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辦新華初級中學(200082)徐雪芬
搭腳手架:
師:大家知道氣溫幾度時你會感覺到熱、冷或比較舒適呢?
生:討論。
師:實驗表明,夏季,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溫是19-24℃,冬季是17-22℃。一般要超過26度會感覺熱,而熱到連T恤都不想穿,那就至少要35度左右。
進入情境:
播放全國主要城市“天氣預報”。
師:通過“天氣預報”我們知道,我國各地氣溫各不相同?各地的氣溫主要是受什么影響呢?引入新課教學。
生:緯度位置和地勢高低。
師:想要了解我國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建立概念框架:
講解:閱讀氣溫分布圖所需的概念。
1.等溫線:在地圖上,把氣溫相同的各點連接起來的線;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溫差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溫差??;注記顯示了等溫線上的氣溫。
2.年平均溫度:一年中12個月平均氣溫的平均值即為當年的年平均氣溫,課本中所用的氣溫數(shù)據(jù)為多年的平均值。
3.“我國年平均氣溫的分布”閱讀方法:①看圖例;②觀察圖中色塊;③讀等溫線。
學生活動設計:
1.完成表格(個人獨立完成)。
項 目 東 部 西 部城 市 漠 河 沈 陽 上 海 廣 州 喀 什 昆 莎年平均氣溫 -4℃以下 4-8℃ 12-16℃ 20-24℃ 8-12℃ 0-4℃
2.觀察表格中東部、西部城市氣溫變化,分析我國東西部年平均氣溫分布規(guī)律?
協(xié)作學習:
師:我國東部、西部年平均氣溫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全班討論)
生:東部主要受緯度位置影響,自南向北氣溫隨緯度的增高而降低;西部受地形的影響,氣溫隨地勢的增高而降低。
搭腳手架:
師:我國氣溫除了在空間分布上有較大差異外,時間上冬季和夏季各地氣溫也是有差異的?
講解:1月是我國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氣溫最低的月份,可以代表冬季;7月是我國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最熱的月份,可以代表夏季。
進入情境:
師:同是隆冬1月,看看我國北方與南方的景觀有什么不同呢?
生:不一樣。
師:我們用這些詞語:白雪皚皚、隆冬時節(jié)、春意盎然、盛夏消暑來形容這四個城市。
生:漠河( )—上海( )—廣州( )—海南( )
師: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嗎?
生:從南到北氣溫遞減。
師: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
生:受到緯度的影響。
獨立探索:
1.讀“中國1、7月平均氣溫圖”完成表格及填空:
我國東部地區(qū)南北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
北方城市 南方城市 北方城市 南方城市 青藏高原北極 海口 北京 上海1月平均氣溫 -30.9℃ 17.2℃ -4.6℃ 3.5℃冬季南北溫差 48.1℃(大)8.1℃(大)7月平均氣溫 14.8℃ 28.4℃ 25.8℃ 27.8℃ 16℃以下夏季南北溫差 13.6℃(?。?℃(小)
2.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南北溫差?。?。
小結:
師:通過表格我們發(fā)現(xiàn)在我國南北冬夏氣溫的特點是 。
生: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南北溫差?。嗖馗咴炔糠值貐^(qū)以外,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普遍高溫。
搭腳手架:
師:結合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實際,溫度的高低,大多數(shù)植物活躍生長的溫度是大于等于10度,那么將大于等于10℃持續(xù)日內(nèi)的日平均氣溫累加起來,得到溫度積累總和即為活動積溫。根據(jù)活動積溫,我國從南到北可劃分為五個溫度帶和一個高寒區(qū)。
學生讀圖:
生: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一個面積廣大的青藏高寒區(qū)。
獨立探索:
生:聯(lián)系“中國溫度帶”和“中國地形圖”,完成下表:
地區(qū) 溫度帶大興安嶺北段東北平原、內(nèi)蒙古高原、準噶爾盆地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塔里木盆地臺灣島南部、海南島、云南南部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qū)
引入新課:
師: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我國氣溫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分布規(guī)律和主要的溫度帶。這節(jié)課我們來做進一步研究。
師:請學生小結本課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知識框架。
學生活動:
讀我國各城市的氣溫曲線圖。
下面為我國廣州、武漢、北京、哈爾濱四地的氣溫曲線(排列次序已打亂):
搭腳手架:
師:通過冬季氣溫(1月)的高低判斷,越往北氣溫越低,越往南氣溫越高。
獨立探索:
(1)四個城市分別是廣州(D)、武漢(C)、北京(B)、哈爾濱(A)。
小組協(xié)作討論:
(2)四城市中,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城市是 。試從緯度位置、晝夜長短、太陽輻射等方面分析形成氣溫年較差大的原因。
答案:①冬季,緯度高,白晝短,太陽輻射量小,又緊臨冬季風源地,氣溫較低。 ②夏季,雖然緯度較高,但白晝較長,氣溫較高。
進入情境:
師:通過這樣的氣溫曲線我們可以直觀地知道一個城市的氣溫狀況,那我們上海的氣溫狀況如何呢?屬于什么溫度帶?適合種什么農(nóng)作物呢?
師:(1)讀我國溫度帶圖說出上海屬于什么溫度帶?農(nóng)作物一年幾熟?討論上海附近有哪些農(nóng)作物。
生:亞熱帶,一年兩熟。
搭腳手架:
師:一年兩熟、兩年三熟、一年一熟怎么理解呢?是同一種作物一年成熟兩次、三次嗎?還是不同農(nóng)作物一年可以收獲兩次、三次呢?
學生討論分析:
答案:(1)兩年三熟是說在一塊地上,不同種類的農(nóng)作物兩年熟三次,比如小麥、玉米、蔬菜等。而不是說小麥兩年可以收獲三次。因為同一個品種作物,基本需要相同的氣溫條件,而一年中各季節(jié)氣溫各異,故不可能在一塊地上種作物一年能收獲三次。
(2)一年一塊地能收獲幾茬或幾次,主要決定于當?shù)貧夂?。一般來說,我國北方一年最多兩熟;南方可一年三熟。作物生長需要一定氣度。
學生活動:
根據(jù)上海氣溫表(上海年鑒2010年)進行:
表 中心城區(qū)和郊區(qū)各月平均氣溫(單位:℃)
小組討論:
上海月平均氣溫的城鄉(xiāng)差異,以及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
獨立活動
從城區(qū)或郊區(qū)任選一個繪制上海氣溫曲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