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華
早產兒由于其生理特點抵抗力極為低下,極易發(fā)生肺部感染,而早產兒反應遲緩,臨床表現(xiàn)常常不典型,因此新生兒肺炎,特別是早產兒肺炎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早產兒肺炎的病原學及藥敏試驗是臨床獲得有效治療的重要輔助手段。作者對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早產兒肺炎患者的痰液進行了培養(yǎng)及耐藥情況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9例標本均來自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早產兒肺炎患者,其中男73例,女56例,日齡3~30 d,平均6.4 d。平均早產5~30 d。所有患兒均符合《實用新生兒學》診斷標準[2]。標本均由兒科醫(yī)生無菌技術采集后置無菌容器中送檢,患兒在采集標本前3 d內均未使用過抗生素。
1.2 方法 把臨床送檢的標本分別接種于血平板、麥康凱平板和巧克力平板;血平板、麥康凱平板置普通35℃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巧克力平板置35℃含5%~10%CO2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長菌分純后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
1.3 材料 培養(yǎng)基與藥敏紙片由英國OXOID公司提供。
1.4 質控菌株 標準菌株 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
2.1 致病菌檢出率及構成情況 129例標本培養(yǎng)陽性者86例,陽性率66.7%;分離出致病菌86株,詳細分布見表1。
表1 86株致病菌分布與構成比(例,%)
2.2 藥敏試驗結果 86株致病菌對21種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見表2。
早產兒是胎齡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由于其各種器官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使得其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均較為低下,極易產生各種疾病,新生兒肺炎就是早產兒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3]。引起新生兒肺炎的病原體一般以細菌為多見,為了解引起早產兒肺炎致病菌的分布及對抗生素的敏感性,我們對臨床送檢的129例標本進行了培養(yǎng)及對分離出的致病菌進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試驗,以期能夠為臨床提供抗生素使用依據(jù)。
表2 86株致病菌對21種抗生素的敏感率(例,%)
129例標本進行培養(yǎng)后有86例培養(yǎng)出致病菌,陽性率為66.7%;分離出致病菌86株,具體分布為大腸埃希菌最多,為46株,占53.5%;葡萄球菌屬以15株,17.4%占據(jù)第二位;大腸埃希菌與葡萄球菌屬兩者之和占到致病菌總數(shù)的70%以上,因此認為引起早產兒肺炎的致病菌主要為這兩種,其他如克雷伯菌屬、銅綠假單胞菌和鏈球菌屬等雖說也占據(jù)一定的比例,但由于比例較低,只能認為這些致病菌可以引起早產兒肺炎,但不是主要的病原菌。在致病菌的分布上與王靜等的報導具有一定的差異性[4]。
通過對分離出的86株致病菌對21種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試驗可以看到,敏感性最高的是亞胺培南,敏感株數(shù)為77株,敏感率為89.5%;美羅培南的敏感株數(shù)為76株,敏感率為88.4%,占據(jù)敏感性較高的第二位;敏感率較高的還有頭孢曲松和紅霉素,敏感率均超過80%。四環(huán)素、笨唑西林和青霉素敏感性均較低,敏感率均低于20%,尤以青霉素的敏感性為最低,敏感率僅為8.1%。因此我們認為治療早產兒肺炎應首選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頭孢曲松和紅霉素。與國內相關報導有較大差異[1,4,5]。
隨著致病菌致病性的不斷變遷以及對抗生素敏感性的不斷變化,我們應該不斷地對引起早產兒肺炎致病菌分布及對抗生素的敏感性進行動態(tài)地監(jiān)測,為有效地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據(jù)。
[1]陶林輝,吳香君.新生兒肺炎痰細菌培養(yǎng)112例分析.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1,25(4):71-72.
[2]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35-443.
[3]黎金雨.105例新生兒感染性肺炎臨床觀察及痰培養(yǎng)分析體會.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8(12):106.
[4]王靜,曾建武.267例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痰培養(yǎng)結果分析.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1,19(11):89-90.
[5]劉漢楚,鮑連生,盧珊榮,等.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病原菌培養(yǎng)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6):3517-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