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林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河南平頂山467000)
根除HP對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響及與肝功能分級的關系研究
牛麗林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河南平頂山467000)
目的 探究根除HP對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響及與肝功能分級的關系。方法 回顧性分析住院肝硬化患者100例的臨床資料。結果 治療前后血氨濃度對比,HP陽性組明顯比HP陰性組增高,2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血氨濃度與HP陰性組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P陽性組治療后仍呈陽性,血氨濃度明顯高于轉陰的患者,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P陽性組轉陰患者與HP陰性組、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P陽性組患者的肝功能分級、血氨濃度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P陰性組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級的血氨濃度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硬化血氨升高患者在常規(guī)降氨治療下,還要給予根除HP降氨治療,以此降低肝性腦病的發(fā)生。
根除HP;肝硬化;血氨;肝功能分級
據(jù)相關文獻報道,HP感染與肝硬化血氨升高有關。由于HP會產(chǎn)生較強的尿毒酶,由此會產(chǎn)生大量的氨,根除HP有助于降低血氨水平[1]。為研究根除HP對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響及肝功能分級的關系,現(xiàn)將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00例進行總結分析。
1.1 臨床資料 100例肝硬化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1.2±2.2)歲,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其中肝炎后肝硬化78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血吸蟲性肝硬化8例,混合型肝硬化4例。排除肝功能及其他生化指標均正常者,入院前30 d內(nèi)及在觀察期內(nèi)未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腦病表征,6個月內(nèi)未接受HP根除治療的患者。HP檢查結果分為陽性組44例,陰性組56例。Child分級中,A級32例,B級33例,C級35例。選擇同期收治的HP檢查為陽性的普通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各組間年齡、性別、病程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查方法 采用胃鏡檢查,取胃竇黏膜組織活檢快速尿素酶試驗,晨空腹抽取靜脈血測Hp-lgG(ELLSA法),動脈血氨濃度,并行14C尿素呼氣試驗(14C-UBT)。以快速尿素酶試驗,14C-尿素呼氣試驗血清,測定值≥100 dmp/mmol CO2為陽性,血清抗Hp抗體三者中2項陽性為Hp陽性。
1.3 治療方法 HP陽性組和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內(nèi)科治療,并在此基礎上行HP根除治療措施,即奧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 g或甲硝唑 0.4 g、美拉唑20 mg或果膠240 mg,2次/d,連服7 d。對所有患者給予1g/kg·d,低蛋白飲食,15 ml乳果糖,3次/d,并給予保肝治療,暫停降血氨藥物。治療前行肝功能、空腹血氨和快速尿素酶試驗。根除HP治療后第5周時,對2組復查14C-尿素呼氣試驗,觀察治療效果,對所有患者進行血氨濃度比較。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以±s表示,資料數(shù)據(jù)對比采用t檢驗。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采用χ2檢驗。
2.1 治療前后臨床資料比較 見表1。
2.2 血氨濃度與肝功能分級的關系 見表2。
表1 3組治療前后臨床資料比較(±s)
表1 3組治療前后臨床資料比較(±s)
注:與 HP 陰性組相比,1)P <0.05,與 HP 陽性組中 HP(-)相比,2)P <0.05。
組別 n 治療前血氨濃度治療后HP(+)HP(-)血氨濃度HP 陽性組 44 82.0 ±21.81)6 60.2 ±12.32)n 血氨濃度n 47 34.0 ±11.5 38 35.3 ±11.3 HP陰性組 56 35.7±17.8 - - 56 35.8±13.6對照組 50 35.3 ±11.5 3 35.2 ±12.41)
表2 血氨濃度與肝功能分級對比(±s,c/μmol·L-1)
表2 血氨濃度與肝功能分級對比(±s,c/μmol·L-1)
組別n肝功能分級A級 B級 C級HP陽性組44 51.3 ±6.5 64.2 ±7.1 85.6 ±10.9 HP陰性組56 37.1 ±4.7 41.5 ±3.2 45.7 ±5.4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以螺旋狀寄生于消化道的微需氧的格蘭陰性菌,是人類最易感染的細菌之一,與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疾病的關系極為密切,采取根除HP是治療上述疾病的主要措施。
肝硬化由于HP分泌的尿素酶活性較強,HP感染是肝硬化患者血氨濃度增高的主要原因。該文研究結果表明,肝硬化患者合并HP感染的血氨水平比未感染患者的血氨水平增高[2]。肝硬化患者的血氨升高還與肝功能分級有關,肝功能分級越低,血氨濃度越高,HP產(chǎn)氨在肝功能良好時,可能被肝臟代謝而不致血氨濃度升高[3]。引起血氨升高必須具備HP感染和肝功能不良的兩個條件,為此,肝硬化血氨升高患者在常規(guī)降氨治療下,還要給予根除HP降氨治療,以此降低肝性腦病的發(fā)生。
[1]張逸強.根除HP對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響及與肝功能分級的關系[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21):214.
[2]宣世英,李 寧,施永新.螺桿菌感染與原發(fā)性肝癌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5,10(6):368.
[3]王英凱,金晶蘭,樸云峰,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肝硬化[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6,22(5):368.
[責任編校:趙唯賢]
R 575.2
B
1008-9276(2012)04-0472-02
2012-04-05
牛麗林(1964-),男,河南省葉縣人,本科,副主任醫(yī)師,從事消化內(nèi)科臨床治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