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動不動就跟別人比,而且無所不比。比成績、比結(jié)果、比地位、比職稱、比權(quán)勢、比財富等等,不一而足。而結(jié)果無非有兩種:一種是自己強于別人,一種是自己弱于別人。前者往往使我們變得愉悅、得意,甚至驕傲起來;后者往往使我們變得不快、郁悶,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說,不管哪種結(jié)果,都會讓我們變得不平靜。最可怕的是,在跟別人比較中丟失自己。
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總喜歡跟人比較,那么這種境界就很難達到。那么,我們到底該怎么做呢?在我看來,如果非要比較的話,那么就跟自己比吧?;腹ɑ笢兀?年輕時與殷侯齊名,所以常常懷有競爭之心?;腹珕栆蠛睿骸澳闩c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說:“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經(jīng)很久,寧愿做我?!边@是《世說新語》中的一則故事。元代學者黃元瑜用殷侯的答語來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來,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轉(zhuǎn)向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即自我。換言之,從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總算找對“對手”了。
女作家喬葉說:“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蔽液苜澩@個觀點。既然這樣,那么每個人在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行為、思想等就會有差別。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如果在它們之間用減法,那么結(jié)果往往不會是零,要么是負數(shù),要么是正數(shù),也就是說,你可能進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寬容了或更加狹隘了,寵辱不驚了或更加浮躁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跟自己比是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看來,在成長中,我們不能總是前進,有必要時常停下來,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現(xiàn)在,也就是要把“舊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實地進步了,升級了,那么就要沿著腳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點出發(fā);如果不是這樣,那么就要總結(jié)、反省自己,尋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讓自己取得進步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