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蘭, 林仲桂
(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1a實驗中心;1b教務(wù)處,湖南衡陽421005)
樗蠶,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又名天蠶蛾科)昆蟲.該蟲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南、四川等地[1],寄主有烏桕 Sapium sebiferum(Linn.)Roxb、臭椿(椿樹)Ailanthus altissima、冬青 Ilex purpurea(Hook.et Arn.)、懸鈴木 Platanu ssp.、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香樟(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柑桔 Citrus reticulata Banco、含笑Michelia figo、梧桐 Firmiana platanifolia(Linn.f.)Marsili、核桃 Juglans regia、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L.、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泡桐 Paulownia tomentosa、蓖麻Ricinus communis等.由于其主食樹種為臭椿、烏桕,在大發(fā)生時常將臭椿、烏桕的葉片吃光,故又名臭椿蠶、小烏桕蠶[1,2].
近年的研究表明,該蟲在不同地區(qū)的主食樹種不同.在天津,其寄主有椿樹、泡桐、榆樹、紫穗槐等,主食臭椿[3].在河北,主食臭椿,其寄主還有泡桐、棗樹、石榴樹、槐樹、花椒、蓖麻等[4].在河南主食花椒[5].在上海主食樟樹[6].在安徽危害樟樹、檫木、泡桐、臭椿、烏桕[7].2009 年,筆者發(fā)現(xiàn)該蟲在湖南省衡陽地區(qū)部分綠化樹種上發(fā)生,危害含笑、樟樹等樹種,對含笑的危害尤其嚴(yán)重,在局部林分常將含笑樹葉食盡.鑒于該蟲在湖南的發(fā)生與危害、生物學(xué)特性等尚未報道,遂于2009~2011年,對該蟲的寄主與危害、生物學(xué)特性、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shù)進行了初步研究,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生活史觀察選在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校內(nèi)(以下簡稱“校內(nèi)”)實訓(xùn)基地進行.該基地建于2000年,有各類園林植物4萬余株,包括樟樹、含笑、深山含笑、杜英、桂花、銀杏、猴歡喜、喜樹、夾竹桃、石榴、桃、李、女貞、海桐、大葉黃楊、扶芳藤、紫薇、梔子花等.以含笑、樟樹作為目標(biāo)樹種,各選6株,定期觀察該蟲在野外的發(fā)生情況.室內(nèi)采用養(yǎng)蟲籠飼養(yǎng)的方法,分別用含笑葉片和樟樹葉片飼養(yǎng)樗蠶幼蟲.于2010年4月上旬,將含笑、樟樹葉片上的卵采回室內(nèi)飼養(yǎng),逐日觀察記錄其生長發(fā)育情況.
分別于2010~2011年每年的4~6月、9~11月,調(diào)查本市栽培和野生樹種上的樗蠶發(fā)生與危害情況,含取食、產(chǎn)卵及結(jié)繭化蛹情況,僅成蟲停棲其上的不作為寄主植物處理.
1.3.1 樹干注藥
防治實驗選在校內(nèi)實訓(xùn)基地進行.對于樟樹等樹體高大的樹種,采用在樹干基部打孔注藥的方法進行防治.選取6株地徑在20~30 cm、有樗蠶幼蟲危害的樟樹,用手動木鉆在樹干基部向下鉆與水平成45°的孔,每株樹干鉆孔3~4個,孔深約5~6 cm;選用40%氧化樂果乳油、18%殺蟲雙水劑,將原藥用水稀釋2倍,用獸用注射器注入事先打好的孔中,每孔注藥5 mL,注藥后用黃泥將注藥孔堵住.其中3株用氧化樂果防治,3株用殺蟲雙防治,注藥時間在5月上旬,防治初齡幼蟲.同時選有蟲株3棵作為對照,不做任何處理.在注藥前將樹下雜草灌木清除干凈,注藥后鋪上塑料薄膜,便于清點死亡幼蟲數(shù).分別在注藥后的第 1、2、3、4、5 、6、8、10、12 d后檢查防治效果,檢查樹下有無死去的樗蠶幼蟲,逐日統(tǒng)計死蟲數(shù)量.
