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志和,白承斌,閆金杰,張 燕,李學勝,王金廣,楊連春,徐永生
砸導管裝置的研制與應用
髙志和,白承斌,閆金杰,張 燕,李學勝,王金廣,楊連春,徐永生
(渤海鉆探第三鉆井工程分公司,天津300280)①
針對鉆井導管施工出現(xiàn)的作業(yè)時間長、工作強度大、費用高等問題,研制了砸導管裝置。該裝置能夠將?339.7mm的導管砸入地層10~12m,可有效提高鉆井導管施工質量,減少固井費用,減少鉆井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鉆井;導管;錘砧;研制
隨著灘海及沙漠地區(qū)油氣勘探開發(fā)的不斷深入,在鉆井工程設計中需要下鉆井導管井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在以前的鉆井導管施工中,采用鉆頭鉆進至與導管相符的深度,下入導管并固井候凝好后,再進行下部井段施工,影響了鉆井速度,增加了鉆井時間,影響了單井鉆井周期及整體經濟技術指標。目前,國內還未見專門應用于石油鉆井行業(yè)的導管施工設備,而應用于建筑行業(yè)的打樁機設備價格昂貴、體積龐大,施工成本高,不適于鉆井導管的施工作業(yè)[1]。砸導管裝置依靠自身產生的沖擊力將導管砸入指定的位置,保證導管的施工精度,實現(xiàn)鉆井導管的快速施工,取代過去用水泥車固井的作業(yè),將導管作業(yè)時間及成本大幅下降。需要的高度(錘頭與錘砧之間的距離,也即沖擊高度)時,操作液壓控制箱使油缸的A口進油,在油壓的作用下,油缸攜同卡瓦向中心移動,直至卡緊鉆鋌。
1.1 結構組成
砸導管裝置主要由錘砧、錘頭、卡瓦、油缸、導向管等組成,如圖1所示。
1) 利用氣動絞車(或游車)、吊索將錘砧吊起,經導向管的引導逐漸下放錘砧,使錘砧的下平面坐在導管接箍上。
2) 通過螺紋將錘頭與鉆鋌連接好,吊索掛在錘頭的吊環(huán)上,用氣動絞車(或游車)將錘頭和鉆鋌一并提起,當提升到鉆鋌的下端超過錘砧的上平面時,對中緩緩放下,使鉆鋌進入錘砧內孔,當下放到
圖1 砸導管裝置結構
3) 放松吊索,使吊索松弛下垂,其松弛長度應超過錘頭與錘砧之間的距離,此時錘頭與鉆鋌處在下落前的待夯砸狀態(tài)。
4) 操作液壓控制箱使油缸的B口進油,在油壓作用下,油缸及卡瓦迅速回縮,鉆鋌失去卡緊力,在重力作用下以自由落體的加速度下落錘擊錘砧,錘砧承受錘頭和鉆鋌的重力及其下落的沖擊力,傳遞到導管接箍上,導管便被向下砸入地表層一定深度,往復多次,導管便被砸到了設計的深度,完成了下導管的工序。
1.3 主要技術參數(shù)
錘砧外徑?500mm
錘砧孔徑?210mm
錘頭最大行程9 000mm
采用改良 Mac Nab進行臨床效果評價,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測定TNF-α、IL-1β水平。
適用導管管徑?339.7mm
液壓工作壓力16MPa
錘砧是砸導管裝置的主要部件,如圖2,其中的雙作用油缸和卡緊裝置是獨特設計的。
圖2 錘砧外形
2.1 雙作用油缸
打開換向閥,供油液路通過液壓泵不斷向油缸供液加壓,柱塞移動使卡瓦抱緊鉆鋌;卸壓時,關閉換向閥,打開回油液路,油缸油液逐漸返回油箱,柱塞移動使卡瓦放松,錘頭和鉆鋌自由下落。油缸內分為前后2個有桿油腔,活塞靠液壓油注入油腔產生的推力在2個油腔之間做直線往返運動。
油缸的活塞及活塞桿在液壓力的驅動下具有很大的動量。當桿頭進入油缸的端蓋和缸底部分時,會引起機械碰撞,產生很大的沖擊,因此需要緩沖結構。設計的油缸緩沖結構如圖3所示,油缸B口進油,A口回油,活塞往左,當活塞快到油缸底部時,回油受到活塞部分對油道的節(jié)流,從而降低活塞運動的速度,對油缸起緩沖作用。
圖3 具有緩沖作用的雙作用油缸結構
2.2 卡瓦[2-3]
有2對開式大方瓦座,大方瓦座內壁呈底部小、上部大的階梯形錐面,對稱合圍成圓開口的2個卡瓦塊布置在大方瓦座內,卡瓦塊的上端通過連桿連接在懸掛盤上,大方瓦座內設置有雙作用油缸。雙作用油缸的活塞桿上端與懸掛盤相連接,懸掛盤上設有與大方瓦座軸向相平行的導向桿,大方瓦座內設有與導向桿相配合的孔,大方瓦座上的呈錐面的口部設有一凹槽,卡瓦塊外側上部設有與凹槽相配合的凸塊,用于卡住和松開鉆鋌??ㄍ呤芰鶆?,管柱不易變形。
卡瓦采用優(yōu)質合金鋼制造,并經熱處理,表面硬度高,心部硬度適宜,具有耐磨、抗蝕、使用壽命長的優(yōu)點。
1) 操作簡單方便。
2) 雙作用油缸設計了緩沖結構,降低了活塞桿運動的沖擊,對油缸起緩沖作用
3) 卡瓦瓦體作用力相同,管柱受力均勻,不易變形。
4) 裝置對中性好,可保證導管居中。
5) 利用為石油鉆機設計配套的液壓站作為動力源,安裝簡單、可靠。
2011-11在C14564鉆井隊承鉆的西48-20井安裝試驗。該地層為第四系平原組,主要巖性是粘土和散砂為主。導管設計深度20m,套管尺寸?339.7 mm。為了保證導管、井口、轉盤面三點一線,對地層用鉆頭鉆進6~8m,防止在砸導管過程中造成導管偏離井口中心線。
鉆進8m后,將第1根導管下入井底,把第1根導與第2根導管相連,砸導管裝置安裝到位,啟動液壓站,搬動控制箱手動換向閥控制手柄,排凈油管線和閥件里面的空氣,測試錘砧油缸活塞桿是否伸縮正常,正常后將錘砧及導向管放入導管內。將錘頭與鉆鋌相連并緊固,吊索掛在錘頭的吊環(huán)上,游車上提,把鉆鋌放進錘砧內,進行砸導管作業(yè)(如圖4),如此往復。
隨著?339.7mm導管下入地層深度的加深,錘頭離錘砧的距離也逐步提高(加大沖擊力),經過20 min,使導管到達設計位置。
圖4 砸導管作業(yè)
現(xiàn)場應用證明:砸導管裝置能砸入?399.7mm導管10~12m,砸夯平穩(wěn),對中性好,每口井施工周期縮短約0.5d;同時減少了固井作業(yè),每口井施工節(jié)約成本約¥3萬元。多部鉆機可通用,因此,該裝置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
[1] 盧世深,林亞超.樁基礎的計算和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2] 高 勝,劉躍寶,常玉連,等.卡瓦承載部件相關參數(shù)分析[J].石油礦場機械,2010,39(3):28-32.
[3] 陳若銘,陳森強,王新東,等.套管頭卡瓦力學分析[J].石油礦場機械,2011,40(5):10-13.
TE929
B
1001-3482(2012)05-0084-03
2011-06
中國石油集團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科研項目
髙志和(1971-),男,吉林公主嶺人,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設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