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香
摘要:平安中期如果宮中或是地方發(fā)生較大規(guī)模的叛亂,京中貴族就會將其與平將門之亂作比較,平將門之亂后即使武藝超群有的被稱為武士,有的則不能被稱為武士。那么,平將門之亂到底是怎樣的叛亂有何影響,將對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平將門之亂;武士;叛亂
中圖分類號:K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1-0249-02
一、天慶之亂的爆發(fā)
日本史上的天慶之亂不光指發(fā)生在平安中期的東國平將門之亂也包括了西國藤原純友之亂。
1.平將門之亂
平將門是平高望之子鎮(zhèn)守府將軍良持的嫡子,10世紀30年代后半期一邊與叔父、堂兄弟及姻親展開家族主導權的斗爭,一邊于938年參與調(diào)停武藏國權守興世王、介源經(jīng)基與郡司判官代武藏武芝之間的公務紛爭,另外還應常陸國有力負名藤原玄明(反抗受領藤原維幾強行收納)的救援請求,圍攻國廳捕捉介維幾占領國府。
平將門的以上行為實際上發(fā)揮了維持治安的作用,理應受到政府表彰,而事實并非如此,政府并未對其進行表彰。平將門的期待極大受挫,于939年在食客興世王的挑唆下占領坂東諸國,并在下總國猿島郡巖井鄉(xiāng)建“王城”,自稱“新皇”,舉行百官任命儀式。入田建宣夫?qū)⑵綄㈤T創(chuàng)立的這一政權看做是最初的武士政權。
面對平將門之亂,政府緊急下達追討將門的宣旨與追討官符,任命東海道藤原忠舒、東三道小野維干、山陽道小野好古為追捕使,補任將門的宿敵坂東諸國的藤原秀鄉(xiāng)、平貞盛、平公雅、橘遠保等八人(與將門一樣都為有力的地方武者)為東國掾兼押領使,動員諸國田堵負名參戰(zhàn)。另外,根據(jù)追討官符,“殺賊首者授予朱紫之品(五位以上),給予永久傳給子孫的功田。斬殺次將的根據(jù)勛功授予位階”,藤原秀鄉(xiāng)、平貞盛、平公雅、橘遠保及其他田堵負名積極參與追討。940年2月平將門被秀鄉(xiāng)、平貞盛斬殺,興世王被平公雅斬殺。四月將門的首級在平安京的東市示眾。
2.藤原純友之亂
西國承平海賊平定后,藤原純友、藤原文遠、藤原三辰分別奔赴伊予、備前、■岐,維護當?shù)刂伟?,但是他們對勛功申請沒被批準抱有強烈不滿。939年夏,旱災嚴重,不堪忍受介藤原子高壓迫的文遠,向曾經(jīng)的盟友藤原純友求救。12月藤原純友斷然拒絕紀淑人的制止向備前出發(fā)支援文遠。被純友救援的文遠在摂津須岐驛捕捉了逃走的藤原子高,合戰(zhàn)末,為了雪恨將子高處以私刑。
對純友之亂,中央不僅任命小野好古、源經(jīng)基、大藏春實等為追捕海賊使,還在備后、伊予、■岐、阿波等國設置了警固使。在大宰府合戰(zhàn)中戰(zhàn)敗的純友在逃回伊予的途中被從坂東轉(zhuǎn)戰(zhàn)回來的警固使橘遠保、源泉(二者也為地方武者)逮捕而后死在獄中。
二、天慶之亂與平安貴族
不管是9世紀中期以后的群盜海賊的蜂起,還是體制轉(zhuǎn)化期的東國、承平海賊之亂,叛亂者是一般的普通富豪,軍事力量并不強大,也沒有出現(xiàn)自稱天皇的人,因此,以往叛亂對國家政權并沒有造成威脅。而這次的天慶之亂尤其是平將門之亂就不同了。首先,叛亂者自己是以往叛亂的鎮(zhèn)壓者,被國衙委任發(fā)揮維持地方治安的作用。因此,最初并無叛亂之意,直至勛功申請被抹殺而懷有強烈不滿才叛亂的。其次,叛亂者已不是普通的富豪,而是軍事力量強大并經(jīng)歷了近百年的叛亂鎮(zhèn)壓在實戰(zhàn)方面經(jīng)驗豐富的地方武者。另外,最為重要的是平將門之亂中,平將門不僅占領坂東地方,而且建立了新政權,雖然政權比較短命,對朝廷及平安貴族而言卻是極為驚恐的,而且這種驚恐一直持續(xù)到中世。宮中若發(fā)生大的騷動或者較大規(guī)模的兵亂,京中貴族經(jīng)常拿這些動亂的規(guī)模與平將門之亂做比較?!度毡炯o略》安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條記載,安和之變(969年)之際“京中的騷動有如天慶大亂”;聽說1113年源賴朝舉兵的消息后藤原兼實說“好似將門”。