1.3.2 土壤埋藥
選取6株地徑在20~30 cm、有樗蠶幼蟲危害的樟樹,分別用3%克百威顆粒劑(又名扶農(nóng)丹,山東華陽農(nóng)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5%鐵滅克顆粒劑(涕滅威顆粒劑),將樹干基部土壤挖開,露出根部,然后每株埋藥10g,埋藥后覆土并適當(dāng)澆水,每種藥劑處理3株樹.土壤埋藥時間在5月上中旬幼蟲取食期進行.埋藥3 d后開始觀察防治效果,每隔3 d觀察一次,直到6月上旬.對照同1∶3∶1.在埋藥前將樹下雜草灌木清除干凈,埋藥后鋪上塑料薄膜,便于清點死亡幼蟲數(shù).
1.3.3 樹冠噴藥
由于含笑樹冠比較矮小,故采用樹冠噴藥的方法進行防治.
A.藥劑選擇.選用以下5種不同類型的殺蟲劑、每種殺蟲劑用3個不同濃度、每個濃度選3株有樗蠶幼蟲危害的含笑做標(biāo)準(zhǔn)株,時間在5月上中旬幼蟲孵化期至3齡以前進行,用背負式噴霧器(浙江臺州市綠蜻蜓噴霧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進行噴霧.藥劑種類及稀釋濃度如下:(1)1.8%阿維菌素乳油加水稀釋2 000倍、2 500倍、3 000倍;(2)2.5%溴氰菊酯乳油加水稀釋2 000倍、2 500倍、3 000倍;(3)90%敵百蟲晶體加水稀釋800倍、1 000倍、1 200倍;(4)5%定蟲隆乳油加水稀釋1 500倍、2 000倍、2 500倍;(5)3%滅幼脲Ⅲ號加水稀釋800倍、1 000倍、1 500.在5月上中幼蟲取食期噴藥.噴藥以前,清點標(biāo)準(zhǔn)株上蟲口數(shù),并將樹下枯枝落葉與雜草清除干凈,鋪上白色塑料薄膜,以便清點死亡幼蟲數(shù),統(tǒng)計蟲口死亡率.同時選取3株有樗蠶幼蟲危害的含笑作標(biāo)準(zhǔn)木,用清水噴霧作對照,按照上述方法,清點幼蟲數(shù),計算自然蟲口死亡率.
B.數(shù)據(jù)處理.防治前,分別觀測防治和對照株上活蟲數(shù),防治后,分別在噴藥后第1、3、5、7 d和第10 d清點標(biāo)準(zhǔn)株下的死蟲數(shù),和對照樣株上的活蟲數(shù),計算防治蟲口死亡率和自然蟲口死亡率:
自然蟲口死亡率(%)=(防治前活幼蟲數(shù)-本次清點活幼蟲數(shù))/防治前活幼蟲數(shù)×100
防治蟲口死亡率(%)=累計死亡幼蟲數(shù)/防治前活幼蟲數(shù)×100
然后根據(jù)二者數(shù)據(jù),計算校正蟲口死亡率:
校正蟲口死亡率(%)=防治蟲口死亡率×(1-自然蟲口死亡率)
研究表明,該蟲在湖南省衡陽地區(qū)1年發(fā)生3代,以蛹在樹枝上的絲質(zhì)繭內(nèi)越冬.繭多懸掛于寄主樹枝條上,少數(shù)掛在寄主樹附近的雜灌木和其它非寄主樹的樹條上,有越冬繭的樹葉全部枯死.越冬代成蟲于4月中旬開始出現(xiàn),4月下旬為成蟲羽化盛期,成蟲4月中下旬開始產(chǎn)卵,產(chǎn)卵盛期為5月中旬.第1代幼蟲于4月下旬出現(xiàn),5月中旬為孵化盛期,5月中下旬是第1代幼蟲危害高峰期,也是全年危害最嚴(yán)重的時期.第1代成蟲于6月下旬出現(xiàn).第2代幼蟲于7月上旬出現(xiàn),第2代成蟲于8月中旬出現(xiàn).第3代幼蟲于9月上旬出現(xiàn),10月上旬開始陸續(xù)化蛹,并以此蛹越冬,化蛹持續(xù)到10月下旬.11月份以后,在野外寄主樹上可見到少數(shù)幼蟲,但此類幼蟲發(fā)育遲緩,不能正常化蛹.詳見表1.
