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俠
分析段落大意及其作用,是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常考的一個小考點。分析段落大意就是用精練的語言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它主要考查考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分值一般是2分。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讓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結(jié)構(gòu)和思想內(nèi)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同學們的理解分析能力,如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結(jié)構(gòu)特點和文章思想感情。命題形式都是主觀題,分值2~4分。
一、怎樣概括段落大意
1?郾 抓段眼。所謂“段眼”就是一段的中心句,或能涵蓋本段大意的一句話。段中其他句子的表達都圍繞此句展開,找準中心句有助于概括段落內(nèi)容,也有助于培養(yǎng)同學們的歸納和概括能力。
2?郾 抓住占據(jù)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沒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據(jù)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個段落都圍繞這些內(nèi)容來寫,抓住了這一中心,概括段意就會水到渠成。
3?郾 抓上下文聯(lián)系。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成一篇文章的各個段落是密切相關的。有些段落是對下文的領起,有些段落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忌斫饬松舷露温渲g的密切關系后,再進行段落大意的概括,就會得心應手。
4?郾 歸納。有些段落運用列舉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特點的人或事物寫在一段內(nèi),概括這一類段落的段意就可以運用歸納法。
另外,概括段落大意時,同學們還應該注意文體特點。記敘文側(cè)重考查概括段落的故事情節(jié),說明文側(cè)重考查說明對象的特點或說明的順序,議論文側(cè)重考查文章觀點以及論據(jù)的運用等。
二、如何分析段落的作用
1?郾 結(jié)合題干,通讀全文,領會文章主旨。面對一道閱讀題,考生首先應該看題干,根據(jù)題干將全文通讀一遍。只有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才能更準確地把握局部(段落)。通讀完以后,再根據(jù)題干要求,對相關段落進行局部閱讀與分析,才能領會該段的思想內(nèi)容、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等。
2?郾 全面系統(tǒng)地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只有準確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才能概括出某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比如承上啟下、總結(jié)全文等。所以,文章層次的劃分和結(jié)構(gòu)的判斷也非常重要。
3?郾 進行相關的知識儲備,掌握一定的答題術語。段在文首的作用有: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jié)上文,呼應前文。段在文末的作用有:點明中心;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jié)構(gòu)嚴謹;卒章顯志,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同學們掌握這些術語,一方面能避免自己總結(jié)出來的語言表述不到位,另一方面可以根據(jù)題干要求答題時直接套用,節(jié)省時間。
4?郾 把握命題形式,講究答題策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多研究此考點的命題形式及答題策略。如“某段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及如此運用的好處”。解答該類試題,首先要明確指出該段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其次要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并緊密結(jié)合這種表現(xiàn)手法的相應作用作答。綜合來看,一般從客觀形象(人物、景物)、主觀情感傾向(褒貶)、語言三個層面作答。答題方式為:突出了文本中某形象的某某特點,表達了作者對該形象的某種情感,使行文語言更加生動活潑(形象逼真、富有氣勢)。答題模式:使用的方法+內(nèi)容+效果(或作用)。再如:“結(jié)尾一段能否刪去?為什么?”解答該類試題,首先要回答“能否”,一般來說,答案是不能刪。明確了這一點后,再回答為什么,也就是分析段落的作用了。這就要求考生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上下文段落之間的關系,運用一定的答題術語,組織答案。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2011年襄陽市中考語文試題)
