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梅
(中鐵三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40)
阿布賈城鐵3號線K2+800~K4+950段路基設計采用路塹方案,路塹一般段挖深為8 m~9 m,最大挖深達到13 m左右。施工過程中,下挖到基床表層附近時出現(xiàn)地下水滲出情況,造成基床土受浸泡而變松軟,無法進行下步施工,現(xiàn)場采取了在線路一側挖設排水溝疏導地下滲水的臨時措施,使地下滲水得到疏排。根據(jù)設計要求,基床表層需要換填50 cm的A,B料加固基床表層,但由于地下水滲漏嚴重,需要解決地下水的滲漏涌出問題,現(xiàn)場停止了施工并對旱季和雨季的地下水位情況進行觀察?,F(xiàn)場選取了國家公園站(K3+440)坡度平緩處進行觀察,經(jīng)過觀察,滲出地下水位標高基本處于基床表層,旱季和雨季最大水位上下變動0.5 m左右,雨季水位較高。
根據(jù)阿布賈城市的規(guī)劃,阿布賈城鐵和尼鐵現(xiàn)代化進入市區(qū)段位于同一個走廊內(nèi)由于尼鐵現(xiàn)代化鐵路已于2008年完成設計并獲得交通部批準。因此,城鐵設計必須依據(jù)完成的現(xiàn)代化鐵路設計進行線路設計。尼鐵現(xiàn)代化鐵路按照160 km/h最大運行速度設計,限坡為9‰。阿布賈城鐵按照雙線設計,最大運行速度為100 km/h,設計限坡為30‰。因此,阿布賈城鐵在選線上相對靈活,受地形限制較小。尼鐵現(xiàn)代化鐵路在K2+800~K4+950段采取了深路塹方案,城鐵線路為最大限度的減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價,充分考慮尼鐵規(guī)劃進行路基設計。典型路基斷面圖如圖1所示,圖中虛線斷面為尼鐵線路設計方案。
通過對現(xiàn)場地質勘探報告解析,現(xiàn)場地質情況和水文情況如下:
1)地質情況。路塹段內(nèi)上覆第四系全新統(tǒng)坡殘積層粉質黏土;下伏前寒武系之混合巖。地層巖性④-1粉質黏土廣泛分布于測區(qū)坡面,厚2 m~6 m。⑧-1混合巖風化層厚度變化較大,全風化帶(W4)厚0 m~30 m;強風化帶(W3)厚0 m~5 m,屬Ⅳ級軟石;弱風化帶(W2)屬Ⅴ級次堅石。2)現(xiàn)場水文情況。根據(jù)地形地貌及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地下水可分為孔隙潛水、基巖裂隙水等。
圖1 路基橫斷面圖
第四系孔隙潛水:主要埋藏于地表土層中,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鶐r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基巖全風化~強風化帶中,一般埋深5 m~7 m,最大可達10 m左右。其水位面隨地形的起伏變化而變化,主要由孔隙潛水補給。管段內(nèi)水文地質狀況見圖2。
圖2 水文地質縱剖面圖
從地質縱斷圖可以看出,K3+300~K4+800地層分布呈盆狀,形成一個較大的地下水匯集區(qū)域,由于路基采用深挖方形式通過,并且地下水埋深較淺,只有5 m~7 m,地下孔隙潛水豐富,因此開挖形成一條深溝,地下水向此處匯集,從而出現(xiàn)開挖面積水情況。
地下水滲入基坑的涌水量與土的種類、滲透系數(shù)、水頭大小、坑底面積等有關。一般采用公式如下:
其中,Q為基坑總涌水量,m3/d;K為土的滲透系數(shù),m/d;S為抽水時坑內(nèi)水位下降值,m;H為抽水前坑底以上水位的高度,m;R為抽水影響半徑,m;r0為引用半徑,m;m0為從基坑底到下臥不透水層的距離,m。
通過計算得出:每100 m路基每天的滲水量為Q=30.28 m3/d。
根據(jù)線路設計坡度可看出,K3+940~K4+240車站段坡度平緩,只有0.3‰,是水力流速的控制部位。該段長度300 m,上游來水段長度641.57 m,計算該段總的排水量為:
考慮路基雙側設置排水管溝,則單側排水量為142.56 m3/d。
為了計算管道直徑,我們先按照250 mm的一般混凝土管道計算流量能否滿足要求。首先按照下式計算水的流速:
其中,V為流速,m/s;R為水力半徑,m(過水斷面積A與濕周x的比值:R=A/x,圓管 R=0.25d);I為水力坡度,管道坡度,m/m;nb為管道粗糙系數(shù)或稱流速系數(shù),本式取0.013。