表1 樗蠶年生活史(2010~2011,湖南衡陽)Tab.1 Life history of atlas silkworm,Philosamia cyntia(2010 ~2011,Hengyang,Hunan)
2.2.1 成蟲生物學(xué)特性
成蟲于晚間羽化,以傍晚羽化最多,羽化后在繭中滯留,多于清晨鉆出蟲繭,第1代成蟲羽化最整齊.成蟲有極強的趨光性,夜晚在路燈下常見其飛翔,飛行速度快;白天不活潑,易捕捉,在房屋走廊、樓梯間??梢姷匠上x,在寄主樹干上及枝葉間也可見到.羽化時從繭柄基部孔洞中爬出,停棲于繭或枝條上,并排出灰褐色體液.初羽化時翅柔軟,經(jīng)30~60 min翅硬化后才可飛翔.羽化后的第2天晚間交尾,有持續(xù)到第2天者,故白天在寄主樹上也可見少量交尾的成蟲.雌蟲交尾后即產(chǎn)卵于寄主葉背,卵扁橢圓形,灰白色,有褐斑,成弧狀(彎月狀)排列,每條弧有卵5~30粒不等,一般7~15粒.每雌成蟲產(chǎn)卵量為250~300粒.成蟲產(chǎn)卵的特點與同科其它常見種類有明顯區(qū)別:樟蠶 Eriogyna pyretorum cognta Jordan,卵扁圓筒形10至幾十粒成塊狀并覆有鱗毛;銀杏大蠶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產(chǎn)卵于繭內(nèi);綠尾大蠶蛾(水青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卵成堆產(chǎn)于葉背.未交尾的成蟲也能產(chǎn)卵,但不能孵化.卵期8~10 d.
2.2.2 幼蟲生物學(xué)特性
幼蟲共5齡,每齡期5~8 d.成蟲產(chǎn)卵5~8 d后,幼蟲咬破卵殼孵化而出,以清晨8點以前孵化最多.初孵幼蟲有取食卵殼的習(xí)性,孵化的當(dāng)天白天不取食葉片,晚間開始取食.1~2齡常群居生活,3齡以后開始分散取食.隨著蟲體的增大食量大增,3~5齡期的取食量占幼蟲一生取食量的絕大部分.各齡危害特點不同:1齡僅在葉背取食下表皮及葉肉,留下上表皮,取食量極小;2齡開始將葉片咬成缺刻,3齡后開始取食全葉.1~2齡食量小,危害不明顯;3~4齡食量大增;5齡進入暴食期,常將葉片吃光,僅剩葉柄.用樟樹葉片和含笑葉片飼養(yǎng)的幼蟲,其發(fā)育歷期無明顯差異.幼蟲一生脫皮4次(即5齡),歷期30~40 d:1齡4~5 d,2齡5~6 d,3齡6~7 d,4齡7~9 d,5齡11~13 d.一生取食樟樹葉片 486.27 cm2,約76 片樟樹葉;取食含笑葉 562.75 cm2,約125片含笑葉,其中末齡幼蟲(第5齡幼蟲)取食樟樹葉319.08 cm2,占 65.62%;末齡幼蟲取食含笑葉片 384.67 cm2,占 68.36%.幼蟲老熟后,先吐絲將葉柄牢固纏于樹枝上,葉柄和與葉柄相連的細枝全部被絲包住,形成長達10 cm以上的繭柄,再吐絲在葉片正面,待葉片正面布滿絲后,再吐絲綴葉結(jié)繭化蛹.繭梭形.在樟樹、含笑、烏桕、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Dunn、杜英 Elaeocarpus sylvestris等葉片中等大小的寄主上,一般1葉1繭,極少多于1繭的,常以半個葉片包著1個繭;在白玉蘭Magnolia denudate等葉片較大的寄主樹上,常見1葉內(nèi)有2~3個蟲繭的;當(dāng)樟樹等寄主樹被害嚴(yán)重、樹上葉片不多時,也可見到1葉多繭的情況.繭的數(shù)量以樹冠中下部最多.