實至名歸話“襄陽”
高偉凡
①2010年11月26日,國務院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襄樊市襄陽區(qū)更名為“襄陽市襄州區(qū)”。
②在鄂西北,古老的漢江流貫襄陽盆地。及至1951年,以襄陽縣的中心地帶——南岸的襄陽鎮(zhèn)(縣城)、北岸的樊城鎮(zhèn)合設“襄(陽)樊(城)市”,面積300多平方千米。時隔32年,國家開始進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1983年撤銷襄陽地區(qū),所轄各縣劃屬已升格的襄樊市,使其規(guī)模驟然增至近2萬平方千米。
③襄樊,乃兩個小地方的統(tǒng)稱,設市后也多為襄陽(地區(qū))管襄樊(縣級市),與周邊縣市從無稱謂上的糾葛。然而,當襄樊市取代襄陽地區(qū)后,周邊縣市變成下屬,形成襄樊(市)管襄陽(縣、區(qū))的格局,難免平添“輩分”顛倒、“位子”坐錯之感。
④悠久歷史非襄陽不能延續(xù)?!跋尻枴敝Q,始于西漢所設襄陽縣,得名于縣治地處襄水(今南渠)之北,至今2200年。故至今稱“襄陽城”,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這里相關聯(lián)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無不注明發(fā)生地為襄陽。東晉朱序守城抗擊前秦,其母韓夫人率眾女修城助戰(zhàn),今存“夫人城”。因三國故事,襄陽更負盛名:襄陽人龐統(tǒng)號稱“鳳雛”,與“臥龍”諸葛亮齊名;襄陽城外,有古隆中、劉備馬躍檀溪遺址等。
⑤厚重文化非襄陽不能承載。唐代詩人孟浩然生長于此,世稱“孟襄陽”;宋代書畫家米芾移居此地,自號“襄陽居士”,今有米公祠、米公路。襄陽之名盛名遠播,天津有襄陽道,上海有襄陽路,港、臺乃至美國、日本也有街道冠名“襄陽”。以“襄陽”為主體,僅唐代便有諸多詩篇,名句如王維的“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更有詩名直稱“襄陽”者:蘇軾《襄陽樂》、李白《襄陽歌》和《襄陽曲》等。
⑥偌大地域非襄陽不能涵蓋。作為一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上級行政區(qū)冠名“襄陽”者斷續(xù)綿延: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設襄陽郡;三國、晉、隋亦設襄陽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設襄陽府;元設襄陽路;明、清設襄陽府;民國初設襄陽道:新中國設襄陽專(地)區(qū)。
⑦顯而易見,在飽經(jīng)2200年風霜的襄陽膝下,問世不足60年的襄樊難以望其項背,勉為其難則帶來無盡的窘迫:頂替襄陽充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感文不對題,以襄樊領率周邊縣市又不具涵蓋能力,闡述當?shù)貧v史、文化總要贅加注解,國內(nèi)乃至海外“襄陽人”認祖歸宗困惑不已……
⑧不過,“襄陽”若用于市名,下屬襄陽區(qū)便要同時更名:其前身襄陽縣早于1992年由襄樊市區(qū)移治縣境張灣鎮(zhèn),2001年改縣為區(qū)。由于襄陽區(qū)并非市政府駐地,如今不與市同時更名將形成大、小“襄陽”同名異地的誤區(qū)。查襄陽縣在古代曾兼為襄州治所,此時改稱“襄州區(qū)”順理成章。
⑨將顛倒的“輩分”正過來,坐錯的“位子”換過來,通過正本清源、各歸其位,理順地域稱謂關系,是襄樊市及襄陽區(qū)更名的實質(zhì)所在。作為歷史長河中的一次轉(zhuǎn)折,“襄樊”不再小材大用、力不從心,“襄陽”不再大材小用、無處施展,名正言順地疏通歷史脈絡、傳承悠久文化。
⑩當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沒有誰比“襄陽”更適宜承載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適宜涵蓋上萬平方千米的疆土,更適宜充任引領當?shù)仡櫤笳扒暗钠鞄?,魂牽夢縈的大“襄陽”終于回來了……
(選自《百科知識》2011年第3期,有刪改)
選文第⑧段能否刪掉,為什么?
解析:本題隱性地考查了分析段落的作用這一考點。一方面考查考生在整體閱讀基礎上的判斷能力,也就是回答“能否”的問題,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分析鑒賞作品的能力,也就是“為什么”的問題。做這道題時,考生應首先回答出“能否”,然后說明原因。其實,這個原因考查的就是段落的作用??忌上韧ㄗx全文,把握全文的意思,然后精讀本段,看看本段與上下兩段之間有沒有直接的關系。這樣,答案就比較容易得出來了。答案:不能。因為第⑧段補充說明了襄陽區(qū)更名為襄州區(qū)的原因,同時與上文形成照應,如果去掉,說明就不夠科學、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