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軍,馬 紅,高世杰,陶 波*
(1.東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哈爾濱 150030;2.黑龍江尖山農場,黑龍江 嫩江 161444)
除草劑的除草活性受到自身藥液物理性狀和標靶雜草葉片表面的特性影響,一些莖葉處理除草劑能夠有效殺滅雜草但利用效率仍不理想[1]。研究表明,除草劑藥液表面張力、黏度、葉片持留量和干燥時間等物理性狀是影響除草效果的重要因素。表面張力的降低可以增加藥液在雜草表面的接觸面積,影響藥液的鋪展、滲透,黏度可以影響到藥液的附著和沉積,進而影響到藥液的吸收和傳導[2-5]。但多數(shù)情況下,需要各種性狀的協(xié)同作用來達到最佳的除草效果。噴霧助劑能夠影響到霧化、霧滴輸送、撞擊、潤濕、沉積/持留、藥液擴展和生物效果等一系列相關過程使藥效得以良好的發(fā)揮[6-7]。助劑對除草劑藥液的影響也因助劑和除草劑種類及劑型而存在差異,盲目使用助劑會使除草劑和助劑產生拮抗,影響除草劑的沉積、吸收而降低藥效[8]。因此,加強除草劑理化性狀的研究有助于合理的選擇噴霧助劑,對除草劑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義。
氟磺胺草醚是大豆田間防治闊葉雜草的特效除草劑,主要劑型為水劑,雖然相對環(huán)保,但表面張力大、黏度低、不易在雜草表面鋪展和沉積,不利于藥效的發(fā)揮,并且殘留時間較長,過量使用會造成后茬作物藥害,影響氟磺胺草醚在大豆田的除草地位[9]。研究表明,噴霧助劑可以調節(jié)除草劑藥液性狀,提高藥效、降低用藥量,緩解后茬作物殘留藥害[10-11]。因此,本文選用了四種噴霧助劑研究氟磺胺草醚藥液表面張力及黏度等物理性狀的變化與除草活性關系,為氟磺胺草醚減量應用技術制定和噴霧助劑的合理選擇提供理論依據。
助劑:Quad7、Scoil,美國;助進劑(非離子型,黑龍江省紅興隆富華公司產品);晶富娃(植物油助劑,哈爾濱博農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
除草劑:25%氟磺胺草醚水劑,大連松遼化工有限公司。
反枝莧(Amaranthus retroflexus L.)。
1.3.1 氟磺胺草醚藥液表面張力的測定
將25%氟磺胺草醚水劑按照稀釋300倍,其中供試各種助劑的添加量為體積分數(shù)的0.01%、0.1%、0.25%、0.5%、1.0%。按照國家標準GB5549-90采用圓環(huán)起膜法[12],利用全自動表面張力儀對供試藥液的表面張力進行測定。
1.3.2 氟磺胺草醚藥液藥液黏度的測定
將25%氟磺胺草醚水劑按照稀釋100倍,其中供試各種助劑的添加量為體積分數(shù)的0.01%、0.1%、0.25%、0.5%、1.0%。采用NDJ-1黏度計(0號轉子,60 r·min-1)測量藥液黏度。重復5次,取平均值,并計算出相對黏度。
1.3.3 氟磺胺草醚藥液葉片最大穩(wěn)定持留量的測定
采取浸漬法進行測定[13]。采用測定表面張力所用的各種藥液,將其分別倒入100 mL的燒杯中,剪取反枝莧的葉片,用萬分之一天平稱重(W0),然后用鑷子夾持,垂直放入藥液中10 s,迅速把葉片拉出液面,垂直懸置,待其不再有液滴流淌時稱重(W1),用葉面積儀測定葉片的面積(S),計算葉片的最大持留量RM(mg·cm-2)。重復5次,取平均值。
1.3.4 氟磺胺草醚藥液干燥時間的測定
選用液滴干燥法[14],采用測定表面張力所用的各種藥液,用微量注射器吸取各待測溶液2.5 μL,滴在涂有石蠟的玻片上,然后在同一環(huán)境條件下(溫度20℃、相對濕度75%),通過顯微鏡觀察、計時,記錄液滴完全干燥所需的時間,每個處理重復5次。
1.3.5 氟磺胺草醚除草活性測定
