的60例患兒在用藥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皮膚過敏癥狀、低血壓以及胃腸道反應的不良事件。治療前后患兒的肝功能、腎功能等均未發(fā)現(xiàn)有明顯異常。
小兒皰疹性口腔炎是兒科臨床的常見病,一般自然病程是7~14 d[2]。輕癥的小兒皰疹性口腔炎的患者可以自愈,但是大部分患兒會出現(xiàn)嚴重的皰疹和潰瘍[3]。由于本病的患兒因為疼痛等原因,不愿意進食,導致發(fā)病期間,患兒的營養(yǎng)狀況差,免疫能力低下,有可能導致病情反復。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小兒皰疹性口腔炎的方法,能夠更快控制病情,改善患兒的體質。阿昔洛韋屬于合成的嘌呤核苷的類似物,能夠進入皰疹病毒里面,抑制皰疹病毒的復制[4]。本組研究,應用阿昔洛韋治療小兒皰疹性口腔炎與利巴韋林對比,治療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并且兩組患兒均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事件的發(fā)生。因此,我們認為,應用阿昔洛韋治療小兒皰疹性口腔炎能夠縮短病程,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姚力.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皰疹性口腔炎48例.浙江中醫(yī)雜志,2010,45,(12):888.
[2] 褚艷麗,趙榮娟.阿昔洛韋片與魚肝油混懸劑局部治療小兒皰疹性口腔炎療效觀察.中國醫(yī)藥,2011,6,(8):986-987.
[3] 張旭茹.炎琥寧、西米替丁聯(lián)合治療小兒皰疹性口腔炎療效觀察.中外健康文摘,2012,9,(7):97-98.
[4] 王蕾,湯建華.小兒皰疹病毒感染臨床治療用藥的進展.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1):119-121.
332000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口腔科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采用基礎的治療方案,包括潰瘍面外涂蒙脫石散,維生素C口服以及應用抗生素靜脈滴注抗感染。在以上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對照組加用利巴韋林,按照每天10~15 mg/kg,加入適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緩慢靜脈滴注,每天1次。治療組加用阿昔洛韋,按照每天10~15 mg/kg,加入適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緩慢靜脈滴注,每天1次。5 d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3 療效評價方法 顯效:治療1~2 d后,患者發(fā)熱,拒食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潰瘍面積明顯縮小,黏膜充血癥狀明顯消退。有效:治療3 d后,患者發(fā)熱,拒食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潰瘍面積有所縮小,黏膜充血癥狀有所消退。無效:用藥4 d后,患者發(fā)熱,拒食等臨床癥狀沒有改善,潰瘍面積、黏膜充血等癥狀沒有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本次研究收集的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軟件包進行分析,兩組數(shù)據(jù)的對比計數(shù)采用χ2檢驗進行驗證。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