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馬業(yè)民
目前,有關冠心病發(fā)病的研究結果顯示,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呈密切負相關,低膽紅素血癥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因此,探討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冠心病的關系及監(jiān)測血清膽紅素水平用于提示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性等已越來越受到學者們關注[1-2]。本文選擇近年來在筆者所在醫(yī)院住院的103例冠心病患者、97例在外科和骨科住院的普通疾病患者及同期在筆者所在醫(yī)院進行健康體檢的112例健康者作為觀察對象,并檢測其血清膽紅素水平,旨在探討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冠心病的關系及監(jiān)測血清膽紅素水平用于提示發(fā)生冠心病危險性的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3月-2011年9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心內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在外科和骨科住院的普通疾病患者及同期在筆者所在醫(yī)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者作為觀察對象,冠心病組103例,男61例,女42例,年齡39~77歲、平均(57.4±5.6)歲,均符合2007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并排除合并血清總膽紅素病理性升高疾病;普通疾病組97例,男59例、女38例,年齡28~71歲,平均(47.7±8.8)歲,為骨折、外傷、闌尾炎等患者且均排除痛風、糖尿病和心、肝、腎功能異常及血液病、惡性腫瘤等病史;健康對照組112例,男68例,女44例,年齡35~65歲,平均(44.9±11.2)歲,健康體檢結果均正常,且2周內未服用抗氧化劑或自由基清除劑的健康者。
1.2 方法 所有觀察對象均采用生化類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12 h靜脈血3 ml,送實驗室分離血清后,于2 h內應用釩酸氧化法并采用德國萊幫公司試劑和東芝TBA-12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水平并計算間接膽紅素(I-BIL)水平。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冠心病組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較健康對照組和普通疾病組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普通疾病組與健康對照組之間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三組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s) μmol/L
表1 三組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s) μmol/L
與普通疾病組和健康對照組比較,*:t=9.11、7.69;△:t=16.25、18.57;#:t=7.36、6.74,P均 <0.01
組別 T-BIL D-BIL I-BIL冠心病組(n=103) 10.1±3.4* 3.4±0.5△ 6.5±3.1﹟普通疾病組(n=97) 14.2±3.1 4.7±0.6 9.3±2.3健康對照組(n=112) 14.1±4.2 4.7±0.5 9.4±3.2
冠心?。–HD)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致冠脈血管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礙和(或)心臟器質性病變,目前的研究認為,氧化應激是冠狀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而膽紅素則是一種內源性抗氧化物,在體內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其在生理水平下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及降低冠心病的危險性[3]。因此,探討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冠心病的關系及監(jiān)測血清膽紅素水平用于提示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性等已越來越受到學者們關注[4]。
本文結果顯示,冠心病組患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較健康對照組人群和普通疾病組患者均明顯降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普通疾病組與健康對照組之間的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表明在生理條件下,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呈密切負相關,是心血管系統(tǒng)的一種保護因子。
膽紅素是血紅素在體內的代謝產物,正常人每天產生約250~350 mg,其中70%~80%來源于衰老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余20%~30%來自骨髓中破壞的幼稚紅細胞及全身組織中相似蛋白質(如肌紅蛋白、過氧化物酶等)的轉換。正常人體中膽紅素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由肝細胞內質網所生成的葡萄醛酸膽紅素,也稱結合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由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中紅細胞破壞產生的膽紅素,也稱游離膽紅素(間接膽紅素)。
血清總膽紅素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保護機制,在于其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防止脂質氧化特別是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而LDL的氧化產物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礎;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升高時可伴有微粒體血紅素加氧酶的升高,而微粒體血紅素加氧酶亦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功能;血清總膽紅素可以阻止膽固醇在皮下聚集,促進膽固醇溶解和經膽汁清除,從而通過降低血清膽固醇的濃度來阻止動脈硬化的發(fā)生;此外,血清總膽紅素還可抑制體內補體激活的瀑布反應,從而保護組織細胞免遭補體介導的炎癥性損傷,其對于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也起到一定作用[5]。因此可以認為,冠心病患者可能由于血清總膽紅素水平下降而導致血漿抗氧化能力減弱,進而加速了LDL的形成,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提示低膽紅素血癥是冠心病的另一個獨立危險因素;監(jiān)測血清膽紅素水平對于臨床診斷冠心病及提示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性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6]。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呈密切負相關,低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是冠心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之一;膽紅素是一種內源性抗氧化物,在體內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其通過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而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及降低冠心病的危險性。因此筆者認為,監(jiān)測血清膽紅素水平對于臨床診斷冠心病及提示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性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1]陳清紅,施步程.血清膽紅素濃度與冠心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2001,25(2):75.
[2]李志剛,陳東生.冠心病的可能危險因素[J].天津醫(yī)藥,2002,30(12):762-764.
[3]林青,熊尚全,許少峰.膽紅素及氧化修飾低密度脂蛋白與冠心病的關系[J].臨床心血管疾病雜志,2002,18(3):206-209.
[4]龍靜.膽紅素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熱帶醫(yī)學,2006,6(6):1031-1032.
[5]Nakayama M,Takalash K,Komaru T,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oxygenase-1 and Bilirubin Accumulation in Foam Cellof Rabit Atherosclerotic lesions[J].Arter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1,21(8):1373-1377.
[6]徐孝玄,黃怡.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程度及血脂的關系[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6):67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