采用盆栽法。盆栽土壤為黑土(有機質含量3.0%,pH 6.5),在盆(24 cm×30 cm)中播種闊葉雜草—反枝莧。待反枝莧長至4~5葉期時進行莖葉噴霧處理。氟磺胺草醚用量為251 g.a.i.·hm-2,噴液量為300 L·hm-2(相當于稀釋300倍液)。助劑的用量保持不變,另設不施藥清水對照,每個處理重復4次,施藥后正常管理,20 d調查防效。
四種助劑均能降低氟磺胺草醚藥液的表面張力,隨著助劑添加量的遞增,藥液的表面張力逐漸降低并趨于平衡(見圖1)。未添加助劑的藥液原始表面張力為33.4 mN·m-1,添加助劑后,藥液表面張力分別降低了1.81%~24.55%,其中以助進劑的降低幅度最大,其次是Quad7。不同梯度的添加量中,助進劑的添加量為0.25%(V/V)時藥液表面張力降低到25.3 mN·m-1,達到平衡趨于穩(wěn)定,超過此量降低幅度變化較小。Quad7在添加量為0.5%(V/V)時達到平衡。Scoil和晶富娃對藥液表面張力影響微小,添加量為1.0%(V/V)時藥液表面張力降到最低,降幅分別為6.29%和1.81%。
圖1 助劑對藥液表面張力的影響Fig.1 Effect of four adjuvants on solution surface tension
添加噴霧助劑后氟磺胺草醚的藥液黏度也有所增加,但不同助劑對藥液黏度的影響規(guī)律與表面張力存在差異,且大致成相反的趨勢(見圖2)。四種助劑對藥液黏度的影響差異較大,Scoil和晶富娃雖然對藥液表面張力影響微小,但對藥液的黏度提高幅度卻較大,添加量為1.0%的藥液黏度分別增加了26.1%和31.3%。助進劑和Quad7對藥液黏度影響則不明顯,提高幅度均低于5.0%。
添加助劑后,藥液的表面張力和黏度發(fā)生變化的同時也影響到了藥液在葉片上的持留(見圖3)。在0.01%~1.0%(V/V)的梯度范圍內,添加Scoil和晶富娃的藥液在反枝莧葉片上的最大穩(wěn)定持留量隨著助劑的用量增加而增大,而添加Quad7和助進劑的藥液持留量先增高后有所降低。未添加助劑的藥液最大穩(wěn)定持留量為54.88 mg·cm-2,添加助劑后藥液的最大穩(wěn)定持留量增加了1.59%~65.01%。四種助劑中,在Scoil和晶富娃的1.0%(V/V)添加量、Quad7的0.5%添加量和助進劑的0.25%添加量時藥液最大持留量達到最高,分別增加了65.01%、42.95%、59.71%和39.47%。所有添加梯度內添加Scoil的處理增幅最大,Quad7次之,然后是晶富娃和助進劑。
圖2 助劑對藥液黏度的影響Fig.2 Effect of four adjuvants on solution viscosities
圖3 助劑對藥液最大穩(wěn)定持留量的影響Fig.3 Effect of four adjuvants on solution maximum retention
四種助劑對氟磺胺草醚藥液干燥時間的影響結果見圖4。添加助劑增加了藥液在石蠟表面的干燥時間,隨著助劑用量的增加,藥液的干燥時間也隨之延長并逐漸趨于平穩(wěn)。四種助劑將藥液干燥時間延長了3.48%~81.19%,其中添加Scoil的藥液延長幅度最大,其次是晶富娃,Quad7和助進劑對藥液干燥時間影響較小。Scoil、晶富娃和Quad7均在添加量為1.0%時獲得最長的干燥時間,而助進劑在0.5%干燥時間最長,這與表面張力和最大持留量的規(guī)律略有差異。
圖4 助劑對藥液干燥時間的影響Fig.4 Effect of four adjuvants on solution dry duration
圖5 助劑對氟磺胺草醚防除草活性的的影響Fig.5 Effect of adjuvants on the activity of fomesafen
