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
(安陽師范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根據(jù)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很多高校對大學英語教學實行了改革,推行了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沒有實行這一模式的高校在加快實施,真正要推行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新建本科院校必須結合各校實際,強化各種管理措施,合理制定分級教學評估體系,為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的實施保駕護航,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大學英語教學是涉及學生人數(shù)最多、教學周期最長、教學層次最為復雜的一門課程,其教學質量的高低是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
教育部2007年頒行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院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各高等院校應根據(jù)本校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并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向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教學的實際需要?!边@為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
“語言輸入假說”(the Input Hypothesis)理論中Krashen 認為,人類只有獲得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時才能習得語言。所謂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 表示語言學習者當前的語言知識狀態(tài),1 表示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的語言知識。如果語言輸入遠遠超出學習者的現(xiàn)有水平(即i+2),他就無法了解;語言輸入如果低于學習者的現(xiàn)有水平(即i+0),他就沒有進步的余地。語言輸入只有稍微高于i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上要保持略高于學習者目前的語言水平,幫助學生過渡到i+1 的水平上。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以下簡稱《教學大綱》,對大學英語基礎階段的教學提出了三個層次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的能力、初步的寫與說的能力?!?/p>
實施英語分級教學,對于教師來講可以按級分工,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及教學重點,因材施教,課堂上不會再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實施分級教學,學生學有所得,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這是改革教學,提高教學水平的根本保證。
為了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學生對于英語分級教學的態(tài)度,掌握實行分級教學的推行步驟,在安陽師范學院2010 級、2011 級學生中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在2010 級、2011 級學生中發(fā)放問卷調查表130 份和160 份,分別回收123 份和137 份,統(tǒng)計結果如下:
表1 分級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調查
從上表可以看出,2010 級學生認為分級教學有必要的人數(shù)達到96.7%,2011 級的達到95.5%,這表明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實施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是必要的。
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打亂了原有的行政班級體制,不可避免的給管理工作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學生管理、學分管理、學籍管理、考試管理等。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在原有管理模式上,針對分級教學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為分級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保證。
目前各高校推行的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主要由教務處和大學英語教學部負責實施,各院系并不參與,這就使得許多工作無法開展。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實行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時,應成立專門的分級教學管理機構,人員由主管教學副校長,教務處長及各學院分管教學的教學院長組成。負責定期研究英語分級教學有關重大問題,調動各學院搞好英語教學的積極性,及時協(xié)調分級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明確教務處和各學院的職責,制定各項規(guī)章制度,加強各學院之間的聯(lián)系,以全校之力共同推進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實施。
實行分級教學后,學生的行政班級將會被打亂,不同級別班級包含不同專業(yè)學生,給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諸多挑戰(zhàn)。比如,學生學分和學籍的管理,班委會的組成,班級的凝聚力等,原有的學生管理模式將不再適應新的形勢需要。因此,學校要根據(jù)新的變化,在原有管理模式上,針對分級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出臺適應分級教學模式的學籍和學分管理制度,加強院部之間學生管理的配合,強化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實行獎懲淘汰制度。
實施分級教學后,對其進行的教務管理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分級教學會改變傳統(tǒng)的班級形式:自然班——分級班。這些變化會導致適用于以前的教務管理方法不再有效。因此,管理部門,尤其是教務管理部門要進行大的改革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比如說以前的成績錄入系統(tǒng)會因為新教學模式的實施而無法再輸入成績和對成績進行管理;以往各院、系進行管理的學生要根據(jù)所分級別進行管理;課程的設置也會因為分級而更加復雜等問題?;诖?,舊的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教學計劃任務下達和全校排課等都要進行調整。同樣,期末考試要實行教考分離,統(tǒng)一測試,對學生的測試評估實行動態(tài)管理,以學期為單位,根據(jù)學生成績適當升降調整分班分級,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除此之外,分級教學作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必須得到學校各級領導的理解與支持,這樣才能協(xié)調好相關部門的關系,使得英語分級教學模式在各院、系形成共識并為之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為了保證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的順利實施,應從大學英語學習的開始直至結束,制定一套完善的評估體系,確保學生首先能進入適合其水平的學習等級,然后根據(jù)學習成績的不斷提升進入相應等級,最后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考核,圓滿完成大學英語的學習。
