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茹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理論與方法探索
北京市中學生運動員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分析
梁 茹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北京市普通中學的學生運動員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以“自己喜歡”“為了磨練意志”“為了考大學”“身體素質好”和“為了鍛煉身體”為主。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等級的學生運動員之間,因為“自己喜歡”而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原因沒有顯著性差異。因為“為了考大學”“為了鍛煉身體”“身體素質好”和“為了磨練意志”4個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間均有顯著差異存在。
北京市;中學生運動員;運動訓練
中國體育健兒自參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用不斷刷新的金牌記錄證實了中華民族在競技體育領域的強大實力。在不斷刷新和突破記錄的同時,業(yè)內人士也認識到了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鑒于競技體育輝煌成績的背后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運動員文化素質低、就業(yè)難等一系列問題,“體教結合”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模式應運而生。近些年,北京市在普通中學中培養(yǎng)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體育后備人才,為北京市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了重要貢獻。對普通中學的學生運動員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進行調查研究,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運動員的具體情況,調動學生運動員參加運動訓練的興趣,提高學生運動員的訓練動機和運動水平。
1.1 研究對象
以北京市的中學生運動員為研究對象,抽取其中12個區(qū)(縣)的34所學校的學生運動員作為樣本進行調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根據(jù)本研究的需要,查閱中國期刊全國數(shù)據(jù)庫、中國優(yōu)秀碩博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相關研究成果及論文,與相關書籍資料、網(wǎng)絡資源,為本研究做理論依據(jù)和相關資料的準備。
1.2.2 專家訪談法針對本研究的內容,廣泛征求學校體育學專家、北京市中學的體育教師及負責中學運動訓練的教練員對本研究的意見。
1.2.3 問卷調查法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抽取了北京市12個區(qū)(縣)的34所學校的1164名學生運動員作為樣本進行調查研究。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1257份,回收1205份,其中有效問卷1164份,有效回收率92.60%。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問卷回收所得的信息運用Excel2007軟件和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并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表格的繪制和圖表的制作。
1.2.5 邏輯分析法對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結果所涉及的各項指標以及正式問卷所得的數(shù)據(jù)運用歸納、演繹、對比等邏輯學方法進行分析與研究。
2.1 北京市中學生運動員的基本情況
調查的北京市中學生運動員分布在初一至高三年級段,年齡分布在11 ~ 19歲,平均年齡為15.21±1.90歲。其中男生620人占53.26%,女生544占46.74%??傮w上,所調查的學生運動員男生多于女生,這一方面是由于隨機抽樣造成的,但最主要的是因為從事運動隊訓練的學生運動員男生多于女生造成的。
2.2 學生運動員的訓練項目分布
經(jīng)過調研,北京市中學生運動員從事田徑訓練項目的人數(shù)最多,占到43.64%,這是因為田徑項目是北京市所有中學必須開展的運動項目,且項目開展所需要的場地、器材簡單,所以學生運動員的田徑訓練人數(shù)最多。其次為足球,占27.84%。因為足球是集體項目,開展的人數(shù)就比較多,造成學生運動員基數(shù)大。第三是排球,有10.48%的學生運動員參加排球訓練。第4 ~ 8位分別為游泳、籃球、乒乓球、健美操和棒球。
2.3 學生運動員的運動等級
通過調研,學生運動員沒有取得運動等級的有518人,占45.50%,比例最大。其次是國家二級運動員有408人,占35.05%,國家三級運動員和一級運動員均為118人,占10.14%。國家健將級學生運動員有2人,占0.17%。
可見,在北京市普通中學中,學生運動員的運動等級以沒有取得運動等級為主,在取得運動等級證書的學生運動員中,國家二級運動員占到了大多數(shù)。這是因為在普通中學中,能培養(yǎng)出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的學生運動員已經(jīng)是不錯的成績了;另外,如果有專項運動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運動員,會被選入高一級別的專業(yè)隊中訓練,造成普通中學中的健將級別運動員幾乎沒有。
2.4 北京市中學生運動員參加體育訓練的原因情況
北京市中學生運動員參加運動訓練原因的調查問卷采用的是五級量表的問卷形式,即問卷選項按照1、2、3、4、5進行賦分,分值越高表明原因越符合樣本的自身情況,分值越低則越不符合情況。經(jīng)過對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中學生運動員參訓原因的排序如表1。排在前5位的原因分別是“自己喜歡”“為了磨練意志”“為了考大學”“身體素質好”和“為了鍛煉身體”。
2.5 不同運動等級的學生運動員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情況
由于學生運動員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較多,現(xiàn)對不同運動等級的學生運動員參加運動訓練的前5位原因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檢驗不同等級的學生運動員對參加訓練的原因是否存在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由于被調查的國家健將級學生運動員僅有2名,樣本量太小,為避免檢驗結果出現(xiàn)誤差,故國家健將級和國際健將級學生運動員不參與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1 學生運動員參加體育訓練的原因(n=1164)