單用251 g.a.i.·hm-2氟磺胺草醚對反枝莧的目測防效和鮮重防效分別為60.5%和63.7%,添加助劑后防效顯著提高,株防效提高了3.0%~28.9%(見圖5A),鮮重防效提高了3.7%~29.1%(見圖5B)。助劑用量在0.01%~1.0%(V/V)范圍內,氟磺胺草醚的除草活性隨著助進劑和Quad7的用量增加先提高后降低,隨著Scoil和晶富娃用量增加而增大。獲得最高除草活性的助劑用量分別為0.25%的助進劑、0.5%的Quad7、1.0%的Scoil和1.0%的晶富娃,株防效分別提高了20.4%、25.2%、27.9%和13.3%;鮮重防效分別提高了17.8%、25.4%、27.1%和13.1%。其中以Scoil和Quad7除草活性最高,其次是助進劑和晶富娃。
藥液的表面張力是除草劑得到良好的濕潤和展布的先決條件,較低的表面張力,較高的葉片滯留量和較長的濕潤時間,才能為除草劑有效地進入植物體提供有利的條件[15]。Harrison等證實降低藥液表面張力可以增加藥液在葉面上的滯留量、延緩干燥時間、提高防除效果[16-18]。Tann等認為藥液表面張力、接觸角及霧滴大小與藥效間關系密切,尤其是莖葉處理除草劑對難濕潤雜草的藥效發(fā)揮[1,4,19]。本研究結果表明,噴霧助劑可以降低氟磺胺草醚藥液的表面張力,并且在一定濃度范圍內表面張力與藥效存在明顯的負相關性,但過低的表面張力如非離子助進劑和Quad7的添加量超過臨界濃度時會使葉片的最大持留量和藥效有所降低,這與石伶俐等的研究結果相似[20],這說明表面張力的降低能夠為藥液與植物表面的充分接觸提供保證,但表面張力過低也會造成一些易濕潤的雜草的藥效降低、藥液的流失和浪費,因此,實際操作中應把握好助劑的用量。黏度、最大穩(wěn)定持留量決定著藥液在雜草表面的沉積,影響藥液的附著性能和雜草對藥液的吸收。有學者認為表面活性劑濃度對數(shù)、藥液黏度與藥效呈正相關[4,21],也有研究表明,油類助劑有助于靶標雜草對藥液的吸收或吸附[22]。本研究中Scoil和晶富娃兩種油類助劑雖然不能有效的降低藥液的表面張力,但可以有效提高藥液的黏度,增加藥液在雜草表面的持留量和干燥時間,進而獲得良好的除草效果,說明通過適當助劑調節(jié)藥液黏度也是獲得理想的藥效的有效途徑。
助劑在除草劑噴霧過程中作用重大,且對除草劑藥液的物理性狀和藥效的影響存在明顯的特異性。筆者在室內模仿田間條件下研究了助劑對藥液性狀與藥效影響,結果表現(xiàn)出了幾種指標的相對變化趨勢,但實際操作中助劑對除草劑的藥液性狀和藥效影響十分復雜,助劑除了影響藥液在雜草葉表面的粘著、展布和濕潤,還影響藥液的霧滴大小、噴液量及除草劑在植物體內的吸收和傳導等物理過程。同時除草活性也受到助劑、除草劑種類及雜草特性及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助劑對不同類型除草劑的增效機制還需更加深入的研究,為正確的選擇助劑提供更多依據。
所選助劑能夠改善氟磺胺草醚水劑的表面張力、黏度等藥液性狀,提高氟磺胺草醚對反枝莧的除草活性。非離子型助進劑和Quad7能夠顯著降低藥液的表面張力;Scoil和晶富娃能夠有效增加藥液黏度、最大持留量和干燥時間。四種助劑均有效提高氟磺胺草醚除草活性,但助劑間存在明顯差異,其中Scoil的增效作用最大,其次為Quad7和非離子型助進劑,晶富娃最??;同種助劑不同添加量對氟磺胺草醚的增效作用也存在差異,其中1.0%(V/V)Scoil、0.5%(V/V)Quad7、0.25%(V/V)助進劑和1.0%(V/V)晶富娃的增效作用最高,均為同類助劑中的最佳用量。非離子型助進劑和Quad7超過最佳用量時對藥液的最大穩(wěn)定持留量和藥效增效幅度會降低。
[1]Knochea M.Effect of droplet size and carrier volume on performance of foliage-applied herbicides[J].Crop Protection,1994,13(3):163-178.
