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礦業(yè)集團 梁寶寺二號井籌建處 李志國
某礦井副井基巖段含水層探水注漿工藝研究
肥城礦業(yè)集團 梁寶寺二號井籌建處 李志國
梁寶寺二號井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梁寶寺鎮(zhèn)境內,礦井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120 萬t/a,為低瓦斯礦井。該礦井采用立井開拓方式,主井、副井、風井井筒布置在同一工業(yè)廣場內。其中,副井井筒凈直徑6.5 m,全深1 090.5 m,基巖段深度562.5 m。相關水文地質資料顯示,該基巖段第Ⅲ含水層位于井深– 689.7 ~ – 715.0 m處,厚約25 m,巖性為灰白色長石石英砂巖,局部夾粗砂巖薄層,裂隙發(fā)育,有垂向裂隙分布,裂隙間溝通性差。根據(jù)抽水試驗,預計該井筒涌水量為17.62 m3/h,但根據(jù)相鄰井筒的治水經(jīng)驗,預計其涌水量在120 m3/h以上。因此,應對該含水層進行預注漿施工。
1.止?jié){墊厚度計算。此次注漿采用平底型混凝土止?jié){墊,預留10 m巖柱與止?jié){墊作為共同承壓部分,止?jié){墊位于含水層上泥巖中。止?jié){墊厚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1)中,β為止?jié){墊厚度;D為井筒凈直徑,為6.5 m;P1為巖柱加固段注漿壓力,取靜水壓力的1.5倍;λ為超載系數(shù),一般為1.1~1.2,這里取1.1;γ為混凝土容重,取2.6×103kg/m3;C為混凝土允許抗剪強度,取抗壓強度的1/10。
2.注漿孔的布置和劃分。工作面注漿孔數(shù)計算公式如下:
式(2)中,N為注漿孔數(shù);D為井筒凈直徑,為6.5 m;A為注漿孔與井壁距離,為0.5 m;L為注漿孔間距,取1 728 mm。
經(jīng)計算,注漿孔數(shù)N=10。將注漿孔分為奇數(shù)組和偶數(shù)組,奇數(shù)組主要封堵較大裂隙,偶數(shù)組主要封堵細小裂隙,奇數(shù)孔先于相鄰的偶數(shù)孔施工。先施工的孔兼作注漿前水量檢查孔,后施工的孔兼作注漿質量初檢孔,奇數(shù)孔兼做注漿質量中檢孔和終檢孔。
3.鉆孔深度。鉆孔設計深度為35 m,實際深度以現(xiàn)場穿過該含水層進入泥巖2 m為準。
4.注漿壓力。設計注漿終壓為靜水壓力的2.5 ~ 3.0倍。
5.漿液有效擴散半徑。漿液有效擴散半徑R=3 m。
6.漿液注入量。漿液注入量計算公式如下:
式(3)中,N為注漿孔數(shù),為10;λ為漿液損失系數(shù),取1.2;R為單孔漿液擴散半徑,為3 m;H為注漿段高,為37 m;η為巖石裂隙率,取2%;β為漿液在裂隙內的有效充填系數(shù),取0.8;m為漿液結石率,取0.75。
經(jīng)計算,漿液注入量V=268 m3。按漿液水灰比1∶1計算,水泥用量=268×0.75=201 t。
7.注漿方式。采用下行壓入式注漿,根據(jù)逐序掃孔情況進行掃孔復注。
8.鉆探注漿機具。采用Φ50 mm×6 mm地質鉆桿、Φ55 mm PDC復合片無芯鉆頭和SGZ–Ⅲ型液壓鉆機鉆進;采用HFV–C型注漿泵注漿。從地面到工作面的輸漿管路為1條用傘鉆繩捆扎的Φ25 mm高壓膠管,清水管可兼做第2條注漿管路,管路的耐壓強度不低于25 MPa。
9.工藝流程。漿液從攪拌桶經(jīng)注漿泵、輸漿管、控制閥、孔口管進入巖層裂隙。
10.注漿結束標準。單孔注漿的結束標準為每一個孔段都必須達到終壓、終量和注入量的設計要求。注漿壓力達到設計終壓后,泵量在30 L/min左右時穩(wěn)定20 ~ 30 min,即可結束該孔段注漿。確定工作面探水注漿是否結束時,應在各單孔均達到單孔注漿結束標準后,再抽檢4個檢查孔和中心孔,在4個檢查孔聯(lián)合放水總涌水量<10 m3/h、中心孔水壓≤2 MPa時,注漿即可結束。若總涌水量>10 m3/h或中心孔水壓較大,可采用打分支定向孔的方法補充注漿,確認達到工作面探水注漿結束標準后方可鑿井。
此次注漿從2010年6月11日開始,至7月16日結束,平均單孔打孔各1次,掃孔各2次,總注漿量為200.4 t,單孔初始涌水量由21 m3/h降至3 m3/h,中心孔水壓為2 MPa,4孔聯(lián)合放水<10 m3/h,達到了最初制定的各項指標。
為避免發(fā)生探放水突水淹井事故,鉆孔時應使用小直徑鉆具揭露含水層,降低單孔涌水量。如涌水量較大,可在封注后再以較大直徑的鉆具進行掃孔,然后進行二次封注。施工中,應注意反壓防噴裝置的可使用性和堅固性,發(fā)現(xiàn)水量較大時,應立即關閉反壓防噴裝置;可適當提高鉆探工作臺高度(最好≥5 m),并加長防噴裝置,利用排水泵排水,緩沖提取鉆桿時間。
在注漿過程中,如出現(xiàn)進漿量差的現(xiàn)象,可采用以下方法解決:如果鉆孔涌水中含有大量碎巖等雜物,對該孔應進行≥8 h的放水;注漿前,先壓清水沖洗含水層裂隙充填物,壓水時間≥30 min;注漿時,采取比重由小至大(1.3 ~ 1.5)、循序漸進的方法;孔口管埋深至6 ~ 8 m時,利用預留圍巖巖帽補充止?jié){墊承受壓力的能力,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適當提高注漿壓力;壓力超過15 MPa時,根據(jù)進漿量,考慮交替使用超細水泥注漿與普通水泥。如遇裂隙不發(fā)育但水量較大,可在鉆孔孔底進行爆破松動,使豎向裂隙導通,進而增加進漿量。
book=83,ebook=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