表2 不同運動等級的學生運動員在參加運動訓練原因上的差異表(n=1162)
表3 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的事后檢驗表(n=1162)
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等級的學生運動員之間,因為“自己喜歡”而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原因沒有顯著性差異,P=0.269>0.05。因為“為了考大學”“為了鍛煉身體”“身體素質好”和“為了磨練意志”4個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而言,整體檢驗的F值分別為6.737(P=0.000<0.05)、2.717(P=0.044<0.05)、4.473(P=0.004<0.05)和4.615(P=0.003<0.05),均達到顯著水平,因此拒絕虛無假設,接受對立假設,表示不同運動等級的學生運動員在“為了考大學”“為了鍛煉身體”“身體素質好”和“為了磨練意志”4個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間均有顯著差異存在,研究假設獲得支持,至于是哪些配對組別的差異到達顯著,需要進行事后比較才能得知。
選擇雪費法(Scheffe's method;S法)進行事后比較,得出表3。在“為了考大學”而參加運動訓的學生運動員中,國家二級和無等級的學生運動員P=0.000<0.05,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現(xiàn)在中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多一個特長就多一個選擇,多一條出路?!盀榱宋磥砜即髮W”也就成為很多學生運動員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國家二級比無等級的學生運動員“為了考大學”而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原因更強些,可能是因為國家二級學生運動員的目的性更強,自然訓練就更刻苦,運動等級也就高了。但是國家一級運動員和三級運動員并沒有顯著性差異。
在“身體素質好”而參加課余體育訓的學生運動員中,國家二級和國家三級的學生運動員P=0.022<0.05,存在顯著性差異?!吧眢w素質好”是運動員選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很多孩子身體素質好,教練員就會和孩子及其家長建議,讓學生參與到運動隊訓練中來。很多好的苗子也是在這種情況下被選拔出來的。身體素質好,運動成績的提高就有了保障,國家二級比國家三級學生運動員的原因強。但是,由于運動成績的提高和很多方面都有關系,所以其他等級的學生運動員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
在“為了磨練意志”而參加運動訓的學生運動員中,國家二級和國家三級的學生運動員P=0.004<0.05,存在顯著性差異。“為了磨練意志”是很多學生運動員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學生家長希望通過這種艱苦訓練的方式來磨練孩子的意志。在這種培養(yǎng)和訓練中,學生運動員磨練了意志并最終喜歡上了運動訓練?!盀榱四ゾ氁庵尽敝皇菂⒓舆\動訓練的原因,并不能成為提高運動成績的決定因素,所以,其他等級的運動員并沒有顯著差異。
3.1 結 論
3.1.1北京市中學生運動員參加運動訓練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喜歡”“為了磨練意志”“為了考大學”“身體素質好”和“為了鍛煉身體”。
3.1.2不同等級的中學生運動員在“自己喜歡”這個原因中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為了磨練意志”“為了考大學”和“身體素質好”3個原因中存在顯著性差異。
3.1.3“為了考大學”而參加運動訓的學生運動員中,國家二級和無等級的學生運動員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其他運動等級的學生運動員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身體素質好”而參加課余體育訓的學生運動員中,國家二級和國家三級的學生運動員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他運動等級的學生運動員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盀榱四ゾ氁庵尽倍鴧⒓舆\動訓的學生運動員中,國家二級和國家三級的學生運動員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他運動等級的學生運動員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3.2 建 議
3.2.1學校應進一步加強對青少年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培養(yǎng)青少年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擴大學生運動員的數(shù)量,提供學生運動員的運動水平。
3.2.2進一步重視社區(qū)體育與家庭體育的開展,培養(yǎng)青少年的運動習慣,提高青少年的體質,加強我國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與儲備。
3.2.3從學生運動員參加訓練的原因入手,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到運動訓練中來,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運動員的綜合素質。
[ 1 ] 龍嶺,張明波,陳連根.對體育運動學校學生訓練動機水平的調查及初步探討[ J ].安徽體育科技,2001,90(2):90-93.
[ 2 ] 王雷.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 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2):74-76.
[ 3 ] 付革,高立東.高校高水平田徑運動員動機訓練的思考[ J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20(6):86-92.
[ 4 ] 李海龍.北京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G808
A
1674-151X(2012)03-05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22
投稿日期:2011-11-20
梁茹(1986 ~),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