[2]Singh M,Orsenigo J R,Shah D O,et al.Surface tension and contact angle of herbicide solutions affected by sufactants[J].JAOCS,1984,61(3):596-600.
[3]Alva A K,Singh M.Use of adjuvants to minimize leaching of herbicides in soil[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1,15(2):263-267.
[4]盧向陽,徐筠,陳莉.幾種除草劑藥液表面張力、葉面接觸角與藥效的相關性研究[J].農藥學學報,2002,4(3):67-71.
[5]魯梅,王金信,王云鵬,等.除草劑助劑對藥液物理性狀及對磺草酮藥效的影響[J].農藥學學報,2004,6(4):78-82.
[6]Holloway P J.Getting to know how adjuvants really work:some challenges for the next century[C].Memphis:Proceedings Adjuvants for Agrochemical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1998:93-105.
[7]韓玉軍,趙薇,李曉微,等.黃腐酸對乙草胺生物活性及持效期的影響[J].植物保護學報,2009,36(3):274-277.
[8]武菊英,Dastgheib F.幾種有機硅助劑對草甘膦在單子葉植物體內吸收、轉移和分布的影響[J].農藥學學報,2001,3(1):51-56.
[9]盧向陽,徐筠.氟磺胺草醚對作物的藥害及解決措施[J].農藥,2006,45(5):350-352.
[10]趙世君,陶波,滕春紅.助劑Quad7對除草劑煙嘧磺隆增效作用的研究[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8,39(3):46-52.
[11]Ramsdale B K,Messersmith C G.Spray volume,formulation,and adjuvant effects on fomesafen efficacy[J].North Cent Weed Sci Soc Res Rep,2001,58:362-363.
[12]化學工業(yè)標準匯編.表面活性劑[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7:48-53.
[13]袁會珠,齊淑華.植物葉片對藥液的最大承載能力初探[J].植物保護學報,1998,25(1):95-96.
[14]牛永玲.用滴體積法測定泡沫液表面張力的試驗研究[J].煤礦安全,1996(12):13-15.
[15]王金信,李進,秦娜,等.新型油乳劑與莠去津混用時作用機理的研究[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1993,24(1):15-20.
[16]Harrison S K,Dexter A G,Crafts A S.Influence of adjuvants and application variables on postemergene weed control with bentazon and sethoxydim[J].Weed Sci,2003,38(6):462-466.
[17]Hussein F H,Sharmab S D,Singhb M.Impact of adjuvants on bentazon efficacy on selected broadleaf weeds[J].Crop Protection,2010,28(12):1081-1085
[18]蘇少泉,耿賀利.莖葉除草劑的吸收與助劑的使用[J].農藥,2002,41(4):9-14.
[19]Tann R S,Berger P D,Berger C H.Applications of dynamic surface tension to adjuvants and emulsion systems[J].Pesticide Formulations and Application Systems,2002,21(4):158-172.
[20]石伶俐,陳福良,鄭斐能,等.噴霧助劑對三唑磷在水稻葉片上沉積量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9,42(12):4228-4233.
[21]Sybrand A,van Zyla,Jan-Cor Brinka,et al.The use of adjuvants to improve spray deposition and Botrytis cinerea control on Chardonnay grapevine leaves[J].Crop Protection,2010,29(1):58-67.
[22]付穎,葉非,王常波.助劑在農藥中的應用[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1,22(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