2.3.1 與寄主的關(guān)系
樗蠶的寄主植物較多,食性較雜.根據(jù)筆者調(diào)查,該蟲在衡陽市的寄主植物有10科、13屬14種,即樟科樟屬的樟樹,木蘭科含笑屬的含笑和深山含笑、木蘭屬的白玉蘭;大載科的烏桕,蕓香科的柑桔及藥用植物吳茱萸 Tetradium ruticarpum,冬青科(Aquifoliaceae)冬青屬(Ilex)的冬青(I.pubescens Hook.et Arn.),漆樹科的鹽膚木,杜英科的杜英、猴歡喜Sloanea sinensis,金縷梅科的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胡桃科楓揚屬的楓楊 Pterocarya stenoptera,藍果樹科喜樹屬的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同一基地內(nèi)的金葉女貞Ligustrum lucidum cv、廣玉蘭 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紅檵木Lorpetalum chinense(R.Br.)Oliv.var.rubrum Yieh、夾竹桃 Nerium indicum Mill、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等樹種均未見取食.幼蟲老熟后如遇原寄主樹上的葉片被食盡,常爬至附近這些闊葉樹上結(jié)繭化蛹,因此在這些樹上??梢姷较x繭.
樗蠶的寄主植物雖多,食性雖雜,但由于樗蠶對植物的喜食程度不同,因而不同寄主植物受害程度也不同.在衡陽地區(qū),樟樹、烏桕是樗蠶常年性寄主,鹽膚木為常見野生寄主,但多年來未見造成嚴(yán)重危害的情況.含笑為近十余年來我市在園林綠化上栽培較多的植物,以前未見該蟲危害含笑.但在我院實訓(xùn)基地,樟樹、杜英、含笑、深山含笑等植物在同一地塊種植,其中以含笑受害最嚴(yán)重,受害株率達100%,發(fā)生最嚴(yán)重的一年,到當(dāng)年6月上旬,1000余株含笑的葉片全部被食盡,7、8、9三個月未見一片綠葉;深山含笑也偶有幾株葉片被吃盡的,并因此引起植株死亡.樟樹受害程度中等,未見整株被食盡的現(xiàn)象.但含笑的耐害力較強,秋后又萌發(fā)出新葉,除影響生長外,未見死樹現(xiàn)象.另外,該蟲對含笑等寄主的為害,除取食葉片外,老熟幼蟲吐絲結(jié)繭的葉片,也全部被纏死.
2.3.2 與天敵的關(guān)系
根據(jù)筆者調(diào)查,樗蠶的天敵主要有:在各代幼蟲期有寄生性天敵昆蟲絨繭蜂和樗蠶黑點瘤姬蜂,其中以絨繭蜂最常見,寄生率達15%左右.在2、3代幼蟲期除絨繭蜂和姬蜂以外,還有捕食性天敵薄翅螳螂Iris oratoria、窄翅螳螂(Tenodera angustipennis)和中華大刀螳螂(T.aridifolia sinensis),以中華大刀螳螂最常見.