為了更好的推行分級教學模式,我們應該首先從分級教學的第一步,即制定科學公平的分級考試試卷著手。我們不能單純的用一份簡單的英語試卷去決定學生的分級結果,在設計試題時考慮到分級教學的特點,所制定的試卷應該既能體現(xiàn)出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又能體現(xiàn)出不同級別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差異。所以,分級試卷應該分為三套,但三套試卷中45%的試題是相同的,是用來測試學生的英語基本能力的;另外55%的試題內容則有所差異,主要用來考察學生對英語的真正理解水平,這部分也是真正決定學生分級結果的。具體內容見下表:
表2 A、B、C 三級試卷中相同與不同部分比較圖(B 表示不同;X 表示相同)
在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中,為了保證教學評價的公正性、多樣性、綜合性和全面性,應發(fā)揮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建立由形成性評估、診斷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組成的教學評估體系,為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的實施提供保障。
1.形成性評估
形成性評估就是對學生學習大學英語的動態(tài)過程進行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等方式。形成性評估可以通過平時考核來實現(xiàn),比如出勤、課堂學習、作業(yè)、口語和聽力測驗、期中考試等。在這一模式下,學生應按時參加大學英語的課堂學習和相關活動,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督促,相互測試,進行評價。教師則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平時的綜合測試評價學生的平時成績。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外讀物來提高綜合應用能力,檢測學生閱讀能力,教師可在平時的測試中穿插一些課外讀物的內容,激發(fā)學生課外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診斷性評估
診斷性評估發(fā)生在形成性評估之間,是后者的主要目標,指的是對學生學習的效用程度進行評價,通過診斷性測試發(fā)現(xiàn)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診斷性評價能夠診斷學生是否達到了階段性目標(包括單元學習目標和學期學習目標),學生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哪些方面進步不大,影響學生進步的因素又有哪些,學生是否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教學的哪些方面未能適應學生發(fā)展的要求。
3.終結性評估
終結性評估就是對學生成果進行最終評價,采取期末考試的形式進行。每學期英語各級測試應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統(tǒng)一命題,使分級測試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能反映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確保英語分級教學的科學合理性。因此,期末考試應一律建立“學考一致”的教學考試模式,即“學什么教材,考什么教材”。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求學生主要學好教材,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擁有學習的成就感,能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同時也能夠體現(xiàn)“學習引導考試”而不是“考試引導學習”這一原則。
按照這種評估體系,學生大學英語學期總評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聽力成績、口語成績、平時成績等四個模塊構成,分別占40%、20%、20%和20%。聽力成績取平時測試的平均值,口語成績結合課堂表現(xiàn)和綜合測試成績確定,平時成績結合學生課堂學習情況,聽力自主學習情況和作業(yè)完成情況綜合確定。綜上所述,這種新的評價體系既重視終結性評價,又重視形成性評價,并且由診斷性評價實現(xiàn)了兩者之間的有效結合;既重視對運用英語能力的評價,也重視對學生總額和素質和發(fā)展能力的評價。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評價模式多采取橫向性評價,即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對比,經(jīng)常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成績排序。然而,在分級教學中,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不同標準進行評價,把學生的差異看成是一種教學資源,對不同的學生只做垂直型評價,注重學生和自己競爭,鼓勵學生超越自己,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注重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對學習有困難,自信心差的學生要給予表揚評價,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不斷地肯定他們所取得的成績,讓他們看到希望,逐步消除自卑感;對于中等學生可采用激勵評價,既表揚又指出其不足,促使他們不甘落后,積極向上;對于優(yōu)秀生則應采取競爭評價,堅持高標準和嚴要求相結合,使他們更加出色。通過垂直型教學評價的實施,學生能更好的彌補自己的差距,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水平,實現(xiàn)分級教學的最終目的。
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模式的改革,更是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變革,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但是,實行分級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是因材施教的體現(xiàn),是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應該根據(jù)學校特點,結合學校實際,不斷完善分級教學各種規(guī)章制度,強化分級教學管理,建立一套適應大學英語課堂分級教學的評估體系,真正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1] Krashen 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New York:Longman,1983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 王建川.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幾點看法及建議[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1)
[4] 杜廣才.地方高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咸寧學院學報,2011,(1)
[5] 沈海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現(xiàn)存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10,(2)
[6] 楊慧芳.江漢大學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評析[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7] 明樹杰.實行分級教學,提高教學質量[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