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喆
(信陽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河南 信陽 464000)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臨床多發(fā)病,具有高風險性,嚴重者導致患者死亡。急性冠脈綜合征與冠脈內粥樣斑塊不穩(wěn)定有著直接關系,炎癥和斑塊的易損有著密切相關性,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和C反應蛋白(Hs-CRP)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重要的炎性標志物[1],筆者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采取介入治療后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C反應蛋白的水平變化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入選標準 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標準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診斷標準;穩(wěn)定型心絞痛按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xié)會標準[2];排除急性感染,全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應用炎癥抑制藥物非類固醇類消炎鎮(zhèn)痛藥、嚴重肝、腎功能不全。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符合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129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60例,年齡42~89歲,平均年齡72.3歲。同期收治的穩(wěn)定型心絞痛12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齡48~85歲,平均年齡71.6歲。選取同期健康體檢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60例,年齡40~85歲,平均年齡70.3歲。并且根據(jù)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是否采取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分為介入組69例,保守組60例。
1.3 觀察內容
1.3.1 MMP-9和Hs-CRP檢測 將急性冠脈綜合征組129例、穩(wěn)定性心絞痛組120例、健康體檢組120例,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C反應蛋白水平,同時進行血脂(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檢測。
1.3.2 介入治療對MMP-9和Hs-CRP影響 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129例,分為介入組69例,保守組60例進行治療前、治療1d、治療7d分別進行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C反應蛋白水平檢測。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均由統(tǒng)計軟件包SPSS 11.0進行數(shù)據(jù)運算,計量資料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
2.1 MMP-9和Hs-CRP檢測 將各組病例進行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C反應蛋白水平檢測及同時及性能血脂檢測,并進行比較,具體見表1。
表1 各組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各組觀察指標比較(±s)
組別 n TC(c/mmol·L-1)LDL-c(c/mmol·L-1)TG(c/mmol·L-1)HDL-c(c/mmol·L-1)MMP-9(ρ/ug·L-1)Hs-CRP(ρ/mg·L-1)急性冠脈綜合征組 129 4.66 ±1.39 2.87 ±1.28 1.77 ±0.53 1.02 ±0.30365.4 ±176.8 24.3 ±15.6穩(wěn)定性心絞痛組 120 4.54 ±1.42 2.95 ±1.33 1.70 ±0.54 1.13 ±0.29 247.4 ±126.6 8.6 ±9.8健康體檢組 120 4.50 ±1.32 2.67 ±1.18 1.68 ±0.60 1.08 ±0.40163.4 ±125.2 3.0 ±1.3
2.2 介入治療對MMP-9和Hs-CRP影響 對介入組69例,保守組60例進行治療前、治療1d、治療7d分別進行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C反應蛋白水平檢測,具體見表2。
急性冠脈綜合征[3]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出現(xiàn)不穩(wěn)定,導致斑塊破裂、血栓形成;斑塊穩(wěn)定性與纖維帽的膠原含量及纖維帽厚度、強度有關,炎癥反應在斑塊破裂的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不穩(wěn)定斑塊內過度分泌的基質金屬蛋白酶(MMP)降解纖維帽內細胞外基質而加速斑塊破裂。
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是重要的炎癥介質[4],是含有鋅的蛋白質水解酶,在機體內可以由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內皮細胞等多種細胞分泌,經(jīng)活化后對膠原片斷進行分解,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纖維帽膠原分解加速,使得合成低于分解,使斑塊破裂,暴露內皮下組織,從而激發(fā)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血小板黏附、炎癥反應發(fā)生,MMP-9的升高是細胞外基質代謝異常表現(xiàn),可以加重炎癥反應,是斑塊破裂重要原因。
表2 治療后MMP-9、Hs-CRP變化(±s)
表2 治療后MMP-9、Hs-CRP變化(±s)
注:與保守組相比,1)P <0.01。
介入組 69 361.8 ±182.5 483.6 ±150.3 216.3 ±136.91) 24.3 ±15.6 35.6 ±12.4 12.3 ±6.51)保守組 60 365.4 ±176.8 358.6 ±146.8 302.5 ±120.9 23.9±16.8 22.8 ±15.9 19.1 ±12.8
C反應蛋白是一個非特異的炎性標志物[5],主要由肝臟生成,也可由巨噬細胞、平滑肌細胞受到炎癥遞質白細胞介素刺激后分泌的經(jīng)典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參與體內各種炎癥及免疫反應,是臨床檢測敏感的炎癥和組織損傷標志物,在體內促進炎癥反應,使得受損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加速破裂,對急性冠脈綜合征形成促進作用。
通過對本次研究觀察,由于急性冠脈綜合征形成較為明顯的炎癥反應,急性冠脈綜合征組MMP-9、Hs-CRP水平檢測值明顯高于穩(wěn)定性心絞痛組及健康體檢組,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C反應蛋白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損性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急性冠脈綜合征組經(jīng)介入治療,1d后檢測值顯著增高,可能與介入治療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和內膜撕裂,加重了炎癥細胞單核/巨噬細胞、淋巴細胞侵入,炎性介質分泌增加,局部細胞因子過度表達,反射性加劇炎癥反應,使得 MMP-9、Hs-CRP炎性標志物增加。但隨著介入治療病程進展心肌缺血得到有效改善,瀕死心肌被挽救,局部炎癥反應減輕,在治療7 d后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下降。
[1]徐 耕,金國棟,傅國勝,等.冠心病患者c反應蛋白水平及其1059G/c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4):274.
[2]張美燕,鄭 興,秦永文.急性冠脈綜合征血漿基質金屬蛋白酶9水平及介入治療對其的影響[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7(10):1 105.
[3]鄭甲林,楊麗霞.基質金屬蛋白酶9及其基因多態(tài)性與急性冠脈綜合征易損斑塊[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9,19(4):450-452.
[4]黃為民,劉 豐,鐘志敏.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一2的水平變化及其意義[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6,18(4):242-243.
[5]毛慶錄,宋書凱,李敬田.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前后血清hsCRP、MMP-9、IL-1 8的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yī)學,2008,4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