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北京、上海、南京、武漢是我國標志性的中考考區(qū),這些考區(qū)的命題往往引領潮流,可以看出全國命題的風向、軌跡,成為中考的一個縮影。本刊特約語文名師對四市的中考語文命題進行解讀。
2012年北京市中考語文試題立足基礎,穩(wěn)中求變,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濃厚的語文味、鮮活的生活味、濃濃的人文味。
一、以課本為基礎,注重語文視角的延伸
近年來中考語文命題取材逐漸淡出課本,以至于一線教師慢慢忽視課本,淡化課本,學生基礎知識薄弱。今年的北京卷力圖扭轉這種趨勢,回歸課本。這體現(xiàn)在:一是命題材料的出處回歸課本。語音題、默寫題及名著閱讀題(選材《曹劌論戰(zhàn)》和《鄒忌諷齊王納諫》),都出自課本。二是題目的答案出自課本。文言文選取《桃花源記》,其中第12題“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考查了文言實詞“絕境”、“尋”,答案都為課文中的注釋。第13題“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便扶向路,處處志之”,也出自課文中的注釋。此舉意在引導師生注重教材的基本指導功能,夯實基礎比做更多的試題更能提高語文能力,這是語文的根本。
語文是生活的語文,是社會的語文。2012年北京市語文卷把語文的視角拉進了生活,拉入了社會,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胸懷天下,接通了“兼濟天下”的文化情懷,這是令人稱道的亮點。例如,第4題要求根據文段內容,判斷對畫線病句修改都正確的一項,把修改病句與關注身邊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第7題默寫,引領學生讀書。特別是試卷第三大部分的綜合性學習,關注北京市的節(jié)水問題,緊扣社會熱點,考查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如第9題“分析下圖,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話概括北京水資源的現(xiàn)狀”,把圖表信息轉化為文字信息,讓學生對水資源的現(xiàn)狀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第10題要求“閱讀下面材料,概括延慶、密云保護水資源相同的兩項措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道題是考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11題要求“根據以上材料,續(xù)寫下句”,是一道令人稱道的好題,它溝通了語文與社會,讓學生關注社會,考查了學生的信息提取、分析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選文充滿了語文味、文化味、人文味
2012年北京卷選文脫離了一般中考閱讀材料膚淺、煽情、做作的所謂“美文”模式,這是今年中考閱讀選材中的一個亮點。例如現(xiàn)代文閱讀(一),散文《白梅無價》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重情重義、文化韻味濃厚的長者形象,在無形中熏陶了學生的藝術氣質;議論文關注“微公益”,選文關注慈善、注重人文關懷,啟發(fā)人的品德修養(yǎng),關心他人,珍視友情。令人興奮的是,第22題要求“請在第④段結尾橫線處填寫一句話,闡明‘微公益與孟子的話之間的聯(lián)系”,聯(lián)通古今,思想一脈相傳,充滿了濃濃的文化味。這些材料文質兼美,具有較高的思想文化含量,立足于傳統(tǒng),注重品德修養(yǎng)的熏陶,文化素養(yǎng)的沉淀,又把視角投向現(xiàn)實,關注生活,帶給學生的是一份豐富心靈的養(yǎng)料。
三、作文貼近生活,切合學生的思想情感
語文新課標關于作文教學,強調要引導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健康情感的培養(yǎng),對社會的關注。北京卷今年的作文題《少年風采》很符合新課標的理念。作文提示指向明確,特別指出“風采指美好的儀表和精神風貌”,有利于學生讀懂寫作要求??忌赏ㄟ^敘述自己生活中真善美的事情來展示風采,也可以通過勵志故事展示風采,或描繪賽場的拼搏展示風采。總之,文題看似虛,但都是自己生活的展示、個人情感的體現(xiàn),是一個很有水平的題目。
2012年北京中考語文試題亮點紛呈。它啟示我們:一、語文能力是實在的,要從語文課本上找到深厚的根基。二、語文是生活的也是社會的,學習語文要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從語文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三、語文是文化的載體,是文明的載體,平時應該多讀些蘊涵文化韻味的文章,開闊視野。
(湖南/伍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