2.3.3 與氣候的關(guān)系
越冬代蛹在日平均溫度達到15℃時即開始羽化,春季氣溫高,雨水較正常年份偏少,則樗蠶的成蟲發(fā)生較早,幼蟲孵化早,第1代為害嚴(yán)重.成蟲活動適溫在18℃以上,溫度低時影響其交尾交卵.卵的發(fā)育適溫在20℃ ~25℃,相對濕度在65% ~80%左右.溫度低則卵期延長.一般第1代卵孵化率較高,可達90%以上,第2代卵孵化率由于正處雨季,降雨多濕度過大,其孵化率只在70%左右.幼蟲發(fā)育適溫為20~25℃,相對濕度為65% ~80%.低溫和連續(xù)陰雨不利于幼蟲取食和發(fā)育,使幼蟲死亡率提高.暴風(fēng)雨可直接殺死初孵幼蟲.
2.3.4 與人類活動的關(guān)系
由于樗蠶成蟲有很強的趨光性,在夜晚成蟲常飛向燈光下.因此,在機關(guān)、學(xué)校、庭院等周圍的樟樹等樹木上,常年可見到樗蠶.若遇到春季氣溫偏高、雨水較正常年份偏少的年份,常導(dǎo)致樗蠶在局部林分內(nèi)大發(fā)生.
2.4.1 樹干注藥
氧化樂果有很強的內(nèi)吸殺蟲作用,可以被植株的莖、葉吸進植株體內(nèi),并可傳送到未噴到藥液的部位,而使在上面危害的害蟲中毒死亡.殺蟲雙也有很強的內(nèi)吸作用,能被作物的葉、根等吸收和傳導(dǎo),昆蟲接觸和取食藥劑后表現(xiàn)出遲鈍、行動緩慢、失去侵害作物的能力、停止發(fā)育、蟲體軟化、癱瘓、直至死亡.
實驗結(jié)果表明,用以上兩種內(nèi)吸型殺蟲劑采用在樹干基部打孔注藥的方法防治樗蠶幼蟲效果明顯.注藥1 d后檢查,即有大量死蟲從樹上掉下來,第2 d達到高峰,以后逐漸減少,直到第8 d仍有死蟲子掉下來,10 d后沒有蟲子掉下,說明藥效可持續(xù)8 d.至第12 d為止,注射40%氧化樂果乳油2倍稀釋液的3株樹共收集死亡的樗蠶幼蟲87頭,注射18%殺蟲雙水劑2倍稀釋液的3株樹共收集樗蠶死幼蟲99頭,而對照的3株樟樹下僅收集到死亡的樗蠶幼蟲2頭,說明采用樹干注入內(nèi)吸性殺蟲劑的方法能夠有效防治樗蠶幼蟲.結(jié)果見表2.
表2 樹干注藥防治樗蠶幼蟲死亡數(shù)統(tǒng)計Tab.2 Statistics of larva mortality with insecticides injected in trunk to control atlas silkworm
2.4.2 土壤埋藥
克百威和鐵滅克為常用的土壤處理劑,為劇毒農(nóng)藥.其中,克百威別名呋喃丹,是一種廣譜性殺蟲、殺線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它與膽堿酯酶結(jié)合不可逆,因此毒性甚高.能被植物根部吸收,并輸送到植物各器官,以葉緣最多,目前僅用于土壤處理防治林木害蟲,土壤處理殘效期長.鐵滅克是一種氨基甲酸酯類殺蟲、殺螨及殺線蟲劑,對害蟲具有觸殺、胃毒和內(nèi)吸殺蟲作用,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傳導(dǎo)到地上的莖葉,速效性好,殘效期長,一般殘效期可維持1個月以上.實驗結(jié)果表明,用克百威和鐵滅克埋根的方法防治樗蠶幼蟲,防治效果好,殘效期長,但防效較慢,其中,鐵滅克的防效比克百威快,在埋藥后第5
表3 土壤埋藥防治樗蠶幼蟲死亡數(shù)統(tǒng)計Tab.3 Statistics of larva mortality with insecticides buried in soil to control atlas silkworm
天出現(xiàn)死蟲高峰,克百威在埋藥11 d出現(xiàn)死蟲高峰,在20 d以后還有防治效果.結(jié)果見表3.
