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邱縣第一中學 杜 建
在高考數(shù)學命題“以能力立意”的趨勢下,線性規(guī)劃問題也由單純的知識型考查向知識和能力立意并舉的考查形式轉(zhuǎn)變,尤其是目標函數(shù)與其他知識交匯后,呈現(xiàn)出多樣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據(jù)近幾年出現(xiàn)的精彩問題,闡釋破解隱性目標函數(shù)的幾種策略.
圖1
圖2
例1(2011年湖北理)已知向量a=(x+z,3),向量b=(2,y-z),且a⊥b.若x、y滿足不等式|x|+|y|≤1,則z的取值范圍為___________.
解:由題意得不等式|x|+|y|≤1約束下的可行域如圖1所示(含邊界).因為a⊥b,所以(x+z,3)·(2,y-z)=0,即z=2x+3y.由“頂點坐標代入法”,得直線z=2x+3y過點(0,-1)時,z=2x+3y取得最小值-3,直線z=2x+3y過點(0,1)時,z=2x+3y取得最大值3.因此z的取值范圍為[-3,3].
例2 (2011年廣東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上的區(qū)域D由不等式組給定.若M(x,y)為D上的動點,點A的坐標為的最大值為____________.
解:由題意得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nèi)不等式組所確定的可行域如圖2陰影部分所示.
點評:上述兩個例題將目標函數(shù)向量化.通過向量的數(shù)量積運算尋求目標函數(shù),從而使目標函數(shù)的幾何意義“截距化”,利用“頂點坐標代入法”求出目標函數(shù)的最值或取值范圍.雖然題目看似簡單,但命題人巧妙地把向量知識與線性規(guī)劃問題結(jié)合起來,不失為一道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題.
圖3
例3 (2011年江西理)對于實數(shù)x、y,若|x-1|≤1,|y-2|≤1,則|x-2y+1|的最大值為____________.
解:由題意得點(x,y)在約束條件下的可行域為正方形ABCD(含邊界),如圖3陰影部分所示.由于可以看成可行域內(nèi)的點(x,y)到直線x-2y+1=0的距離的倍,因此,當x=0、y=3時,|z|=|x-2y+1|取得最大值5.
解:由題意得點D由不等式組所確定的可行域如圖4陰影部分所示.令,根據(jù)幾何意義,t的值即為可行域內(nèi)的點與坐標原點連線的斜率,顯然t的取值范圍為
圖4
點評:本例看似毫無頭緒,令人無從下手.但經(jīng)過巧妙“變形換元”,目標函數(shù)的幾何意義“躍然紙上”,然后“分離常數(shù)”,構(gòu)造關(guān)于t的函數(shù),利用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得出目標函數(shù)的取值范圍.
解:由題意得不等式組所確定的可行域如圖5陰影部分所示.cos∠POQ的值越小,∠POQ的張角越大.顯然,由圖形可知:∠AOB即是所求角.
點評:本例中的目標為求角的余弦值,幾何意義看似無跡可尋.但根據(jù)斜率公式k=tanα,把角與斜率聯(lián)系起來,所求目標函數(shù)的最值“迎刃而解”.
例6(2008年上海文第11題改編)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點的坐標分別為(0,1)、(4,2)、(2,6).如果P(x,y)是三角形圍成的區(qū)域(含邊界)上的點,則w=xy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
解: 由題意得A、B、C三點所確定的可行域如圖6所示.要求w=xy的最大值,實質(zhì)上是求圖6陰影部分所示的矩形面積.易知在同一水平線上,點P越靠右,矩形面積越大;在同一豎直直線上,點越P靠上,矩形面積越大.因此只有當點P在線段BC上時,才能使矩形面積最大,顯然,線段BC的方程為y=-2x+10(2≤x≤4).所以w=xy=x(-2x+10)=-2x2+10x,故當
點評:本例中目標函數(shù)的幾何意義很明確:求矩形面積的最大值.難在判斷何時點P才能使矩形有最大面積,通過分析只能在可行域的邊界上,這樣求出所在邊界的直線方程,通過換元變形將問題轉(zhuǎn)化成閉區(qū)間上二次函數(shù)的最值問題,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