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旭 鄭利平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西南寧 530031
冠心?。╟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即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系因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阻塞、供血供氧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性或器質(zhì)性病變,是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常見死亡原因之一[1]。其發(fā)病基礎(chǔ)為冠狀動脈粥樣變引發(fā)血管內(nèi)皮炎癥反應。據(jù)資料報道[2],除了年齡、性別、血壓、血脂等傳統(tǒng)高危因素外,血清中的某些指標水平異常變化也可作為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子,與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增加密切相關(guān)。本文通過測定冠心病患者血清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尿酸(UA)及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探討了血清膽紅素 (Bil)、UA、hs-CRP水平變化與冠心病病情嚴重程度的關(guān)系,以期為冠心病的預測和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
96例冠心病患者為2010年5月~2011年3月我院心內(nèi)科收治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均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中的冠心病診斷標準[2]。 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齡51~71歲,平均57.2歲。根據(jù)上述患者病情及癥狀,將其分為穩(wěn)定型心絞痛(stable anginapectoris,SAP)組 46 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ma pectoris,UAP)組 30 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組20例。正常對照組30例為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50~68歲,平均56.9歲。所有受試對象均排除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痛風、惡性腫瘤、嚴重肝腎疾病、風濕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近期服用過可影響血清膽紅素、UA、hs-CRP水平的患者。冠心病組與對照組受試者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受試對象均于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3 mL,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血清hs-CRP,礬酸鹽氧化法檢測膽紅素,尿酸酶法檢測UA。試劑及校準品由上海申能德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測試儀器為日立7600-020E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兩獨立樣本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利用Pearson作參數(shù)間的相關(guān)性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冠心病患者組血清TBil、DBil水平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血清UA、hs-CRP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正常對照組與冠心病患者組血清膽紅素、尿酸、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
表1 正常對照組與冠心病患者組血清膽紅素、尿酸、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 TBil(μmol/L)DBil(μmol/L)UA(μmol/L)hs-CRP(mg/L)冠心病患者組正常對照組96 30 9.96 ±1.05*14.67 ±1.58 2.69 ±0.32*7.09 ±0.82 376.52 ±40.21*271.24 ±29.08 11.35 ±1.26*2.94 ±0.41
SAP、UAP組患者血清TBil、DBil水平均顯著高于AMI組,UA、hs-CRP水平均顯著低于AMI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SAP組患者血清UA、hs-CRP水平顯著低于UAP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類型冠心病患者組血清膽紅素、尿酸、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類型冠心病患者組血清膽紅素、尿酸、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s)
注:與AMI組比較,*P<0.05;與UAP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 TBil(μmol/L)DBil(μmol/L)UA(μmol/L)hs-CRP(mg/L)SAP組UAP組AMI組46 30 20 11.21 ±1.12*9.86 ±1.04*5.21 ±0.68 3.59 ±0.36*2.98 ±0.32*0.96 ±0.12 292.05 ±29.12*#427.41 ±41.98*566.52 ±40.21 6.31 ±0.64*#10.67 ±1.14*16.64 ±1.64
冠心病患者血清 TBil、DBil、UA、hs-CRP 等檢測指標的相關(guān)性回歸分析表明,TBil、DBil與UA、hs-CRP均呈顯著負相關(guān)(r=-0.61、-0.59、-0.63、-0.60,均 P < 0.05);而 UA 與hs-CRP 之間無相關(guān)性(r=0.21,P > 0.05)。
膽紅素是由血紅素降解生成的人體排泄物,以往臨床上常將其作為肝膽及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指標,并認為膽紅素水平升高對人體健康不利。近年來研究表明[3],血中膽紅素水平低于正常值可增加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性,其原因在于,膽紅素是機體內(nèi)重要的內(nèi)源性抗氧化劑,適量濃度的膽紅素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飾,而與血液中白蛋白結(jié)合膽紅素可在血管內(nèi)外直接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細胞氧化,從而阻止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降低冠心病發(fā)生的危險。
UA是人體內(nèi)嘌呤類物質(zhì)的代謝終產(chǎn)物,經(jīng)腎臟排出體外。有資料表明[4],高尿酸血癥可增加冠脈內(nèi)血栓形成的危險系數(shù),與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高尿酸血癥患者大多數(shù)最終可發(fā)生冠心病。另有研究報道,血液中UA水平升高可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和黏附性,促進動脈粥樣斑塊炎癥反應及血栓形成[5];血液中UA水平升高時,伴隨著過氧化物自由基生成增加,后者可直接造成冠脈血管損傷;此外,UA在血液中升高后會出現(xiàn)UA鹽結(jié)晶,后者沉積于小動脈壁,引起動脈內(nèi)膜損傷而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據(jù)此推測,血液中UA水平升高可作為冠心病的一個重要診斷性指標。
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由肝細胞合成的典型的急性期反應蛋白,以糖蛋白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其在正常人血液中的濃度極低,在感染或組織損傷引起急性炎癥反應時可異常升高。有資料表明[6],血清CRP水平升高與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及心源性猝死呈正性顯著相關(guān)。但以CRP作為炎癥反應標志物,用普通的免疫檢測方法對其進行檢測時,靈敏度較差,不能對冠脈事件的發(fā)生進行較好地預測,而hs-CRP是敏感度更高的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的炎性指標,通過檢測血清hs-CRP水平,可以反映機體中更微量的CRP水平變化[7]。
本研究選擇血清 TBil、DBil、UA、hs-CRP 為檢測指標,對96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受試者進行了檢測分析,結(jié)果表明,冠心病患者組血清TBil、DBil水平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UA、hs-CRP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不同類型的冠心病患者進行比較時,SAP、UAP組患者血清TBil、DBil水平均顯著高于AMI組,UA、hs-CRP水平均顯著低于AMI組;而SAP組患者血清UA、hs-CRP水平顯著低于UAP組。且TBil、DBil與UA、hs-CRP均呈顯著負相關(guān)。以上研究結(jié)果表明,血清TBil、DBil、UA、hs-CRP等檢測指標對監(jiān)測冠心病患者病情發(fā)展及探討其發(fā)病機制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在冠心病患者中定期檢查血清TBil、DBil、UA、hs-CRP等指標水平,可動態(tài)掌握其病情的發(fā)展及嚴重程度,對臨床預防及治療冠心病均可產(chǎn)生指導性意義。
[1] 植志勇,譚宗憲,梁寧.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C反應蛋白及尿微量清蛋白的相關(guān)性分析[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18(7):1060-1061.
[2] 鐘永根.血清學指標作為冠心病危險因素相關(guān)性分析及診斷價值的評價[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17(9):743-745.
[3] 薛邦錄,劉彤,劉毅,等.血清膽紅素濃度與冠心病的關(guān)系探討[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5,26(11):778-779.
[4] Tokuda Y.Risk factors for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among Okinawans[J].J Nutr Health Aging,2005,9(4):272-276.
[5] 張嵐,溫主治.384例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應蛋白和尿酸水平測定結(jié)果分析[J].新醫(yī)學,2011,42(5):322-323.
[6] 張瑞青,尹艷霞,劉海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MA、cTnI和hs-CRP水平動態(tài)監(jiān)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0,13(6):1033-1034.
[7] 張越,張世新.靜息心電圖、超敏C反應蛋白和肌鈣蛋白I與冠心病相關(guān)性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7):6591-6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