2.4.3 樹冠噴藥
樹冠噴藥采用的5種殺蟲劑均為常用的強觸殺劑.但不同藥劑、不同濃度噴霧處理,藥效差異明顯.見表4.
2.4.4 物理機械防治
在成蟲羽化期間,4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利用黑光燈集中誘殺樗蠶的越冬代和第1代成蟲.
表4 不同藥劑處理防治樗蠶幼蟲效果統(tǒng)計Tab.4 Control effect statistics with different insecticides processing atlas silkworm larva
2.4.5 人工防治
在該蟲越冬期,采用人工剪除越冬繭蛹,減少越冬基數(shù).在幼蟲發(fā)生季節(jié),如蟲齡已大時,可根據(jù)地上幼蟲糞便來尋找樹上的大齡幼蟲,就地捕殺.
(1)樗蠶在湖南省衡陽地區(qū)1年發(fā)生3代,以蛹在樹枝上的絲質(zhì)繭內(nèi)越冬.在衡陽的寄主植物有10科、13屬14種,其中園林綠化樹種樟樹、含笑是主要的寄主樹種.
(2)在低蟲口密度期,可采用剪除越冬繭蛹的方法,降低該蟲的越冬代蟲口基數(shù),控制該蟲的危害.
(3)在高蟲口密度時,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噴霧,可以迅速壓低蟲口密度,減輕該蟲的危害.可選用的藥劑有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800~1 200倍液、5%定蟲隆乳油1 000~1 500倍液、3%滅幼脲Ⅲ號乳油800~1 200倍液等藥劑防治,殺蟲效果均在90%以上.在使用殺蟲劑進行防治時,要注意交替使用不同類型的藥劑,或者兩種不同類型的殺蟲劑混合,防治樗蠶產(chǎn)生抗藥性.
(4)對于樹體高大的樟樹等園林樹木,使用噴煙、噴霧的方法防治困難時,可在幼蟲取食期,采用樹干打孔注射方式,注射40%的氧化樂果浮油、18%的殺蟲雙水劑2倍稀釋液,有良好的殺蟲效果.也可以采用克百威和鐵滅克埋根的方法防治樗蠶幼蟲,防治效果好,殘效期長.
(5)樗蠶的成蟲有很強的趨光性,在成蟲羽化盛期,使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效果很好.
(6)生物防治.主要是保護樗蠶的天敵.樗蠶的天敵有薄翅螳螂Iris oratoria、窄翅螳螂(Tenodera angustipennis)、中華螳螂(T.aridifolia sinensis)、小繭蜂、絨繭蜂、麻雀等鳥類,其中絨繭蜂最常見,寄生率達20%以上.這些天敵對該蟲的發(fā)生量都有抑制作用,因此對這些天敵應(yīng)當(dāng)加以保護.
[1] 張執(zhí)中主編.森林昆蟲學(xué)[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7.
[2] 蕭剛?cè)嶂骶?中國森林昆蟲(第2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3.
[3] 文麗華,劉海青,等.樗蠶生物學(xué)特性的研究及防治技術(shù)[J].天津農(nóng)林科技,2001,(6):3-5.
[4] 孫金枝.樗蠶的發(fā)生規(guī)律與綜合防治[J].森林病蟲通訊,1998,(1):7-8.
[5] 陳建業(yè),閆瑞鳳,韓 紅,等.樗蠶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防治[J].河南林業(yè)科技,2001,21(4):13-14.
[6] 孫興全,劉志誠,葛建明,等.上海地區(qū)危害樟樹的樗蠶生物學(xué)特性及其防治[J].上海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3,32(4):82-85.
[7] 萬前進.樗蠶的生物學(xué)特性與科學(xué)防治措施[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1,(1):206-207.