代入水力坡度 I=0.000 3,計算 V=0.21 m/s。
計算流量Q,Q=AV,按照水力手冊計算規(guī)定,對于0.2 m~0.3 m 管道填充度取0.5。
則每日流量 Q=445 m3/d,大于142.56 m3/d。
通過計算表明,采用250 mm直徑管道過于保守,因此可以按照200 mm的一般混凝土管道計算。通過計算流速為V=0.18 m/s,計算每日流量為Q=244 m3/d,也大于142.56 m3/d,能夠滿足現(xiàn)場要求,儲備保險系數(shù)為1.7,因此設計排水管道可以按照管道直徑200 mm進行排水設計。
根據(jù)列車動力對路基作用實驗表明,最大行車速度100 km/h時,基床表層0.5 m范圍承受動荷載力最大,然后向下逐步遞減,到達2.0 m左右時,動荷載基本消失。為保證線路的穩(wěn)定,需要將地下水位降至基床表層2 m以下方可。為此,我們提出兩種方案分述如下。
該方案設計思路為將路基下挖至設計基床以下2 m,然后施作水溝排出地下水,水溝外側設置10 cm的反濾層,然后每隔0.5 m埋設泄水管,排出地下水。地下水從明溝疏排至附近河道。具體做法見圖3(圖中虛線斷面為原設計斷面)。
圖3 路塹式路堤方案圖
該方案新增工程量和工程直接費如表1所示。
表1 路塹式路堤新增工程量和工程費用統(tǒng)計表
該方案設計思路為在水溝下增設一條盲溝,用以排除基床表層的地表潛水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性。通過前面的地下水涌出量計算可采用內(nèi)直徑200 mm的盲管,管材可選PVC管。
具體方案圖見圖4。
透水孔環(huán)向每隔10 cm設置,縱向每隔30 cm設置,孔徑2 cm~3 cm。
該方案新增工程量和工程直接費如表2所示。
表2 盲溝基床新增工程量和工程費用統(tǒng)計表
圖4 盲溝基床方案設計圖
考慮換填片石后由于施工和地下水攜帶泥沙淤積片石空隙,造成地下水位上升,采用復合土工膜對于高地下水位隔水效果相對差一些,因此將復合土工膜砂墊層改為雙層塑料排水板,一方面阻止底層水向上滲漏,一方面排出基床底層地下水。目前中國材料采購價為2.5美元,運至現(xiàn)場施工綜合價為7美元,該方案由于取消了底層土工膜,改設了雙層塑料排水板,相比PVC盲溝排水方案增加造價約為2萬美元。
1)工程造價分析。通過三種方案的造價對比,路塹式路堤方案造價明顯高于盲溝排水方案,總造價增加一倍多。因此從降低造價考慮,盲溝排水方案明顯優(yōu)于路塹式路堤方案。
2)施工難度評價。路塹式路堤方案由于路基已開挖至基床表層,重新開挖邊坡有一定難度。施工難度較大處在于路基邊溝施工,由于地下水豐富,現(xiàn)場底板施作需要采取隔水措施,施工難度大。
盲溝排水方案開挖難度較大,尤其坡腳設計采用直立式,施工期間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坡腳需要放坡,造成開挖方量和碎石填料增加,并且要及時施作,防止坡腳坍塌。換填過后基底形成片石滲水通道,利于盲管施工和回填土施工。
盲溝及塑料排水板方案難度同盲溝排水方案。
現(xiàn)場最終選擇了PVC盲溝排水方案,通過現(xiàn)場一個雨季的觀測,盲溝排水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目的。本文對阿布賈地區(qū)的深路塹路基的地下水處理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對工程造價進行了分析,確定了經(jīng)濟可行的方案。其中深基坑計算方法對橋涵等深基坑施工排水具有參考作用,盲溝排水方案可以為類似工程地下水處理提供借鑒。
[1] 吳亞斌,田迎春.洲頭西站基坑涌水和塌方處理措施[J].水利水電設計,2004(2):95-98.
[2] 江正榮.建筑施工工程師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5.
[3] 孫慧珍.排水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
[4] 謝人追.中國港灣建設[J].塑料排水板測深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2010(1):89-92.
[5] 阿布賈城鐵路基設計施工圖及地質勘察報告[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