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世杰,呂心豐
(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通用能力發(fā)展教學部,北京 100070)
實驗與調查
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 構建高職學生高效體育課堂
聞世杰,呂心豐
(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通用能力發(fā)展教學部,北京 100070)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數理統(tǒng)計法,對影響大學生體育教學中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指標進行分析和探究,通過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來構建高職高效體育課堂。
自我效能感;高職學生;體育教學;高效課堂
自我效能是人的行為操作活動的一種內在力量,在自控和調節(jié)行為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高職生是自我效能信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效能信念可以使學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強,在運動中表現為對活動的主動,改變學生心理負擔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提高鍛煉的興趣,增強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從而能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1.1 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于1986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中將其界定為:個體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種或某類任務,是個體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動中的具體體現。艾根與考柴克(Eggen-Lkauchsak,1999)進行系統(tǒng)總結后指出:自我效能感促使諸如認知的、社會的和行為的技能轉化為實際操作的能力,并用其生成的能力來調節(jié)技能的實施,有效地行為操作需要技能與自我效能的協(xié)同作用才能實現。(圖1)
1.2 高效課堂
效果顯著的課堂不一定是有效課堂,有效的課堂一定是效果顯著的課堂;效率很高的課堂也不一定是有效課堂,但有效課堂一定是效率很高的課堂。高效體育課堂是運動場,是師生身心對話的課堂。
隨機選取所教4個班級中的2個班級為實驗組,另2個班級為對照組,實驗組人數為98人(其中男45人,女53人),對照組人數為97人(其中男44人,女53人)。實驗時間為9周(18學時)。實驗過程中,采用雙盲實驗的方法(即教師和學生均不明了實驗的目的)。其中,對照組仍采用普通的教學方法,實驗組則運用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內容選擇為武術中的形神拳。對于學習成績的測量,是在整個實驗結束后,對其進行最終的考核。評分時采用4名資質教師同時打分取平均值的方法,按照完成動作的質量、連貫性程度、神態(tài)配合3個方面來綜合評定。其中,每個方面又分為4個等級評分標準,教師根據學生完成動作的情況分別在每個項目上打分,最后取各個項目的總和即為該學生的考核成績。在教學過程中對實驗班學生具體采取如下方法:
(1)直接傳授方法:①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要多表揚、多肯定。②要求組內互相表揚、相互打氣加油。③為了避免學生受打擊,對小組和個人制定不同的標準。④面對鏡子做動作練習,樹立自信心,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表1 實驗組學生實驗前后自我效能因素的對比分析 N=98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實驗后自我效能總和的對比分析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實驗后各項學習成績的對比
(2)間接傳授方法:①教師多次用嫻熟、漂亮、準確的技術動作教給學生,減清學生的喂懼心理。②找在班級中完成動作好的學生做示范并說出體會。③在學習技術動作前,要給學生一個表象,即在腦海中建立規(guī)范動作,再進行動作練習。④運用現代影像技術,增強興趣和規(guī)范動作的理解和認識。
(3)言語說服方法:①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指出目前學生遇到的問題,找其原因并制定對策。②教師在教學過程教會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達到自覺自愿的鍛煉目的。③教師作為學生的表帥,對學生的評價要在原有的基礎上看到進步的尺度。
(4)調節(jié)動作的運用方法:①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色、進步幅度較大的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建立信心,并有記錄
②每節(jié)課組內選出一名進步最大的學生當場表揚,以便學生較多以參照自我的進步為準。
(5)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的運用方法:①在每次課的準備活動要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成,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②多在課上組織學生喜歡的、有趣的活動。③結束部分要在音樂中做放松練習,調整心率。
3.1 實驗組學生實驗前后自我效能因素的對比分析
用Spss 11.2軟件對獲取的指標進行對比檢驗,表1可以清晰地顯示,直接性經驗和間接性經驗兩項P值均小于0.01,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在體育教學當中,直接性經驗和間接性經驗對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樣,言語說服和動機調節(jié)、這兩項數據的P指都小于0.05,也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在大學的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這一項的P值大于0.05,說明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對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不是很明顯。
3.2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實驗后自我效能總和的對比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實驗后實驗組學生的自我效能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的學生,表明前者比后者在通過實驗后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具有較高的自信心。這一切的變化都要歸功于一點差異,即實驗組接受了特殊的實驗因素的干預,正是這一系列的干預因素直接地決定著實驗組學生效能認識特點的改善,這些因素都對實驗組學生的認知過程發(fā)生著顯著作用。
3.3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實驗后各項學習成績的對比
表3顯示,經統(tǒng)計學檢驗,實驗組與對照組指標的P值均小于0.01,說明對照組學生與實驗組學生在完成動作的質量、完成動作的時間效率、神情姿態(tài)的配合以及整個動作的連貫性4個方面上都有明顯的差異,即實驗組學生的各項學習成績皆好于對照組學生。其原因無疑應歸咎于實驗組學生整體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這一水平的提高是由于影響自我效能形成的五大因素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4.1 結 論
4.1.1通過提高高職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能夠提高體育課堂效果。
4.1.2在課堂教學中要選擇學生中標桿、用有效的言語刺激、對學生自身的機體調節(jié)和生理與情緒、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4.1.3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與考試成績呈顯著性相關,但學生整體的自我效能感呈現較低的水平。
4.1.4在教學過程中,各效能因素通常是綜合發(fā)揮作用的,所以教師在對眾多效能因素整合時,其方法應該因人、因時、因地、因場景的合理運用。
4.2 建 議
在體育教學中,要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構建高效體育課堂,就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采取合理、適宜、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付出大量“心血”。圖2為筆者建議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構建高職高效體育課堂的方法路徑。
[ 1 ] 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藝術與實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5.
[ 2 ] 教育部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3 ] 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 4 ] 肖紅艷.自我效能理論在田徑訓練中的應用[ J ].山東體育科技,1997,19(2).
G807.0
A
1674-151X(2012)08-057-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24
投稿日期:2012-06-27
聞世杰(1974 ~),助理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