由于平安貴族對天慶之亂的驚恐程度之深,為了維持首都平安京及邊境的治安,有意識的任命天慶之亂鎮(zhèn)壓者及子孫為武官或攝關家的家司,這對武士家系的成立及武士勢力的發(fā)展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比如,平貞盛940年根據(jù)將門追討符取得右馬助的中央武官并兼任常陸大撰的地位,947年任鎮(zhèn)守府將軍,974年由丹波守轉(zhuǎn)任陸奧守,歷任東國、奧州受領及將軍,981年以前平維將(平貞盛之子)任相模介,990—995年間維敘(平貞盛之子)任陸奧守,997年維茂任出羽介,1006年以前維衡(平貞盛的養(yǎng)子)任伊勢守,1020年維衡出任常陸介,以東國為據(jù)點,借受領、介的權威,聯(lián)合地方領主,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
三、天慶之亂與武士身份的確立
按照政府在將門追討官符末尾的保證“斬殺賊首者授予朱紫之品(五位以上)賜予永久傳給子孫的功田。斬殺次將的按勛功授予位階”,藤原秀鄉(xiāng)被授予從四位下,出任下野、武藏兩國守,平貞盛被授予從五位上,任右馬助(中央武官)的同時出任常陸大撰等任官者達幾十人。純友之亂平定后,政府于942年根據(jù)追討官符論功行賞。多數(shù)勛功者獲得位階、官職,橘遠保任美濃介,大藏春實任對馬守。
從中士武士的系譜看,成為中士武士的恰恰是天慶之亂鎮(zhèn)壓者中接受勛功表彰的貞盛流平氏、源經(jīng)基流清和源氏、藤原秀鄉(xiāng)流藤原流的子孫,那些接受了表彰的橘遠保、大藏春實、小野好古及未接受表彰的子孫則沒有成為中世武士。亂后出任受領的橘遠保在亂后不久就被賊人殺死,這一族沒有得到發(fā)展。大藏春實、小野好古及其子孫之所以沒得到發(fā)展是因為當時的上流貴族僅限于藤原氏及源平兩氏,其他氏族都被貴族政治排除在外了。另外,據(jù)《三代實錄》記載,小野等諸氏人的卒傳中散見著“家業(yè)武藝”、“家業(yè)絕倫”的記述,他們的武藝屬于律令武藝,雖然作為觀賞性武藝在賭射、馬賽等宮廷禮儀上表現(xiàn)出色,但缺乏實戰(zhàn)經(jīng)驗鍛煉。因此,9世紀被稱為“家業(yè)武藝”、“武藝絕倫”的武藝官人的家系進入10世紀未能轉(zhuǎn)變成武士。
反過來講,即使再怎么精通武藝,如果不是天慶勛功者的子孫也不會承認其是武士。1028年左衛(wèi)門尉藤原范基被看做是殺人嫌疑犯之際,右大臣藤原實資曾說過“豈有此理,范基愛好武藝是眾人不可原諒的,他的父母雙方都不是武者繼承人”。這里的武者就是天慶勛功者。換句話說,在宮廷貴族之間,如果父方或母方與天慶勛功者沒有關聯(lián)就不能隨便愛好武藝。也就是說,只有天慶勛功者的子孫才能享有真正武士的資格與榮譽,武士身份得到政府、宮廷以及地方國衙的認可。
四、天慶之亂與武士家系的起源
如“唐皮鎧甲、小鳥刀從平將軍貞盛起自維盛傳了九代”所示,平貞盛被當做了平家武士的始祖,從源賴信奉八幡神的告文中可以看出源基經(jīng)被奉為源氏武士的始祖,藤原流則將藤原秀鄉(xiāng)視為始祖,中世武士的多數(shù)在其系譜中將在天慶之亂中立過勛功的英雄們視為始祖,證明武士家系的起源是天慶之亂。
又如“我乃昔日消滅朝廷宿敵將門蒙受恩賞藤原秀鄉(xiāng)第十代,足利太郎俊綱我子、又太郎忠綱,今年十七歲……”所示,在合戰(zhàn)之際,武士們總是先擺出始祖以來的功勛然后各報姓名,進入一騎單打的狀態(tài)。由此可以看出,武士們對是源經(jīng)基、平貞盛、藤原秀鄉(xiāng)的子孫一事非常看重。這也可以證明武士家系源于天慶勛功者。
五、結語
由地方富豪成長起來的天慶功勛者及其子孫因為天慶之亂沒有走上別的道路而走上了武士之路。正因為天慶之亂,地方武者所持有的武力被政府重新認識,亂后作為國家的重要武裝力量被利用,當然被利用的不是一般的地方武者,而是天慶功勛者及其子孫。另外受攝關期特殊技能家業(yè)化的影響,近百年的叛亂鎮(zhèn)壓過程中磨煉出的武藝也家業(yè)化??傊?,天慶之亂后,作為國家武裝力量被利用發(fā)展,因為武藝家業(yè)化,天慶功勛者及其子孫走上了武士之路。
參考文獻:
[1]木村茂光.10世紀の転換と王朝國家[G]//日本史講座 中世の形成.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4.
[2]吉田孝,佐々木恵介,大隅清陽.九-十世紀の日本——平安京[G]//日本通史第5巻(古代).日本:巖波書店,1994.
[3]入間田宣夫.武者の世に[M].日本:集英社,1991:23.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